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王芳:十一月的阳光

作者:燕山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21 人已围观


人物简介:
王芳少年求学于北京大学与暨南大学中文系,游历于诗、戏、书、乐等艺文各界,现任职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秘书长,曾主编深圳文艺评论期刊《38°评论》,热爱诗歌般轻盈而深沉的生活。
 
王芳有个网名,叫作“十一月的阳光”,不管是以前的QQ、博客名称,还是后来的微博、微信名称,都专用此名。生于11月的她觉得,这个季节的阳光给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温暖,虽然冬天即将到来,但这时的阳光最有作用也最招人待见,透明度高、简单但蕴含着温暖的力量。“十一月的阳光”像极了她本人,干练的短发和言谈间爽朗的笑声,过往的故事张扬地铺洒在我们面前,跌宕起伏的背后是一如既往的凭心而动与随性而为,恰如“十一月的阳光”那般纯粹。
 
与燕园的首次相遇:石家庄陆军学院
 
1989年,16岁的王芳参加高考,由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时班主任对于她高考也寄予了“放原子弹”的期许。不出所料,王芳考出了当年湖南省的最高分,成为当年名副其实的女状元。
 
按理说,她的高考志愿应该很好填,但对于选择北大,还是十分波折。王芳的父母是医生,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一定要学一门技术。但是当年北大在湖南招生只有三个专业,分别是中文、考古和图书馆学,没有一个专业符合王芳父母心目中的技术流派。王芳的父亲甚至劝她填报中山大学或者刚建成的深圳大学,到改革开放的城市去学一门技术。正当王芳举棋不定时,“王芳,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你不去上,你到底要上什么?”班主任的一席话让她下定决心,瞒着父母,王芳在高考的第一志愿上郑重写下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王芳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参加军训
 
1989年北大进行改革,实行五年制本科教育,第一年统一安排新生军训。王芳上大学的第一站便来到了石家庄陆军学院。除了参加正规训练,热心的王芳还给军训的战士帮厨,在帮厨中,王芳和战士们打成一片。“那时军训有时能吃饱,有时吃不饱,帮厨最大的好处是有馒头吃。我又特别爱和炊事班的战士聊天,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我天生对人感兴趣,容易与人相处,大家也觉得这个小姑娘挺有意思的。”王芳班级所在的炊事班战士善于经营,在操场旁边挖了地沟养了两头猪,和战士们关系好的王芳还承担起了养猪的任务,并富有童心地给猪起了小白、小黑的名字,过年的时候小白和小黑被宰杀做成了猪肉包子,王芳当时就哭了,说什么也不吃。
 
其实,参与养猪本来是这个16岁女孩做的一件充满童心、朴素的事情,但当年北大军训备受关注,国家领导人李铁映特地参加了当年北大军训的结业典礼,各主流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北大军训中突出的人物和事迹,喂猪大学生王芳一下被树立成为北大学生被改造的典型,被官方媒体大篇幅报道。那个年代,有的人巴不得出名,成为日后发展的跳板,但王芳经历了“被新闻”的过程后,骨子里的理想主义让她特别不解:“当时我看到报纸上的白纸黑字说北大军训王芳喂猪这个事怎么怎么着,然后给提升拔高到很高的高度,我真是眼前一黑,从小铸造的铅字即真理的情结毁于一旦。”在王芳看来,养猪只是少年的随心而为,应诚实对待,被上升到思想改造的高度她承受不起,所以特别抗拒以这种方式成名。
 

▲理平头的王芳(左)和大学同学
 

▲大学时代的王芳和陶武彬
 
在军训期间的另一次随心而为也影响了王芳。“我的人生好像都会碰到一些偶然的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又会忽然变得特别重大。”军训期间的王芳突发奇想为了验证男生和女生发质的区别,和室友一同去理了一个平头,发现无论性别,只要是平头,头发都能竖起来。王芳认为当时的举动只是一件好玩的小事,顺便验证了男女发质是一样的真理。但是教导员专门找到王芳,严厉批评了她,让她颇为恼火,甚至想写一封投诉信表达自己的怨愤。“我认为正确的事情被触犯时,我一定会抒发,在文人思路里就是不平则鸣。”
 
军校的学习生活严肃而认真,但缘分来临的时候,爱情在这般土壤中也开始萌芽。王芳在军校遇到了同年级化学系的陶武彬,他也是湖南人。早在王芳从湖南到石家庄的火车上,陶武彬就帮他拎过行李,在军校又一次见面,双方更加熟络了。一年军训结束后,特别是两个年轻人经历了初入大学生活的锤炼和思想成长之后,最后走到了一起。“那时候,我们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和婚姻画等号的,现在在一起就意味着未来要走到一起。”正如王芳所言,她和陶武彬的感情是奔着未来去的,研三的时候,他们领了结婚证,大学时代纯真的情感有了完满的归宿。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