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客侨围屋

作者:杨宏海 来源: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 责任编辑:yezi 2023-04-25 人已围观

华侨是海洋文化的传播者。清末民国时期环珠江口地区的每一座客家围几乎都有一部漂洋过海的华侨史,镶嵌着海洋文化的符号。所谓“客侨围屋”,顾名思义,是客家华人、华侨投资兴建的客家围屋。这类围屋传承了四角楼平面布局和中轴祖公堂的格局,受西洋文化影响,在建筑构件、装饰题材等方面带有异国情调。

茂盛世居位于龙岗区横岗街道。清嘉庆年间,何氏维松、维柏两兄弟从兴宁县永和乡炉铺岭村来到横岗创业,从肩挑小卖做起,终成横岗大富之一,于清道光年间建成这座具有海洋文化元素的客家民居。围屋为矩形围堡式建筑,面宽81米,进深78米,四周围墙高7米,墙厚70厘米,建筑面积6318平方米,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结构为三堂、二横、一围、四角楼、一望楼,前有禾坪、月池,围屋后为近8000平方米的风水林(现为茂盛公园)。2002年,茂盛世居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茂盛世居建筑格调中混有欧式风格构件和单元,在最为神圣的中轴祖公堂中堂,竟然以欧陆风情的大拱门作为装饰。不同于其他客家民居建筑的纯粹,这是地处沿海接受海洋文化影响的痕迹,也体现了客家人善于包容接纳不同文化的品性。

碧滟楼位于惠阳秋长街道周田村,由清末马来西亚著名华侨领袖叶亚来出资于1888年建成。碧滟楼建筑占地面积3797.66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为三堂两横四角楼结构,由泮池、禾坪、堂屋、横屋、角楼等组成,在泮池两侧立有多对旗杆石,其中有一石刻“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等字。碧滟楼围屋汇集了客家建筑技艺,又糅入南洋艺术元素,工艺水平较高。2010年5月,碧滟楼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叶亚来(1837—1885年),原名茂兰,字德来。叶亚来祖先居兴宁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迁居归善县长约周田下屋仔。叶亚来出生在周田老围,读过两年私塾,14岁开始以替人放牛或打短工为生,17岁随乡人从澳头乘小船至香港,再乘大桅船至马六甲上岸,开始了在南洋的奋斗史。

叶亚来在马来西亚历经磨难,几经周折找到锡矿的管理工作,并展现出他的管理才华。1861年,24岁的叶亚来成为芙蓉镇地区甲必丹(侨领)。 1862年秋,叶亚来应新任吉隆坡华人甲必丹刘壬光之请,辞去芙蓉镇地区甲必丹之职,负责刘氏锡矿场的管理工作。不久,他独资开辟两处新矿场,获利甚丰,又于1865年增设德生堂药材铺。1869年6月,叶亚来正式任吉隆坡第三任华人甲必丹。当时,吉隆坡一片荒凉。为开发这片地,叶亚来从惠阳招募大量的华工来开发锡矿,并鼓励马来西亚人种植橡胶和水稻。1862年至1885年,叶亚来在那里经营了24年,终于将不满千人的矿区吉隆坡,建设成为马来西亚早年繁荣进步的大市镇。叶亚来被人们称为“开辟吉隆坡的巨人”。1883年,清政府授予叶亚来“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的荣誉。

1999年,在吉隆坡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在主持大会开幕时说:如果没有把客家人的事迹写入历史,没有把华人甲必丹的贡献记录在案,吉隆坡的历史将不完整。吉隆坡三位客家领袖,甲必丹叶亚来、叶亚石及刘壬光,为吉隆坡的现代化发展建设奠定了基础。

叶氏原居惠阳周田,于清末迁来坪山岭脚居住。会源楼屋主叶会源,年幼时家贫,十几岁时偷邻村人家一只金瓜仔(南瓜),被主人追打,被迫逃往南洋谋生,先在马来西亚做矿工,后来自己开锡矿。叶会源经营矿业赚了大钱后回乡建屋,选址今大王围(又名新大王)。历时二十载,会源楼才得以建成。

会源楼为长方形三堂二横四角楼布局。角楼高三层,镬耳山墙。楼前为禾坪,禾坪前为半月形风水池。楼内雕梁画栋,可谓金碧辉煌。据说叶会源兄弟三人,建屋三座,另两座在惠阳周田。会源楼建成之后不几年,被打明火,打明火贼人为建屋工人所引。此后叶氏衰落,有几户迁往美国。

叶会源与叶亚来同宗、同源,身世经历亦相同。会源楼与碧滟楼都有一部华侨漂洋过海的奋斗史、磨难史、对侨居国人民的贡献史和家国情怀史。

荫华庐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坳头,因屋主姓潘,故香港人称其为潘屋。潘氏原籍梅县,与梅县南口南华又庐潘氏同宗同源。该屋称“荫华庐”,用以纪念其位于梅县的祖屋;因该屋檐下有木雕狮子做装饰,故又称“狮子楼”。荫华庐主在印尼致富后,于1933年返回香港定居建成荫华庐。据说建造屋宇的工匠是专门从梅县聘请来的。

荫华庐是一座二堂、二横屋传统式的客家民居建筑。一大门(堂屋门),门额墨书“荫华庐”,二侧门(横屋门)。大门呈凹斗式,券篷檐顶。两根门廊柱承架梁架,梁架木构件雕饰惟妙惟肖的金狮、人物和花鸟等图案。

堂屋上厅为祖公堂,下厅两侧开下堂间(门向天井开启),故上厅大于下厅。正屋(左右横屋)中间开一小天井,天井后为花厅,天井影壁砌假山流水,置盆景,蓄水养鱼,十分雅致。外横屋亦有花厅。正屋与外横屋间设上下天井,天井中间加盖成廊道,廊道与堂屋相通。

荫华庐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共有2厅堂、15间斗廊房、7个天井、6个花厅。天井和巷道构成全屋的交通网络。屋前禾坪长与屋齐平,宽与正屋高度相若。禾坪前有矮护墙、月池。屋后原有半月形种植风水林的花头脑,现已不存。香港回归前,港英政府已将荫华庐公布为法定古迹。


很赞哦! ( )

上一篇:围村

下一篇:炮楼排屋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