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传统民俗: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

作者:许雨燕 邱文清 来源:深圳非遗·第一辑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23 人已围观

 
非遗名片

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始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王、邱、曾、庾、郑五姓始祖先后从龙岗沙背坜和坪地西湖堂迁到官湖村定居。在长期的渔业生产中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捕鱼方法,延续至今已有 200 余年,官湖村村民历来以半渔半农为生,农忙种田,农闲出海,渔业生产是渔民的主要生活经济来源。

第一代传承人邱云南(1802—卒年不详)。
第二代传承人邱文禄(1842—卒年不详)。
第三代传承人王贵财(1907—卒年不详)、邱容生(1914—卒年不详)、王展富(1923—卒年不详)。
第四代传承人邱月明(1949—)、王牛(1946—)、王育强(1955—)、曾燕辉(1956—)、王国辉(1959—)。邱月明年轻时曾亲自参与牵沙罟拉网捕鱼作业,对该技艺十分了解,且有极强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退休后的老书记邱月明为抢救、保护这一传统技艺做出了巨大贡献。
 

项目特征

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历经几代人的传承发展,已经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捕鱼方法,即每次捕鱼时,都由经验丰富的老渔民站在官湖村东面海岸边“望鱼岭”的望鱼石上,拿着草帽指示鱼群的方位、距离、数量多少,村民们各就各位做好准备,一旦鱼群进入捕捞范围,负责下网的渔民则把网下到海里,待到渔网把鱼群围住后,大家齐心合力把渔网拉上来,把鱼分配给各家各户。该技艺呈现出鲜明地域特征和参与人群特征、传承久远特征、场面宏大的集体劳动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一)鲜明地域特征和参与人群特征
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十分独特,是其他地方所见不到的。这种独特的捕鱼技艺,又是由官湖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所决定的,为官湖村所独有而不可复制。其参与人群就是官湖村的全体村民,这是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二)传承久远特征
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历史悠久,自清中期在官湖村形成以来,代代传承不辍,一直延续至改革开放初期,历时 200 余年。

(三)场面宏大的集体劳动特征
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参与的人数众多。每次捕鱼时,全村男女老少一齐出动,多达数百人,分布在从望鱼岭到岭下的沙滩直到海面上,场面恢宏而壮观。再配合着帽语、口哨、“嗨哟、嗨哟”的号子声、高亢悠扬的渔歌声以及获得丰收后的欢笑声,极富特色。

(四)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官湖村的五大姓是由异地迁来官湖湾建村定居的,其迁居时正值清康熙实行禁海迁界政策之后百姓逐渐回迁的历史时期,这对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的研究和保护,对了解历史上深圳地区,特别是大鹏半岛人口的来源、构成和大鹏地区的开发、发展历程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捕鱼技艺是村民们为减轻海上捕鱼的风险,克服只有舢板和小船的不利因素,自觉团结起来,共同联合捕鱼而形成的,其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理念和团结起来战胜风险的思想。深圳作为临海地区,官湖望鱼岭捕鱼方式场面宏大,参与人数众多,在生产活动中又包含了渔歌演唱等民间传统文化,而且官湖村的捕鱼方式十分独特,为该村所独有。因此,对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了解这一地区民间生产习俗和生产方式的形成、发展、变迁,因而具有较大的民俗学价值。
 

精编访谈

主持人:官湖人的捕鱼方式和现代人的捕鱼方式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官湖捕鱼有多少年历史了?
邱月明:200 多年前,我们官湖五姓的祖先王、邱、曾、庾、郑来到官湖村,也算是客家人,来到官湖之后他们开启了半农半渔的生产方式,以前有四种捕鱼方式:一种是牵沙罟,就是整个村最大型的捕捞;一种是炸鱼;一种就是小舢船捕鱼;还有一种叫毡棚,就是把网放到海底,守株待兔,鱼一过来,把渔网一合就能捕到鱼。我们现在表演的这种就是牵沙罟,这种大型的集体捕捞需要很多人参与,一般在农闲的时候男女老少都会参与,为了生存而团结合作。
主持人:那您刚刚说到这座望鱼岭,这是可以望鱼的一座山岭吗?
邱月明:对,望鱼岭靠近海边,站在这座山岭上居高临下,看鱼看得比较清楚,如果在海边平望的话,是很难看到鱼的。望鱼岭上有一个叫望鱼石的地方,视线很好,在几百米内都能看到鱼群动向。
主持人:那看到之后怎么办?
邱月明:看到之后需要判断一下鱼的多少,一般少的就不说了,多的话就像我今天这样,要指挥下面的人把船、网、人全部都安排到位,等鱼进入包围圈后,通过大家商量好的一个标志,上面的人指挥下面的人在合适的方位放网。如果风太大,下面的人听不到上面的人喊出的指令,就靠挥帽来指挥。
主持人: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宝地,刚好有这样一座可以看到鱼群状况的山岭,山岭上又有这样一块石头,还有我们的帽语,有官湖人的聪明我们才能够捕到鱼,而且捕了几百年了。
邱月明:还有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很重要。
主持人:对。那您刚才说官湖人是半渔半农的生产方式对吗?
邱月明:是的,官湖所有家庭基本都是这样。农忙的时候种田、抢收,种完田后女的上山砍柴,男的出海捕鱼,如果遇到牵沙罟这种大型捕鱼场面,就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光靠农业的话,在自然灾害时期就没食物了,我们就靠捕鱼渡过困难时期,生存下来。

主持人:那官湖村目前的发展情况怎么样呢?
邱月明:20 世纪 90 年代深圳出台了一个沿海生态保护的政策:靠海800 米范围内不能够建厂。那个时候我们生活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在 1997 年,我们党支部提出因地制宜,靠海吃海,用海水做文章,于是办了工厂化的鲍鱼养殖厂。官湖村的人均分红从 1992 年的 200 块钱到 2007 年的 8000 多块钱,这个鲍鱼厂起了很大的作用。讲实话,养鲍鱼的风险很大,但利润也很高,需要很高的科技含量,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够让养鲍鱼产生有效的价值。当时官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只有把养鲍鱼这条路走下去,我们选择了到各地去参观访问取经,让集体经济一步步地好起来。
主持人:那现在这项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您和官湖人的生活中还是那么需要它吗?
邱月明:现在基本已经不会用到这项技艺了,生态环境没有以前那么好,鱼也比较少了。但是官湖捕鱼作为一项非遗民俗,每年都要举办,让游客参与其中,很多游客也觉得很有意思。这样旅游就有价值、有意义了。不光是看海,而且还让游客体会到当地的历史、文化,所以我就想通过这个非遗项目去充实官湖文化旅游,能将它传承、保护下来。袁家骅(大鹏作家协会副主席):望鱼岭捕鱼技艺更多地是体现当地的这种本土渔民文化,是大鹏新区本土文化的其中一个代表,同时因为是群体作业,展现出的是大家凝心聚力、团结一致的场面,最后大家捕到鱼以后,不光能解决温饱问题,更能感受获得丰收果实后的愉悦心情。
主持人:官湖捕鱼非常真切地体现了深圳东部渔民团结协作的精神,而古稀老人站在望鱼岭上挥帽指挥捕鱼的场景至今让我们看起来依然十分感动,未来捕鱼这项民俗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续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呢,我们拭目以待。
 
 
传承活化

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自清中期以来延续至今已有 200多年历史,其捕鱼方式十分独特,这种独特的捕鱼技艺由官湖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所决定,而保护官湖村的绿水青山,传承祖先 200 余年的捕鱼习俗,是邱月明老人最大的心愿,也是所有官湖人的心愿。作为官湖村的老村长和书记,同时也是官湖望鱼岭捕鱼习俗的第四代传承人,年逾古稀的邱月明迫切希望将先辈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留存,为此,官湖村建立了小型展览馆,用于记录官湖的历史文化。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一技艺已濒临失传,亟待抢救和保护。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