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传统音乐:大鹏山歌

作者:许雨燕 邱文清 来源:深圳非遗·第一辑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12 人已围观

 
非遗名片

大鹏山歌,即用大鹏话传唱的民歌,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清时期,盛行于清末,传承至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现主要流传于深圳市大鹏、南澳等街道。大鹏山歌的演唱形式灵活多变,且只要掌握大鹏方言即可传唱,传承和发扬的形式主要为自学,因此构成了群体性传承。

第三代传承人欧进兴(1938—),深圳大鹏人。分别于 2009 年、2012 年被评为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欧进兴在 8 岁的时候,于放牧时向长辈学习唱大鹏山歌,年轻时被公认为“大鹏山歌王”。他能即兴编词、即兴演唱,非常擅长唱“地名歌”和“咸水歌”,在大鹏的很多民间的山歌擂台赛中都有突出表现。他善于改编大鹏古老的山歌,把文言文、深奥冷僻的山歌句子变得通俗易懂,老少皆能传唱,广受欢迎。
 
第四代传承人卢水根(1950—),土生土长的大鹏人,从事教师一职 30 余年,2009 年光荣退休。在当地成立了老年山歌艺术团,卢水根当团长,第三代传承人欧进兴任教练,将大鹏山歌继续传唱。
 
 
项目特征

大鹏山歌,自大鹏军所诞生时就已出现,以大鹏军语传唱,随着时代变迁,几乎无大变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传承特征,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艺术特征
大鹏山歌的题材丰富,从歌曲用途上可分为地名歌、问答歌、哭嫁歌、哭丧歌、仙歌 5 种;从表现内容上分为劳动歌、爱情歌、掌牛歌和生活歌 4 种。演唱方式有独唱、男女对唱、群唱和尾驳尾斗唱等;修辞手法多用比喻、起兴、赋、叠字和双关语;句式结构多为七言四句、五言二句和五言一句的散板;曲调较为平缓,基本上是一字一音,偶尔会出现一字二音、三音,四句中第二、四句有较长的拖腔。
 
(二)民间传承特征
其演唱形式灵活多变,不需要固定的场所,山间、田头、海角、村尾等任何地方均能演唱;其演唱也不受人数限制,人多时能唱,人少时也能唱,演唱多为即兴编词、即兴演唱,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其歌词内容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三)历史文化价值
演唱大鹏山歌的“大鹏军语”,是我国现存不多的古代“军语方言岛”语言之一,在语言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大鹏山歌包含的大鹏地区传统民俗风情风貌等内容,对于大鹏的历史变迁、人文社会环境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佐证材料。

精编访谈

主持人:山歌,顾名思义是山间田野的歌,但在深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不在山间,也不在田野,而是在大海边放歌。这种山歌就是大鹏山歌,大鹏山歌有着怎样的特色呢?欧老您今年高寿?
欧进兴:我是 1938 年生人,今年(2020 年)82 岁了。
主持人:大鹏原来是军所?
欧进兴:对,有 600 多年的历史了。
主持人:那咱们山歌有多少年历史?
欧进兴:山歌从大鹏军所诞生那个时候就有了,当时古城里有讲白话的,也有讲客家话、 潮州话的, 方言太多大家互相之间听不懂,朝廷想了一个办法,设置一个统一的语言,就是用地名说起了“上洞夹下洞”“土洋行过是葵涌”“叠福下沙就到王辅洞”“龙岐在对面水头冲”,用吼唱的方式来沟通,这样士兵就能够知道是派他到哪个地方去放哨,这是地名歌。
主持人:唱山歌用的是哪种方言?
欧进兴:军语,大鹏古城统一讲军语,我们当地的大鹏话,是原生态的口音。

主持人:您唱山歌有多少年了?
欧进兴:我从小的时候就学唱山歌了,就是七八岁的时候,我的妈妈很会唱山歌,唱得很好听,我经常听她唱,就叫妈妈教我唱。
主持人:什么山歌呢?
欧进兴:“打掌仔,打娃娃”“捡猪屎,拾黄瓜”,这个是童谣。11 岁左右我去牧牛了,当时和好多比我大的哥哥姐姐一起去山上放牛,大家一有空,就唱起了掌牛歌,然后我也就学会了。
主持人:怎么唱呢?
欧进兴:“掌牛仔,掌牛歌。手提牛绳随地拖,水浸田堂没地坐,如同番鬼望菠萝。”意思就是一到下雨天的时候,就没有地方可以坐,一坐下去屁股都湿掉了,说明放牛仔的艰苦。
主持人:很有生活气息。
欧进兴:到了谈恋爱的时候,要唱爱情歌,“高山岭顶一棵松,丫丫枝枝吊灯笼,甘好灯笼冇蜡烛,亚妹甘靓冇嫁老公。”男的唱完,女的就要唱了。
主持人:您有没有这样对您太太唱过?
欧进兴:我的太太就是我唱山歌唱来的,我对我太太唱这首歌:“亚妹嫁我好咯,嫁我单身贼有钱。”
主持人:我觉得你们唱歌就像说话一样,像对话一样,想到就唱出来。
欧进兴:对。

主持人:您的主要工作是在歌舞团?还是在大鹏有其他工作?
欧进兴:我是鹏城人,在鹏城当过村干部,当了 22 年,2006 年退休。
主持人:等于是在政府工作,唱歌只是您的爱好,退休之后,您就一直致力于山歌的传承?
欧进兴:对,2012 年,我成为广东省的大鹏山歌传承人。
卢水根:我 13 岁开始唱山歌,跟我妈妈学。
主持人:以前都是女人唱得多?
卢水根:对,以前是女人唱得多,都是在家里料理家务,带儿孙,一边抱着他一边唱山歌。我也是这样,小的时候,老妈唱山歌,我一会儿就睡着了。退休之后,我就组织了一个老年人的文艺山歌婚嫁表演队,到深圳市周边表演。我们到中学、小学、幼儿园去,唱山歌讲大鹏话,我们整个团队,已经上了有 80多节课了。在小学里面,我专门培养一个班,是本地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说大鹏话的能力了。
主持人:所以你们坚持这个原生态的山歌。
卢水根:对,一定要用当地的方言,用自己家乡的语言来唱。
主持人:什么时候开始办这个?
卢水根:2012 年开始,到现在有七八年的时间了。
 
 
主持人:所以您做了很多这方面的记录,真是很棒,我觉得这是对大鹏地域文化的另外一种方式的记录。
山歌队队员阿婆:我加入这个山歌队已经有 10 多年,我喜欢唱山歌,比较自由自在,一直唱山歌让人的心情很舒畅。以前我听老妈和阿婆唱过,感觉都很不错,后来我就来了山歌队学,前辈教我我就学,我的孙子孙女,小小个的时候我就抱着或者坐着教他们唱问答歌。“你知乜人过水脚唔湿啊,乜人上树树唔摇。”她现在一听到我唱就看着我。她也会唱几句,我说你学了山歌变聪明了。
主持人:大鹏山歌来自大鹏军语,有着 600 多年的历史,原生态的山歌一声声迭唱,记录着不一样的沧海桑田。
 
 
传承活化

用大鹏话口头传唱的山歌,如今已在深圳传唱了几百年,无论是第三代传承人欧进兴,还是第四代传承人卢水根,或是老年艺术团的队员们,他们生于大鹏,长于大鹏,他们从儿时便开始学山歌,一唱便是一辈子,大鹏山歌已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对于他们来说,执着而又坚定地守护着大鹏山歌,不仅是守护着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更是守护着内心那一份对乡土的依恋。如今大鹏山歌的第五代传承人还没有着落,但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有人执着坚守,大鹏山歌便会继续传唱。在未来,希望这种深圳本土韵律得以更好地延续。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