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政治法律 > 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
智能书架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作者:张岩、王林 来源:“图书馆之城”标准规范与技术应用要则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25 人已围观
6.2.2架位管理方式
图书馆架位管理方式分开架方式和闭架方式。智能书架系统一般适用于开架方式。
6.2.3文献获取方式
读者获取文献的方式分先查后找方式和直接在架上浏览方式。图书馆通常具有较为严格的排架体系,便于读者自行浏览内容相近文献。智能书架系统适合先查后找方式。
6.2.4文献藏量与动量
智能书架系统适合文献藏量不大但借阅动量大的区域。
6.3性能指标
6.3.1识读率
通常情况下,单层满架(长度≤90cm)盘点时间≤2秒;盘点准确率≥95%。
6.3.2可扩展性
智能书架系统一般由多个模块化的智能书架构成,具有高扩展性,以节为单位横向扩展。
6.4主要功能
6.4.1上架/归架
指将文献放上智能书架的过程,系统会自动识别是新文献还是已上架文献。
图书馆针对需要上智能书架的文献应事先进行典藏处理,宜标记特定馆藏地点。文献首次上智能书架时应核实馆藏属性,并向LAS获取馆藏数据。
6.4.2取阅/下架
指将文献移离智能书架的过程,系统会自动发现文献不在架,通过与LAS的数据交互,区分外借和取阅图书,并累计核查不在架的次数或时长。
图书馆针对下架后不再上架的文献应及时进行典藏处理,如改变馆藏地点或状态。
6.4.3倒架/整架
指在智能书架上将已上架的文献调整、变更位置,一般不脱离整个智能书架体系。系统会自动发现文献位置改变,并相应调整数据。
6.4.4在架图书查询
指在智能书架中,通过本地系统为读者提供书目查询服务。查到文献后通常提供导引图或点亮指示灯。
6.4.5文献利用分析
指智能书架根据文献架位变动数据,统计“文献利用”的频次,提供分析报表。
6.4.6文献疑似丢失
指智能书架发现文献不在架,经与LAS核实疑似丢失时,在智能书架系统标记后应输出报表,交由馆员在LAS中处理。
6.5系统部署
6.5.1部署本地系统
智能书架系统的本地系统应包括本地数据库系统和日志系统,应构建独立环境,独立管理智能书架中存在过的所有文献信息和架位信息,系统由后台、前端、盘点处理服务、消息中间件、数据库组成;盘点处理服务与后台通过消息中间件通信,可快速支持扩展与调整。部署方式灵活,除前端外,其他模块可以集中部署在一个终端,或者分开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本地数据库系统应达到容灾级部署,并能实现快速重新初始化。本地日志系统应同步向图书馆用户公开,以便甄错和不断提升系统性能。
智能书架系统应设置本地书目信息查询系统。
6.5.2划定文献集合
智能书架系统中的文献在LAS中应具有可识别的文献集合,如设置独立的一个或多个馆藏地点或架位专区标识,以便数据交互。
6.5.3获取LAS系统数据
智能书架系统支持通过API或通过LAS建立的数据交互平台获取LAS数据。
获取LAS馆藏文献信息API接口主要通过条码号获取题名部分(组合式)、作者部分(组合式)、ISBN、出版社、出版年、馆藏地点、馆藏状态等数据。
各成员馆应在智能书架系统项目实施前申请用户及相关API接口。
6.5.4向LAS提供数据接口
智能书架系统的查询系统为局部OPAC系统,应提供必要的API服务,为读者提供完整的馆藏查询服务。
(1)架位信息
在LAS的OPAC系统查到后,应通过智能书架系统API获取架位号,帮助读者根据智能书架上的架位标签查找图书。
(2)架位导航
在LAS的OPAC系统查到后,应通过智能书架系统API获取导航图,帮助读者通过导航查找图书。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建设方案(深文﹝2009﹞152号).
[2]ULAS-API开放平台技术应用要则(2023).
[3]文献标识与文献典藏业务规范(2023).
图书馆架位管理方式分开架方式和闭架方式。智能书架系统一般适用于开架方式。
6.2.3文献获取方式
读者获取文献的方式分先查后找方式和直接在架上浏览方式。图书馆通常具有较为严格的排架体系,便于读者自行浏览内容相近文献。智能书架系统适合先查后找方式。
6.2.4文献藏量与动量
智能书架系统适合文献藏量不大但借阅动量大的区域。
6.3性能指标
6.3.1识读率
通常情况下,单层满架(长度≤90cm)盘点时间≤2秒;盘点准确率≥95%。
6.3.2可扩展性
智能书架系统一般由多个模块化的智能书架构成,具有高扩展性,以节为单位横向扩展。
6.4主要功能
6.4.1上架/归架
指将文献放上智能书架的过程,系统会自动识别是新文献还是已上架文献。
图书馆针对需要上智能书架的文献应事先进行典藏处理,宜标记特定馆藏地点。文献首次上智能书架时应核实馆藏属性,并向LAS获取馆藏数据。
6.4.2取阅/下架
指将文献移离智能书架的过程,系统会自动发现文献不在架,通过与LAS的数据交互,区分外借和取阅图书,并累计核查不在架的次数或时长。
图书馆针对下架后不再上架的文献应及时进行典藏处理,如改变馆藏地点或状态。
6.4.3倒架/整架
指在智能书架上将已上架的文献调整、变更位置,一般不脱离整个智能书架体系。系统会自动发现文献位置改变,并相应调整数据。
6.4.4在架图书查询
指在智能书架中,通过本地系统为读者提供书目查询服务。查到文献后通常提供导引图或点亮指示灯。
6.4.5文献利用分析
指智能书架根据文献架位变动数据,统计“文献利用”的频次,提供分析报表。
6.4.6文献疑似丢失
指智能书架发现文献不在架,经与LAS核实疑似丢失时,在智能书架系统标记后应输出报表,交由馆员在LAS中处理。
6.5系统部署
6.5.1部署本地系统
智能书架系统的本地系统应包括本地数据库系统和日志系统,应构建独立环境,独立管理智能书架中存在过的所有文献信息和架位信息,系统由后台、前端、盘点处理服务、消息中间件、数据库组成;盘点处理服务与后台通过消息中间件通信,可快速支持扩展与调整。部署方式灵活,除前端外,其他模块可以集中部署在一个终端,或者分开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本地数据库系统应达到容灾级部署,并能实现快速重新初始化。本地日志系统应同步向图书馆用户公开,以便甄错和不断提升系统性能。
智能书架系统应设置本地书目信息查询系统。
6.5.2划定文献集合
智能书架系统中的文献在LAS中应具有可识别的文献集合,如设置独立的一个或多个馆藏地点或架位专区标识,以便数据交互。
6.5.3获取LAS系统数据
智能书架系统支持通过API或通过LAS建立的数据交互平台获取LAS数据。
获取LAS馆藏文献信息API接口主要通过条码号获取题名部分(组合式)、作者部分(组合式)、ISBN、出版社、出版年、馆藏地点、馆藏状态等数据。
各成员馆应在智能书架系统项目实施前申请用户及相关API接口。
6.5.4向LAS提供数据接口
智能书架系统的查询系统为局部OPAC系统,应提供必要的API服务,为读者提供完整的馆藏查询服务。
(1)架位信息
在LAS的OPAC系统查到后,应通过智能书架系统API获取架位号,帮助读者根据智能书架上的架位标签查找图书。
(2)架位导航
在LAS的OPAC系统查到后,应通过智能书架系统API获取导航图,帮助读者通过导航查找图书。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建设方案(深文﹝2009﹞152号).
[2]ULAS-API开放平台技术应用要则(2023).
[3]文献标识与文献典藏业务规范(2023).
很赞哦! ( )
下一篇:图书盘点机器人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