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新桥村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村落往事卷 责任编辑:huawenop 2021-12-28 人已围观



曾氏大宗祠右边为古乔曾公祠,又叫长房厅,三开间、三进深、两天井,为纪念曾古乔而建。曾守仁,字孔泽,号古乔,曾应华长子,为新桥曾氏七房之首。堂名明新堂。2010 年,明新堂重修。原祠堂无门联,由香港诗人曾剑之补撰:“古贤明德传金韵;乔木新民振玉魂。”

《大学》开宗明义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以“金声玉振”评价至圣孔子。明新堂传承儒家精神,发扬光大。对联对仗工整,双嵌无痕。

在古乔曾公祠的后面是采楼公家塾,三开间、两进深。在古乔曾公祠的右面是维鲁公家祠,三开间、三进深、两天井。维鲁公家祠东边不远处,是观音天后古庙。

桐轩书室,三开间、三进深、两天井,为新桥十五世祖古乔公裔孙桐轩公所建。

藩北曾公祠,三开间、三进深、两天井。

翠松曾公祠,又叫七房厅,三开间、三进深、两天井,为纪念翠松公而建。

在曾氏大宗祠广场的左侧是华城曾公祠,三开间、两进深。华城公,讳绍兴,古乔公次子。

永兴桥位于新桥村西边村口,这里被人们称为桥头。古时候的新桥村,南边是新桥河,北边是茅洲河,村民出行多用船,架桥铺路就成了祖祖辈辈的奢望。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有一年到辟雍观礼,照例恩赐圣人的后裔入监上学,作为宗圣公曾子的血脉,曾桥川十分幸运地成了监生。后来他是否出了监,做过多少品的官,没有找到可考据的材料。想必他得到如此的荣耀后,回馈家乡的好事就是在村头建一座桥,方便乡亲们出行。因为归德盐场盐课司衙门有南宋的龙津桥,人们就称这座桥为新桥。新桥村从此名扬四方。也不知道他建的桥是石头的还是木头的,后来竟然坍塌了。到了乾隆五十年(1785),新桥村有好几个青年考取了功名,如武生曾大雄、钦赐翰林曾联魁、贡生曾腾光和曾应中等,他们商量要为家乡做好事,想到村口那座坍塌已久的桥,于是决定重建。想必永兴桥的名字也是这次修建时取的吧。

永兴桥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桥长足足有五十米,三孔桥洞,有五米的高度,想来是能过装满茅草的木船。桥身全用花岗岩的条石砌成,朴实大方,只在桥头的望柱上雕刻了小石狮。如果细心观察的话,还会发现在桥面正中间的栏板上刻有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的浅浮雕图案。1984 年,永兴桥被公布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下的水面原来并不是如此的平静,奔流入海的波浪穿桥而过。这条河古代就叫新桥河,清代嘉庆年间编纂的《新安县志》就有记载:“新桥河,在村之西,由凤凰山逶迤而下,环绕村前,势如长带,直注永兴桥。会茅洲、碧头河,直出合澜,每日有两潮消长。”新桥河流出永兴桥,就与茅洲河、碧头河汇合,流入合澜海。合澜海上通西江、北江和东江汇成的狮子洋,南与伶仃洋相连,直通到浩瀚的南海。
这里地处交通要冲,东接黄松岗、乌石岩诸路,西连云林、茅洲诸墟,往来行人如织,船只如梭,桥头设有码头供船只停靠。桥东原有一个墟市,因是新桥村曾氏家族创建,叫新桥墟。石桥往新桥村的通道两边陆续修建起两层的店铺,形成繁华的街市,又叫清平街。

这里往南是万家蓢墟、凤凰街,往西是云林墟、沙井墟,往北是黄松岗义和墟,这些墟市共同构成宝安西部经济贸易的网络。由于地处河海交汇之地,新桥墟成为古时松岗、石岩、沙井等地的物资集散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新桥,清平街开始衰落,现在桥头村仍保存有一间旧日当铺。

桥东原有一座五层高的砖塔,名为文塔,与永兴桥交相辉映,颇为壮观。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新安县志》记载:“插汉阁,在新桥村侧,乾隆壬午年(1762)建。”看来文塔原叫插汉阁,建造的时间比永兴桥早 23 年。该塔供奉魁星,魁星也称文曲星,掌握文人骚客功名命运,文曲星手执一笔,谁被此笔点中,便可高中进士、举人等科举功名。所以,文塔的建筑外观酷似一支笔尖向上的笔。在旧时代,一个人要成就功名伟业,有两种较为理想的途径,即“文人走笔安天下,武士上马定乾坤”。因此,佑助“文人走笔”的文塔也极似“功名塔”,是荣誉和梦想的象征,是书香门第和深阁雅斋执卷拈笔之人的福贵塔。可惜该塔在 20 世纪 60 年代因取砖建糖厂而被拆毁。

很赞哦! ( )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百年客家凉帽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