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明月何曾是两乡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12 人已围观

清同治年间才衍生出来的长岭村,在深圳众多的古村落中寂寂无闻,但它的“母体”莲麻坑村却堪称“香港名村”。在香港现存700多个村庄中,莲麻坑村是第一个拥有志书的村,2015年由香港史学专家刘蜀永、文史学者苏万兴主编的《莲麻坑村志》公开出版,其简体字版入选“中国名村志”。这个偏远村落里发生的故事和叶氏优秀子弟的事迹,是新界史、香港史、香港与内地关系史里的精彩篇章。
 
要说莲麻坑村叶氏一族,最著名的莫过于辛亥革命元老、曾担任中国同盟会暹罗(泰国)分会会长的叶定仕。
 
叶定仕1879年出生于莲麻坑村一户贫民家庭,在族谱上是莲麻坑叶氏第八代。16岁时,叶定仕被“卖猪仔”到暹罗曼谷做裁缝学徒。出师之后,手艺高超的他受到暹罗王室成员的追捧,还与一位公主成了婚。1905年之后,叶定仕承包了暹罗陆军军服的生产,一跃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侨领之一。
 
在暹罗名利双收的叶定仕始终心系祖国。1907年,中国同盟会暹罗分会在孙中山亲自主盟下成立,叶定仕等18人成为第一批会员,不久后叶定仕被推举为会长。他在暹罗开办“振兴书报社”,作为联络华侨、宣传革命、筹集经费的阵地。1910年,同盟会暹罗分会组织光复云南的武装起义时,18名同志被当地警方逮捕。叶定仕利用自己的政商资源全力营救,被捕同志最后悉数脱险,他自己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暹罗当局撤销了他的陆军军服生产承包权。但叶定仕矢志不移,不惜倾家荡产支持革命。孙中山在南方领导十次武装起义,暹罗、越南华侨捐款数额最大,叶定仕功不可没。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消息传来,叶定仕通过“振兴书报社”招募了300多名暹罗华人回国,继续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广西军政府授予叶定仕二等勋章,以表彰他对革命的重大贡献。此后,叶定仕又积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倒袁运动。1915年倒袁运动失败,叶定仕被广东地方当局通缉,无奈返回莲麻坑老家避难。
 
与波澜壮阔的青壮年时期相比,叶定仕的后半生渐趋平淡之境,但他爱国忧民之心未改。1935年,他精心撰写了一份东南亚华侨社团赞同的《振兴中华实业计划》,次年亲自前往南京上书国民政府,“建议政府为四万万同胞的民生大计着想,推动该计划”。忙着“追剿”红军的国民政府未置可否,草草将他打发回家。1941年底香港沦陷,日军实行严酷的粮食管制,叶定仕一家老少六口人每天仅获配给一斤米度日。1943年,日军侵占港岛两年后,年老体弱的叶定仕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
 
1908年,叶定仕第一次返乡省亲时,按照他崇拜的孙中山先生位于今广东中山翠亨村的故居式样,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三开间小楼。当年满怀革命激情、一次次毁家纾难的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会终老于偏僻家乡里自成一统的小楼之中。2009年,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叶定仕故居为法定古迹,并拨款700万港元进行修葺。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叶定仕故居正式对公众开放。当年年底,莲麻坑村民集资修建的新界乡村第一座孙中山铜像在叶定仕故居门前落成。
 
革命领袖和元老就这样穿越百年时空,相逢在幽幽晚风、静静山林之间,叶定仕泉下有知,定会为叶氏后人的知心之举颔首而许。
 
客家人聚居的香港新界地区,继承了客家汉子的“硬颈”底色:前有1899年邓氏一族领衔的新界人民抗英战,结果让人悲痛难抑;后有莲麻坑村叶姓子弟主导的针对日本侵略者的“三打矿山”,最后大功告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