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传统技艺:谢氏核雕
作者:许雨燕 邱文清 来源:深圳非遗·第一辑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23 人已围观
非遗名片
谢氏核雕源于民国初期苏州舟山村,距今有逾百年历史。百余年来,核雕名家创作的精巧玲珑的核雕作品,被人们视为玩赏和收藏的珍品。目前,谢氏核雕主要分布于深圳宝安区航城街道一带。
谢氏核雕创始人殷根福(1885—1939),民国初期在苏州舟山村中以竹雕、牙雕为生,后尝试将橄榄核雕刻成十八罗汉头像,受到文人雅士追捧,从此专事橄榄核雕。
第二代传承人殷荣生(1920—2014),殷根福之子,在舟山村组织生产核雕。
第三代传承人谢咏贵(1919—2008)、须吟笙(1923—2011)和钟年福(1927—2019),三人均出生于舟山村,因生计所迫,在十几岁时先后辗转来到上海,在殷家的“永兴斋”当学徒,跟随殷荣生学习核雕。
第四代传承人谢才元(1957—)和钟秀琴(1959—)夫妇,二人在 1973 年同期进入当时的舟山核雕厂,进厂后谢才元主要师从须吟笙,钟秀琴主要师从钟年福。50 年来,他们不仅继承了殷根福、须吟笙、钟年福的核雕技法,还是业界公认的核雕大师。谢才元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副会长,钟秀琴是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她的核雕技艺也被业界高度认可。因为专注于橄榄核雕的研制开发和技术创新,他们成立了“谢才元核雕工作室”,经他们传授的弟子有朱红为、胡堂山等人。
第五代传承人胡堂山(1977—),深圳宝安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深圳市工艺美术大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宝安区第六届政协委员。从小对雕刻有着浓厚兴趣,1993 年,16 岁的胡堂山便利用学校的寒暑假,来跟谢才元、钟秀琴学习核雕,他勤奋好学且真诚敬师,30 多年过去,他已经掌握了“十八罗汉”“核舟”“特定人物形象”“神话故事”类的核雕技法,成为该技艺的主要传承人。
项目特征
核雕是微型雕刻艺术的经典,而谢氏核雕历经百余年传承至今,其作品愈发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具有明显的手工技艺特征、微雕工艺特征、修身特征,以及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工艺研究价值、经济价值。
(一)手工技艺特征
观看核雕技师的雕刻创作,无论是“粗加工”,还是“精修”,都可直接得出结论:毫无疑义,精美的核雕作品是由手工完成了全部的雕刻步骤。对于技师而言,雕刻过程中怎样下刀、力度大小,几乎全凭自己感受、把握,很难用文字或数据来详尽表述。手工雕刻的魅力和观感在于,核雕作品可以窥见“刀工”,而见得刀工,人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对工匠高超技能和智慧的折服,会有一种被美感所震撼后的满足。
(二)微雕工艺特征
谢氏核雕是微型雕刻艺术的经典代表。核雕体积虽小,却构思缜密,设计精巧,工艺细密,以小见大。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无论运用浮雕、圆雕、透雕技法,均以精、细、奇、巧取胜,呈现出典型的微雕工艺特征。譬如罗汉头等造型,即使将其放大数十倍,仍栩栩如生;又如核舟,不仅能在细微之间表现人物十数人,而且舟上每扇门窗都能自如开合,其落榫处以毫厘计算,观者对此无不啧啧称奇。
(三)修身特征
核雕创作,一定是凝神屏气的过程,是剔除杂念的过程,哪怕是在橄榄核上学习雕刻直线,也要花上一年半载时间才可能及格。要入核雕门,必须耐得住寂寞,谢氏几代核雕大师莫不如此。其实,学习核雕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会排解困惑、调养心性的过程,是一个修身过程。虽然每日必须端坐数小时,但是在雕刻声中,会有一种崇高和美妙的感觉,这是新手在经年累月的习练中获得的意想不到的修身效果。
(四)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核雕技艺从产生、成熟到后来的不断发展,虽然一件作品仅在盈寸之间,却也可折射出中国的历史片段和世间百态。明清时期,核雕风靡朝野,王公贵族几乎都成了“追雕一族”,出现了“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之盛况。进入现代,人们对核雕的喜爱与追捧,则成为一种时髦。小小核雕,俨然成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
(五)工艺研究价值
谢氏核雕作为一种微型雕刻范式,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刻等雕刻艺术的精华,小小果核能成为一个艺术作品,不仅涉及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装饰艺术等艺术创作理念,还综合运用了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解构精美的核雕作品,加强相关研究,对提升我国工艺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经济价值
目前,全国各地的文物市场和古玩店,都有无数店家在出售核雕作品,对于一些核雕大师的作品,人们更是趋之若鹜,有些作品卖价居然高达几十万元,还有不少作品被销往海外。据统计,仅苏州一年便要消耗核雕原料百来吨,创造产
值数亿元,从业人员达上千人。深圳市核雕技师、营销队伍和社会需求都有扩大之势,每年的核雕交易量也较为可观。如果给予政策扶持和组织引领,核雕将很可能成为较有优势的民间工艺品。
精编访谈
主持人:核雕是我国古老的微型雕刻工艺。究竟是怎样的技艺才能够在小小的果核上,雕刻出天地万物和人间百态?
胡堂山:我主要还是以创作为主,要创新。像我们的作品《深圳之春》,当时花了 5 年半的时间,这组作品是我跟我师娘合作的。我师娘跟我师父参加了四届山花奖大赛。山花奖是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就相当于影视界的“金鸡奖”“百花奖”。
主持人:您作品的标题是《深圳之春》。
胡堂山:我 2013 年就开始筹办,颁奖典礼是在 2019 年 12 月 22 号,在宝安颁的奖。因为我们拿到了这个奖,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就把这个颁奖典礼设在宝安。
主持人:这是深圳人第一次拿这个奖吗?
胡堂山:这个山花奖,以前有深圳人拿过第三名,有深圳人拿过入围奖,但是这个最大奖是没有深圳人拿过的,我们是第一个。
主持人:我们来看一下作品。
主持人:我看到这个的时候,我觉得风吹过来是会发出声音的。我从来都觉得这个核,就是个小小的玩意儿,但是现在看来,它是宇宙间的大物。
传承活化
小小的橄榄核旋转于手掌之间,饱含着核雕匠人一生心血。手工核雕因其技艺特性,从业者首先就必须经受是否耐得住寂寞、是否受得住双手手指不时受伤等考验。为使其能够得以传承,第五代传承人胡堂山,20 年来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在深圳宝安区航城街道等地坚持进行核雕创作和技艺传授,如今向他学习核雕技艺者已达上百人。
胡堂山:从头开始说,深圳最早期就是这样的一个渔村。
主持人:对,船坞,这是一段记忆。
胡堂山:一段记忆,人坐在船坞里头,前面在划船,这就是生活,有人在上面晾衣服什么的。
主持人:对,这是以船为家。
胡堂山:接下来就到了我们这个孺子牛,孺子牛是在市政府门口,我觉得既然做,就要做一个反映深圳实干、敢干、埋头苦干的形象,就是拓荒牛。接下来我们就雕了深圳的发展,这是深圳速度,一个是地王大厦,另一个是国贸大厦,我们当时雕的时候,就是反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主持人:这个作品是比较经典的,核雕能把如此巨大的建筑物,放在这么小的一个核上。在小小的核上,我看到的是一个天地的感觉。
胡堂山:对,颠覆了传统的做法,这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来以后,我们做了平安金融大厦,然后又做了一个广州的“小蛮腰”,然后雕了香港维多利亚港跟澳门莲花广场,就是把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典型的建筑,放到里面融合一下,春风吹遍大湾区,所以我这组作品成功构思了一个主题,一个时代的旋律,再加上这个雕刻技法。
主持人:我看到这个的时候,我觉得风吹过来是会发出声音的。我从来都觉得这个核,就是个小小的玩意儿,但是现在看来,它是宇宙间的大物。
胡堂山:对,以小见大。当时也没想过拿奖,因为这个大赛高手太多了,后来我师父跟我师娘说了一句话,他说他这辈子最激动的,就是那天领奖,完成了夙愿。第二个,完成了我自己思想上的创新。
主持人:印证了您的创新意识,完成老师的夙愿,这是最好的传承。在咱们深圳,关于传承您有没有计划?
胡堂山:第一,就是我们在社区已经开了 12 堂课。在这方面我们又是一个创新,因为小孩是很难去雕刻的,刀太快了,不小心的话容易划伤,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用泥巴,把它搞得不干不湿的时候,用竹刀、木刀搞泥雕,用核雕的雕刻技法,衍生成泥雕,让他们看我的核雕技法,看完以后再跟着我学,相当于从小开始培养,有的东西,你进行创新一定要符合当代人的诉求。
主持人:我相信未来,以您的创作能力,您还能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们大家也特别期待。
胡堂山:说心里话,我觉得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民间艺人是没有被挖掘出来的,如果不是我的《深圳之春》拿了奖,也没有人知道我在做核雕,所以我现在一定要把它传承好,身边那些做核雕的人,我也要帮扶人家一下,这样核雕就不会断代断层。
主持人:核雕技艺最是工匠精神的彰显,一代代核雕匠人刻刀下的世界,是如此精妙入微。
传承活化
小小的橄榄核旋转于手掌之间,饱含着核雕匠人一生心血。手工核雕因其技艺特性,从业者首先就必须经受是否耐得住寂寞、是否受得住双手手指不时受伤等考验。为使其能够得以传承,第五代传承人胡堂山,20 年来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在深圳宝安区航城街道等地坚持进行核雕创作和技艺传授,如今向他学习核雕技艺者已达上百人。
很赞哦! ( )
上一篇:传统技艺:岭南时令甜品制作技艺
下一篇:传统技艺:紫砂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