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扫码关注

深圳舞蹈的发展历程之商业歌舞表演为主的起步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作者: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来源:深圳文艺40年 责任编辑:chen 2023-02-07 人已围观

经济特区建立初期,深圳专业舞蹈事业基础十分薄弱,专业舞蹈工作者极少。原宝安县文艺宣传队也因各种原因解散。1981年,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时,由于舞蹈家人数不足,当时只设立了由杨素贤担任组长的“音舞小组”,这是深圳市舞蹈家协会的前身。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城市的发展,深圳的舞蹈事业开始有了起色,内地一批舞蹈从业人员和教师来到深圳,一部分进入学校和各级文化单位,从事文艺工作;另一部分从事经营性演出活动。同年,深圳市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顾小玲当选会长,当时有会员27名。
 
这一时期,深圳舞蹈活动多是由市、区两级文化馆承办,数量和规模有限,而民间的歌舞厅文化发展较快。深圳较多的歌舞厅为舞蹈演员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和收入来源,也繁荣了市场经济初期的文化经济。自1982年4月,从西丽湖帐篷歌舞厅(西雅廊歌舞厅)开业,成为深圳市第一家歌舞厅起,到1989年,特区先后建起营业性的歌舞厅120家,演出人员700多人,每晚进入歌舞厅的观众超过1.2万人。歌舞厅文化的兴盛,激发了来深的歌舞从业人员创作了大量有时代气息的音乐舞蹈作品。这些作品为普通民众而创作,虽然从艺术性来看略有不足,但立足于深圳本土,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群众的欢迎。1992年,以沙都歌舞厅为代表的民族舞蹈节目首次进入中南海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深圳歌舞厅舞蹈文化也正式由深圳发轫,进而风靡内地。
 
80年代至90年代初,可算是深圳舞蹈发展的初创期。那时深圳正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期,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歌舞厅文化的兴起和繁荣,吸引大批舞蹈工作者来到深圳,为后期的舞蹈发展建设积蓄了力量。1986年、1987年深圳市文化局下属的深圳艺术学校、深圳歌舞团相继成立,为90年代的舞蹈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
①《深圳市志·教科文卫卷》,方志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403页。
②《深圳经济特区年鉴1990》,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5页。
③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年鉴1990》第337页“80多家歌舞厅演员超过500人,每晚8000~10000人进入”的记载推算。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