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步涌村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村落往事》 责任编辑:18301271230 2022-01-06 人已围观

步涌村属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步涌社区,地处古茅洲河的入海口,因为停泊船只的码头而得名。明代初年,归德盐场曾在此设大步涌社。宋元时期,属归德盐场十三社之一,居民以盐业为生。清康熙年间后期,盐田荒废,转以种田为主,养蚝打鱼为辅。民国时期,隶属新安县沙井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沙井乡;土改时,属涌边小乡;1957 年,属沙井乡;1958 年,成立步涌大队;1984 年初,后亭、共和两个大队合并为步涌乡;1987 年,独立成村,隶属宝安县沙井镇;2004 年,村改社区,属宝安区沙井街道至今。2008年,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步涌村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江氏人家聚族而居。据《江氏族谱》记载,江氏先祖于南宋年间迁来深圳地区,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历史。原村民传统经营方式以打鱼、种植水稻为生,后随着深圳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房屋出租和村集体经济分红成为村民收入来源之一。

步涌的村落从总体上来看,坐西北,朝向东南,采用棋盘式布局,村庄由一列列房屋组成,像一把梳子,所以有的学者又叫它为梳式村庄布局。

江氏大宗祠位于步涌村前,是整个村落的中心,始建于明朝,1995 年重修,占地面积 500 平方米,清水砖内墙,镬耳山墙,灰塑壁画。特别的是左右后面的墙体均用蚝壳混合蚝壳灰砌成,厚约五十厘米,外墙裸露的蚝壳整齐划一,蔚为奇观。江氏大宗祠先后被沙井镇、宝安区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深圳市乡村旅游的景点之一。

静菴江公祠位于步涌村后的西边,是江氏二房为纪念六世祖江静菴而建,俗称二房厅,坐东向西,面阔三间,主体建筑为广东著名的硬山顶式,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

宗汉公家塾位于江氏大宗祠的北边,朝向与大祠堂相同,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主体建筑为硬山顶式,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由门堂、祖堂等建筑组成,建筑之间以天阶(天井)和廊庑相隔,形成院落,是典型的明清岭南建筑风格。门堂是屋宇式大门,门额上镶嵌着石匾,上面阳刻“宗汉公家塾”。

关帝庙在步涌村的西边村口,坐西北朝东南,三开间、两进深,两进之间以敝廊相通,敝廊两侧有加梁加盖的天井。建筑为硬山顶,辘筒灰瓦,琉璃瓦剪边,清水砖外墙,墙基和四周有角柱的花岗岩石条砌角,正脊、檐口有简单的灰塑及彩绘。

黄舒墓在新河大道步涌段大田路口,坐南面北,清代的墓葬形式,三合土享堂地面,三合土散水,青砖墓壁,拜堂处显露出部分砂岩条块,墓碑为花岗岩质地,球状碑顶,碑额处浮雕云纹图案,碑文为“晋钦赐孝子乡贤始祖考参里黄公之墓”。黄舒事迹见载于《广州乡贤传》《东莞县志》和《新安县志》。
 
 
参考资料:《深圳风物志·村落往事》,程建编著 许佳兴绘 海天出版社2019年版,16-21页
 

很赞哦! ( )

上一篇:上寮村

下一篇:壆岗村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