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政治法律 > 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
智能书架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作者:张岩、王林 来源:“图书馆之城”标准规范与技术应用要则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25 人已围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中智能书架系统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应用要点,特别是系统部署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中各成员馆引入智能书架系统相关业务,包括确定技术路线、系统应用模式与范围,编制招标说明书与招标,系统实施与系统对接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SZDB/Z 168—2016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技术平台应用规范
SZDB/Z 169—2016公共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业务规范
DB4403/T 78—2020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业务统计数据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包括:统一服务、统一服务技术平台、成员馆、文献所属馆、馆藏地点、智能书架系统,详见本书附录一。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LAS——图书馆自动化系统(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
ULAS——深圳“图书馆之城”中心管理系统(United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
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5.基本原则
5.1遵循技术适用性原则
图书馆应针对拟引进区域的文献总量、架位管理方式、读者获取文献方式、文献借阅动量等情况,引进适用的智能书架系统,选择适宜的文献识读机制和架位更新机制。公共图书馆宜在新书展架、推荐书架、外馆书架等区域引进智能书架系统。
5.2遵循统一RFID技术规范
智能书架系统应严格遵循统一服务体系的《公共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业务规范》(SZDB/Z 169—2016),包括但不限于空中接口协议、发射频率、数据模型等。
5.3遵循统一业务模式
智能书架系统是统一服务体系中特定的架位管理模式,应遵循《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技术平台应用规范》(SZDB/Z 168—2016),纳入本地区图书馆业务一体化管理,依据《文献标识与文献典藏业务规范》设置本地架位信息库,在本地区统一揭示系统中至少体现书库(书架)总体位置,遵循统一的典藏管理与服务模式。
5.4遵循低耦合设计
智能书架系统应独立建设,本地部署,并采用数据交互平台,力求与LAS数据传输最小化,通过合理的接口尽可能减少交互数据量,降低数据交互频率。
5.5保障系统数据安全
智能书架系统应保障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安全,包括自身数据传输安全和与LAS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
6.应用要点
6.1系统构成
6.1.1构成

▲图1 智能书架系统构成
智能书架系统主要由书架、主柜(含查询机)、识别装置、文献指引装置和交互平台组成。
6.1.2书架
书架为文献存放载体,一般为6层结构,冷轧钢材质。
6.1.3主柜(含查询机)
主柜为智能书架系统核心部件,配备工控机和液晶触控显示屏,提供文献查询功能。
6.1.4识别装置
RFID天线和RFID阅读器是智能书架系统实现图书快速盘点的主要装置,RFID天线一般安装在书架的每个隔层,支持ISO 15693/ISO 18000—3(HF),有的智能书架系统配置有红外传感器或人体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触发智能书架系统对某个书格的主动盘点。
6.1.5文献指引装置
文献指引装置主要包括LED指示灯和架位标签。LED指示灯指引读者在主柜系统查到文献后迅速找到文献;架位标签则应遵循《文献标识与文献典藏业务规范》,只要读者在OPAC查到存放于智能书架的文献,则可找到该文献。
智能书架系统应在指定区域提供基于架位标签的架位分布图。
6.2技术特点
6.2.1文献识别机制
智能书架系统的文献识别机制具有准实时性。
智能书架系统通常采用触发模式为主、轮询方式为辅的模式,当触发机制触动,主动对某个书格的智能书架进行盘点,发现架上文献变化时会标记,并主动与LAS系统核实;发现架上文献位置变化时则及时更新本地架位信息。
轮询方式,是按照设定的时间周期性地、主动地对整个智能书架进行盘点,在某个书架模块红外感应被触发时,会对该书架模块进行主动盘点。
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中智能书架系统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应用要点,特别是系统部署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中各成员馆引入智能书架系统相关业务,包括确定技术路线、系统应用模式与范围,编制招标说明书与招标,系统实施与系统对接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SZDB/Z 168—2016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技术平台应用规范
SZDB/Z 169—2016公共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业务规范
DB4403/T 78—2020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业务统计数据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包括:统一服务、统一服务技术平台、成员馆、文献所属馆、馆藏地点、智能书架系统,详见本书附录一。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LAS——图书馆自动化系统(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
ULAS——深圳“图书馆之城”中心管理系统(United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
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5.基本原则
5.1遵循技术适用性原则
图书馆应针对拟引进区域的文献总量、架位管理方式、读者获取文献方式、文献借阅动量等情况,引进适用的智能书架系统,选择适宜的文献识读机制和架位更新机制。公共图书馆宜在新书展架、推荐书架、外馆书架等区域引进智能书架系统。
5.2遵循统一RFID技术规范
智能书架系统应严格遵循统一服务体系的《公共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业务规范》(SZDB/Z 169—2016),包括但不限于空中接口协议、发射频率、数据模型等。
5.3遵循统一业务模式
智能书架系统是统一服务体系中特定的架位管理模式,应遵循《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技术平台应用规范》(SZDB/Z 168—2016),纳入本地区图书馆业务一体化管理,依据《文献标识与文献典藏业务规范》设置本地架位信息库,在本地区统一揭示系统中至少体现书库(书架)总体位置,遵循统一的典藏管理与服务模式。
5.4遵循低耦合设计
智能书架系统应独立建设,本地部署,并采用数据交互平台,力求与LAS数据传输最小化,通过合理的接口尽可能减少交互数据量,降低数据交互频率。
5.5保障系统数据安全
智能书架系统应保障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安全,包括自身数据传输安全和与LAS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
6.应用要点
6.1系统构成
6.1.1构成

▲图1 智能书架系统构成
智能书架系统主要由书架、主柜(含查询机)、识别装置、文献指引装置和交互平台组成。
6.1.2书架
书架为文献存放载体,一般为6层结构,冷轧钢材质。
6.1.3主柜(含查询机)
主柜为智能书架系统核心部件,配备工控机和液晶触控显示屏,提供文献查询功能。
6.1.4识别装置
RFID天线和RFID阅读器是智能书架系统实现图书快速盘点的主要装置,RFID天线一般安装在书架的每个隔层,支持ISO 15693/ISO 18000—3(HF),有的智能书架系统配置有红外传感器或人体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触发智能书架系统对某个书格的主动盘点。
6.1.5文献指引装置
文献指引装置主要包括LED指示灯和架位标签。LED指示灯指引读者在主柜系统查到文献后迅速找到文献;架位标签则应遵循《文献标识与文献典藏业务规范》,只要读者在OPAC查到存放于智能书架的文献,则可找到该文献。
智能书架系统应在指定区域提供基于架位标签的架位分布图。
6.2技术特点
6.2.1文献识别机制
智能书架系统的文献识别机制具有准实时性。
智能书架系统通常采用触发模式为主、轮询方式为辅的模式,当触发机制触动,主动对某个书格的智能书架进行盘点,发现架上文献变化时会标记,并主动与LAS系统核实;发现架上文献位置变化时则及时更新本地架位信息。
轮询方式,是按照设定的时间周期性地、主动地对整个智能书架进行盘点,在某个书架模块红外感应被触发时,会对该书架模块进行主动盘点。
很赞哦! ( )
下一篇:图书盘点机器人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