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向南村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村落往事》 责任编辑:18301271230 2022-03-30 人已围观

向南村属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向南社区,向南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福田上步的郑氏,上步的郑氏后裔在南山区的塘朗、珠光建村后,又向西寻求发展,在前海湾一侧,建立了向南村。相传村子开基之祖是一位教书先生,在此建房,房子坐北向南。后来人丁兴旺,所有的房子也都是向南而建,因此得名“向南”。

该村世居村民为广府民系,第一大姓是郑,明朝从珠光庵前村(今西丽光前村)迁来。第二大姓为叶,元末从东莞迁徙而来。向南村现存广府民居188间,有16条巷。

郑氏宗祠位于向南村西街,始建于明代中叶,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亦有局部改造。宗祠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为三开间、三进深布局,建筑四周用清水砖墙承重。1949年前,郑氏宗祠作为私塾,为培养村内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0世纪20年代土地革命时期,这座宗祠曾被用作农民自卫军训练的大本营。1949年后,曾作为小学使用。50年代后,作为生产队的公共建筑,由向南生产队管理使用。80年代中期,向南村郑氏家族及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等捐资对其进行维修。2013年,郑氏宗祠被列为南山区文物保护点。

逢源书室位于向南村一坊24号,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是一座三开间、二进深、二层、带天台建筑,大门向南,额匾题“逢源书室  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季冬吉立  李口八十书”等字。其上有灰塑。木楼梯开在一层东侧。一、二楼均为水泥彩砖铺地,天花板上绘花卉图案。两次间有精致的木雕花格。二层原有铁梯通向天台,现已毁。天台设栏杆,绿釉葫芦形栏柱。外墙四周有女儿墙,正面中部凸起,灰塑八卦图案。

侯王古庙坐落在向南村西面。南山街道地域内桂庙村、北头村、墩头村皆建庙同奉侯王。后向南郑氏立村,族人便入乡随俗,亦建侯王庙,并从桂庙村侯王庙借真身供奉。久而久之,向南侯王古庙香火鼎盛,延续至今。向南村侯王诞祭典是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向南村侯王古庙供奉的侯王,为明末十二诸侯之一的陈忠勇。陈公出身庶民,为民请命,官至大将军,并被封侯,死后被封为民间庇佑之神。向南村郑氏族人早年的生产方式为半农半蚝,有时还要出海捕鱼,为求得风调雨顺、出海平安,村民便求神保佑。于是,建侯王庙,敬奉侯王,香火鼎盛,延续至今。2009年,侯王古庙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3年4月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大板桥位于向南墩头村,单拱石桥,是深圳古桥之一。据清代《新安县志》记载:“大板桥,在墩头里,乡人郑可言建。”大板桥用花岗岩石砌成,面宽3.8米,长17.4米,距地面高4米,桥孔跨度5.5米,桥两侧带石栏杆。大板桥附近有一南头古渡口遗址,是古代内河航运码头。明清时,从南头开往佛山、东莞、省城的商船、客船都在此停泊。大板桥巷因大板桥而得名。2003年2月26日,南山区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程建.《深圳风物志·村落往事》[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9.

很赞哦! ( )

上一篇:麻磡村

下一篇:笋岗村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