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综合 经济综合

扫码关注

深圳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丰硕的成果

作者:夏林华 来源:《法学视野下的"深圳质量":打造深圳质量的法制保障体系研究》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9 人已围观

2019 年深圳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PM2.5 年均浓度,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双提升”。深圳市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探索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模式。

(一)创新管理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创新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是提高生态监管质量和效率的“金钥匙”。深圳市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和科技手段创新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提高生态环境监管质量和效率。

资产需清点,自然资源也不例外。深圳市为了摸清生态“家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建立深圳市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2015 年以大鹏新区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此后,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深圳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技术规范》的编写,为深圳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提供了科学标准。

摸清了“家底”,还需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的科学性,深圳完成了《深圳市典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图》等成果,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深圳市不同类型、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为实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建立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保护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深圳市通过率先试点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和碳排放权交易,以法治化、市场化途径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问题,以促使企业节能减排、加强环境风险管理。

(二)强化生态理念引领,科学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深圳作为全国一线城市,在北上广深中面积是最小的,其资源、空间、环境容量有限,较早地承受了环境的压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资源是深圳长远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是深圳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生态质量是深圳质量的重要内容。

深圳市科学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先后印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的决定》等,完成《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落实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各领域。

“生态红线”就是“高压线”。深圳以铁线铁腕铁律管控“生态红线”。早在 2005 年就率先出台《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将市内近一半的土地划定为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明确规定深圳市生态用地的比例不得低于 50%。10 多年来,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线内面积不减,生态质量逐步提升。

(三)发挥绿色考核作用,让环保实绩成最大考核项
深圳推动环保实绩成为干部任免奖惩最大考核项,积极探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追责,发挥绿色考核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作用。早在2007 年深圳就出台了《深圳市环境保护实绩考核试行办法》,随后在2013 年出台《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试行)》。多年来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在 20% 左右。在生态建设考核中,深圳市注重把重点整治任务同干部的考核指标紧密结合起来,出台相应工作方案,对查处违法用地、黑臭水体治理和整治违法建筑工作等,开展了干部专项考核。其中,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列为全市七项“一票否决”考核之一。

此外,深圳市为了促使各级干部转变发展观念,实施最严厉的生态环境责任追究机制。有效树立绿色发展政绩导向,编制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权责清单,制定相关细则,定责、分责、追责的制度链条逐步健全、完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率先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审计试点,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自然资源价值、资产数量及质量变化情况、变化原因等,开展全面审查。

(四)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现经济转型和环境改善双赢
深圳为了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出台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互联网、文化创意、生物、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政策,大力培育智能装备、生命健康及机器人、航空航天、海洋科技、可穿戴设备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形成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2019 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对所有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新兴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超过 50%,低碳交通成为深圳人的出行共识,深圳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公交车 100% 纯电动化的特大城市。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