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出版转型与阅读文化重建

作者:聂震宁 来源: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与时代变革 责任编辑:kysia 2023-06-13 人已围观


出版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专业人士对专业出版、教育出版的数字化演进所取得的业绩给出了几乎是激动人心的评价,对大众出版也表示了乐观的估计和展望,表达了欣喜之感。在几乎所有以数字化出版为主题的论坛上,专家们在演讲中都要重复地不厌其烦地指出,出版数字化转型不可阻挡,出版业剩下的几乎只有顺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出版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进行之中。

我在 2008 年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数字出版:距离成熟还有长路要走》。5 年过去,数字出版毫无疑问还有长路要走。转型的现在进行时态告诉我们,作为一种全新介质的出版行为,数字出版的成熟程度还远远不能与传统纸介质出版比肩。因而,我们在为数字出版的某些奇迹惊呼与赞叹的同时,决不能就此满足从而停止探讨的步伐。一部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质疑与不满,进而推动不断的探讨,乃是人类科技进步倘若我们能理解人类科技进步的这一内在逻辑,那么,对于数字出版的某些质疑与不满,就不会简单地被看作是保守主义的灰暗心态和时代落伍者的酸葡萄心理。对于出版数字化转型,我曾经表达过这样的看法,那就是:数字化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未必昌,逆之者一定亡。为什么顺之者未必昌?因为成就一份事业不仅要看是否做了正确的事情,还要看是否在正确地做事情。

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就能看得出,问题永远处于解决与未解决之中。记得电子邮件最初使用时,人们欢呼这是一项伟大的创新,我们中国人亲切地称之为“伊妹儿”。紧接着就产生了垃圾邮件,伊妹儿就提高了警惕,电邮创新好像就没那么伟大了,提供电邮的网站就有了过滤垃圾邮件、欺骗性邮件乃至攻击性邮件的责任。网络阅读遇到的问题几乎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网络出版,网络阅读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阅读,而网络阅读中的不可靠又随处可见。最近在网上看到揭露网络出版的问题。一些无良出版商利用开放获取模式,欺骗研究者,特别是那些在学术交流中没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出版由研究人员付费的假冒期刊。这些期刊的总部许多都宣称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但实际上却在巴基斯坦、印度或者尼日利亚运作。无良出版商向研究者们发送垃圾邮件,招揽论文,但却绝口不提需要作者缴费的事。之后,等到文章被接受出版时,作者们才被告知需要缴纳一般为 1800 美元的费用。学术出版挑选最好的研究成果的职能正在消失,他们几乎愿意接收全部的文章,只要作者愿意出钱就好了。这样事情的结果是,作者们失去了保持质量的强劲内在推动力,而读者在这些文章面前也失去了阅读的可靠感觉。据说,在印度,新的无良出版商或期刊每周都有涌现,他们的出现是因为市场的需要 — 成百上千个印度和其邻国的科学家需要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出来,以此获得职称和晋升。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出版业的权威性、公信力认知迅速大打折扣。

在人们为出版数字化转型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举出这样一个实例,不免有些扫兴。我也很喜欢出版数字化转型,总在为接踵而至的数字出版创新激动不已。但这些扫兴的实例却是必须设法解决的事实。我们要使得数字化出版顺之者比较昌,就得以必不可少的忧患意识来清醒认识数字出版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解决数字出版目前尚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出版数字化转型与阅读文化重建的问题,显然是数字出版实践中最需要讨论的问题。阅读问题从来就是出版业发展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阅读是出版业传播知识文化的功能最直接的实现。出版业人士通常所说的“读者是上帝”“上帝”的满意度,亦即受众阅读的满意度,应当是出版业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出版数字化转型给人们的阅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进而讨论阅读文化重建的理念和实践,显然有利于客观审视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有利于人们趋利避害地接受数字出版,有利于从根本意义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字出版业态。

在数字化转型中,人们在为阅读效率的极大提高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为阅读的碎片化问题、浏览式阅读问题、实用主义阅读问题以及浅阅读、泛阅读、读图、读视频、网络狂欢等负面问题表示了深刻的忧虑。然而,更为深刻的问题是,随着数字化转型的达尔文主义被人们所接受,数字化带来的这些负面问题,似乎已经被众多的读者忽略不计或者说就此接受,甚至包括原先的许多忧虑者。对于原先那些忧虑乃至抱怨,似乎可以用得上“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一些诗句来嘲笑和自嘲。也就是说,忧虑者尽管忧虑,抱怨者尽管抱怨,数字阅读中上述那些负面问题依旧快乐地进行。这样的态度一方面体现了人类与生俱来的乐于迎接新事物的乐天心态,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新事物成为潮流时,许多人会很自然地出现从众心理、盲目状态、犬儒主义。

正因为此,在人们为数字出版的某些神奇现象啧啧称奇而狂欢的今天,作为有责任感的出版人和出版理论研究者,更应当针对出版业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严肃的讨论。鉴于出版数字化转型对传统的阅读文化正在造成致命的冲击乃至消解,故而这种讨论具有价值体系重建的意义,可以称之为阅读文化重建。


阅读文化问题,主要涉及阅读的意义、阅读的价值、阅读的方式、阅读的选择、阅读的环境等。其中,核心的是阅读的价值问题。

下面从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三种出版类型的数字出版看看数字出版给阅读价值带来的问题。

数字化专业出版最为令人心仪的是其为读者提供解决方案的高效出版与阅读的神话。人们总是感兴趣于阅读效率的提高,惊讶于相关知识检索能力的提升。数字化专业出版确实有效解决了这方面的实用性需求。然而,专业阅读并不仅仅要解决阅读速度和效率提高的问题,也不只是需要解决检索需求问题。在专业阅读过程中,还有相当多元价值的东西可以在阅读中获得。当一位博士研究生就一部博士论文的写作从专业数字出版商获得解决方案的同时,极有可能的是,他将因此失去了一系列完整的专业阅读的机会。就拿最为抽象的数学来说,哈尔莫斯就说过:“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波莱尔说过:“数学是一门艺术,因为它主要是思维的创造,靠才智取得进展,很多进展出自人类脑海深处,只有美学标准才是最后的鉴定者。”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漂亮的艺术,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数学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种学科都具有各自的艺术魅力。如果人们的专业阅读仅仅满足于各种知识元的检索和知识云朵的解决,如果人们把专业出版和专业阅读仅仅看成是知识处理过程,那么,人类社会将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淖,各种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完整性研究将被忽略,思维科学将遭到弱化,蕴含于学科研究成果中的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将遭到遗弃,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是残缺的。为此,我们要说,数字化专业出版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如果只是满足于解决方案的获得,极有可能给读者造成多方面的损失,特别是人文精神和思维科学方面的损失。

教育出版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阅读问题与专业出版比较类似,但层次更为丰富,问题更为复杂。现代教育事业越来越需要弘扬人文精神,需要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需要更多的人与人的交流,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升级。数字化教育出版在这方面有可能造成阅读上的很大损失。快速的检索在为学生提供现成答案、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正好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当然,通过数字化出版来提高学习效率是必要的,我们都在享受提高效率的好处。但是,我们不能把学习简单化,把阅读简单化,更不能为了提高出版的效率而造成阅读学习的简单化。

大众出版的阅读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用的,一类是休闲的。休闲的大众阅读主要是指读者为了休闲、审美、娱乐、愉悦等目的的阅读。实用的大众阅读即指读者通过阅读获得思想文化上的教益、写作艺术的修养以及各类知识的认知。许多时候实用与休闲交融于大众的阅读生活中。诚然,在电子阅读器上人们已经可以读到很多很好的小说、人物传记和文化读物,读了之后一样会有很好的收获。但是,目前对于大众阅读影响最大的是移动阅读而不是电子书。移动阅读包括移动阅读碎片式信息、原创园地的海量文字以及视频、读图、博客、微博乃至短信,凡此种种的数字出版物,充斥大众阅读的时空,这就不能不予以认真对待。尽管大众阅读与专业阅读、教育阅读的专门性要求不同,但求开卷有益。

通常无所谓碎片还是完整,浏览还是专注,浅阅读还是深阅读,泛读还是研读,可大众阅读事关国民素质的养成,又绝非无可无不可之事。在大众阅读过程中,如果普通大众读者总是处于碎片式的移动阅读状态、鼠标快速浏览状态、只言片语的浅表性阅读层面,更有甚者,如果总是处于道听途说、街谈巷议、张口就来的即时性阅读状态,缺少必要的完整性,缺乏真挚的感受,无意于深致的体验,加上数字出版传输的便捷和样式的新鲜,使得大众中潜心阅读者越来越少而走马观花者、道听途说者越来越多,则不仅实用性阅读的收获无从谈起,就连休闲性的阅读享受也会堕入混乱之中,作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大众阅读则可能南其辕而北其辙,适得其反,误入歧途。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