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深圳河之名的由来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9-18 人已围观
他的主张和港英政府工务局局长奥姆斯比提交的报告不谋而合。后者也反对按照《专条》粘附地图“人为的简单直线”确定北部陆界,而是应主要按照山脉、河流确定“自然界限”。他同样认为这个“自然界限”的首选不是深圳河,而是新安县北部群山,即今深圳市梧桐山—银湖山—塘朗山一线。
如果这两个人的规划果真付诸实施,今天的罗湖、福田和南山区大部就被打包塞进了今天的香港新界地区了,深圳河也不再是一条界河,深港两地的近现代史就要全部推倒重写了。
英国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张伯伦看了骆克的报告书后拍案叫绝,称它“极有价值,极有意思”,“给英国制定新界政策作了‘最大的帮助’”。
凭着这份报告书,骆克拿到了代表英国进行新界北部边界谈判的大权,成了香港拓界“变奏曲”的终结者。
1899年3月11日,新界北部陆界定界谈判在香港岛举行。中方定界委员是广东省补用道王存善,英方代表就是骆克。
谈判一开始,王存善主张信守《专条》粘附地图的约定,骆克则抛出了蓄谋已久的“自然界限说”,提出以从深圳湾起经深圳北面山脚到梧桐山,再迤东到沙头角以北一线为界。谈判期间,骆克和王存善一起见了时任港督卜力,卜力也向王存善卖力推销“自然界限说”。在写给英国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张伯伦的信中,卜力说:“我试图向他说明,深圳和沙头角划入租界范围内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这个政府相互都是有好处的。我还向他指出如果是这样,这些地方仍会向中国人做最大限度的开放,就像目前这样。但如果这些地方没有获得转让权的话,租界区里习惯了依靠这些地方的中国居民便会与之隔离。”
3月14日,王存善转达了两广总督谭钟麟的意见,“深圳设有炮台,沙头角是个大墟市”,不能接受英方的方案。应“以深圳河南边支流为界”。骆克恼羞成怒,威胁说要终止谈判。
压力之下,王存善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界线“从深圳河河口直到该河河源,再到沙头角,将深圳及沙头角留在中国领土以内”,并表示这是中方的让步极限。骆克不依不饶,表示“应以深圳河北为界,将整条河流划在英方界内”。他再次咄咄逼人地威胁说,如果中方不答应就将深圳的归属事宜“留待北京去讨论”。害怕多生枝节、陷自己于两头不讨好境地的王存善就范了。骆克对这一结果洋洋自得,认为通过这次谈判英国“完全控制了那条在《专条》粘附地图上没有包括在英国租借地内的河流”,“在新的拓展中能够取得对那条河的完全掌控,对于我来说是满意的”。
3月16日至18日,双方到深圳河河源至沙头角陆地一线进行勘界。在沙头角海岸边敲下一号界碑时,英国摄影师拍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身穿深色马褂的王存善垂肩低首,若有所思。紧挨着他的骆克西装革履,右手扶在那块上书“大清国新安县界”的木质界碑上目视前方,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19日,王存善和骆克在香港岛签订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此前外人一无所知的“罗溪”“滘水”“清河”,第一次以“深圳河”之名现身于官方文件中,作为一条特殊的界河渐为人知。
签订《香港英新租界合同》时,骆克41岁,王存善50岁,他们有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读书人:骆克熟读中国传统经典,既可以用中文和中国官商两界畅谈社会风俗、风土人情,也可以用英语和“中国怪才”辜鸿铭纵论哲学、文学话题。他非常崇拜孔子,1903年访问曲阜孔府,成了孔府接待的第一位英国人。至于王存善,在近代史上以藏书丰富著称,其祖父王兆杏建有藏书楼“知悔斋”,经过他的苦心经营,“知悔斋”藏书达20余万卷。他们也都是精明人:骆克1883年出任港英政府税收督办、1895年掌管地位仅次于香港总督的辅政司;王存善来谈判前就是广东省候补道台、厘金局总办。能总管一地税务工作并跻身高官行列的人,必定是精于算计之人。
但是,所在国家国运的盛衰、国力的强弱、最高当局的优劣,决定了他们的个人命运、在谈判桌上的气场,也注定了他们各自的生前命、身后名。
1902年,骆克官升一级,出任与香港新界同时租借给英国的威海卫行政长官。1921年退休回到伦敦潜心研究中国文学。同一年,香港湾仔填海造地。港英政府为表彰骆克在香港拓界上的贡献,将填海区上修筑的一条1700米长的滨海马路命名为“骆克道”,沿用至今。
谁都知道弱国无外交,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更别想得到。对于王存善来说,在朝廷已经屈服的情况下,此次新界勘界谈判已是必输之局,区别只是输多输少而已。他明白自己只是这个虚弱不堪的王朝的替罪羊、挡箭牌,但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他只能背起这口大锅。让他鼓起勇气去直面强势的英国人的最大支撑,就是晚清官员被洋人反复敲打后形成的“弱国思维”心理建设。
生在晚清,何其不幸。1900年,王存善迁居上海,具体原因、过程不明,但明眼人可想而知。1916年离世,时人对其新界签约一事并无褒贬,只以著名藏书家视之。不想21年后的1937年,军阀横行、内斗不绝的中国再遭日本全面入侵。王存善的儿子、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的王克敏,出任日军扶持的傀儡政权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成为与汪精卫齐名的大汉奸。1945年,王克敏于狱中自杀。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