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深圳”名称源流
作者:《深圳》编委会 来源:《深圳》 责任编辑:tftrista 2022-01-06 人已围观
“深圳”之名 ,史籍记载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靳文谟纂修的《新安县志•地理志》。其“梁”篇“惠民桥”条目载:“惠民桥,在深圳,河沟深浚,凡遇雨潦、潮涨,往来维艰,更有不知深浅者,动遭淹溺。” 《康熙字典 》 对“圳”字的解释为“江楚间田畔水沟谓之圳”。又,本地方言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音chōng)”。“深圳”,即一条深深的河沟。
另,康熙《新安县志 • 地理志》“墟市”条目下有“深圳墟”,墟市旧址就在如今的东门老街一带。根据《新安县志》的记载,当时新安县内还有下步墟(今福田区下步庙一带)、盐田墟(今盐田海鲜批发市场)、月岗屯墟(今罗湖蔡屋围附近)、清湖墟(今龙华区清湖老村一带)等大大小小30多个墟市。
明朝中后期,在今天的深圳河以东地区,人们为了抵御倭寇以及应对自然灾害,建立起一个用于集体防卫和共同生活的“南塘围”。南塘围四周封闭,设有炮楼、水井等军事、生活设施,一旦有危险发生,周边的村民可以集中在此躲避。随着南塘围的不断发展,逐渐有人长期定居在围内,于是在南塘围以西至“深圳河”的空地,出现了一些不定期的商品交换活动,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墟市。康熙《新安县志•地理志》中,对“深圳”这条河有十分形象的描述:“河沟深浚,凡遇雨潦、潮涨,往来维艰。”可见,最初是以“深圳河”定“深圳墟”之名;后又以“深圳墟”定聚落、村镇之名;聚落不断扩大到周边地区,后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深圳市。
▲康熙版《新安县志》“县境之图”
参考资料:《深圳》编委会. 深圳[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21.
另,康熙《新安县志 • 地理志》“墟市”条目下有“深圳墟”,墟市旧址就在如今的东门老街一带。根据《新安县志》的记载,当时新安县内还有下步墟(今福田区下步庙一带)、盐田墟(今盐田海鲜批发市场)、月岗屯墟(今罗湖蔡屋围附近)、清湖墟(今龙华区清湖老村一带)等大大小小30多个墟市。
明朝中后期,在今天的深圳河以东地区,人们为了抵御倭寇以及应对自然灾害,建立起一个用于集体防卫和共同生活的“南塘围”。南塘围四周封闭,设有炮楼、水井等军事、生活设施,一旦有危险发生,周边的村民可以集中在此躲避。随着南塘围的不断发展,逐渐有人长期定居在围内,于是在南塘围以西至“深圳河”的空地,出现了一些不定期的商品交换活动,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墟市。康熙《新安县志•地理志》中,对“深圳”这条河有十分形象的描述:“河沟深浚,凡遇雨潦、潮涨,往来维艰。”可见,最初是以“深圳河”定“深圳墟”之名;后又以“深圳墟”定聚落、村镇之名;聚落不断扩大到周边地区,后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深圳市。
▲康熙版《新安县志》“县境之图”
参考资料:《深圳》编委会. 深圳[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21.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