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南水村
作者:周保民 来源:《南山掌故》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6-07 人已围观
南水村位于蛇口街道西部,始建于清末。广东紫金、惠阳等地客家人迁徙至此形成村落。其中,邬姓于清末、张姓于民国迁至此地,后又有其他姓氏陆续迁来此地。因先民在溪水之北搭建田寮仔(茅棚)栖身,故村名称田寮仔,后改名南水。
第一大姓为邬姓,清末从惠阳迁至今深圳宝安,再从宝安迁此。第二大姓为张姓,民国从紫金迁至今深圳宝安,再从宝安迁此。第三大姓为杨姓,民国时期从惠阳迁至今深圳宝安,20世纪50年代初期再迁至此地。
南水姊妹节、南水客家山歌于2009年6月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的12月底,南水的外嫁女要返回娘家,而南水的娘家人也准备好丰盛的佳肴迎接,这天如过节般热闹,一派欢庆祥和。1997年,南水村将每年12月25日定为南水姊妹节。
自20世纪60年代始,每年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间节庆之日,南水村村民便自发组织集体山歌演唱。山歌内容广泛,语言朴实,曲调优美流畅,演出形式多样,歌词形式有四句、四句八节、五句板(又称竹板歌、讨饭叫花歌、旮旯歌)等,有独唱、对歌、猜调、齐唱等。2003年12月,南水客家山歌合唱队成立。
第一大姓为邬姓,清末从惠阳迁至今深圳宝安,再从宝安迁此。第二大姓为张姓,民国从紫金迁至今深圳宝安,再从宝安迁此。第三大姓为杨姓,民国时期从惠阳迁至今深圳宝安,20世纪50年代初期再迁至此地。
南水姊妹节、南水客家山歌于2009年6月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的12月底,南水的外嫁女要返回娘家,而南水的娘家人也准备好丰盛的佳肴迎接,这天如过节般热闹,一派欢庆祥和。1997年,南水村将每年12月25日定为南水姊妹节。
自20世纪60年代始,每年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间节庆之日,南水村村民便自发组织集体山歌演唱。山歌内容广泛,语言朴实,曲调优美流畅,演出形式多样,歌词形式有四句、四句八节、五句板(又称竹板歌、讨饭叫花歌、旮旯歌)等,有独唱、对歌、猜调、齐唱等。2003年12月,南水客家山歌合唱队成立。
▲南水村(20世纪70年代宝安县卫星图局部)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