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交通运输 > 公路 公路

扫码关注

深南大道 :辽阔才能匹配城市的发展野心

作者:李跃 来源:深圳深圳 责任编辑:yezi 2022-12-14 人已围观

 
“当年大学毕业,我想到深圳,女友想留北京。争执不下。我有意带 女友来到深圳,特地带她穿过深南大道,让她亲身感受深圳,女友这才 决定和我一同来深圳打拼。”深圳市民吴显彬这样回忆。

应该说,这个叫吴显彬的深圳人是机智的。作为深圳最有名的一条 大道,犹如第五大道之于纽约,长安街之于北京,深南大道已经成了阐述深圳的一个重点词汇。它的磅礴、大气、华贵、蓬勃气质足以征服每一个与它相遇的人,尤其是梦想萌动的年轻人。 一支名为“深南大道”的乐队,唱了一首名为《深南大道》的歌,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30 公里长的深南大道由东至西横跨深圳,经过罗 湖、福田南山 3 个区,两侧均为花地 ;太阳升起,深南大道明净清 朗,繁密艳丽的各种鲜花灿烂得让人心醉 ;夜幕低垂,数不清的霓虹华 彩扑面而来,处处璀璨辉煌……
 





   




2005 年深南大道 • 大冲路段(何煌友摄)

深南大道是深圳市一条东西向主干道,全长约 25.6 公里,横跨罗湖、福田和南山区,连接蔡屋围南头,一些地方路幅宽达   135   米,中心区最宽达 350 米,堪称国内城市大道之最。回望它的前世今生,我们 会发现,一条深南大道,也蕴含着城市的发展“大道”。
 
197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决定撤县设市。原宝安县留给深圳市的是不到两公里的水泥路,其他全是碎石子铺就的土路,“大风起 兮尘飞扬”是其真实写照。一个老深圳回忆当年深圳的路况时说 :“从市 区(罗湖)到蛇口坐车要三个多小时,车子走在路上跳来跳去,汽车螺 丝掉得满地都是,有时连发动机也被震坏。”

为了不让飞扬的尘埃把刚跨过罗湖桥的港商“呛回去”,深圳市政府 决定对深圳通往广州的   107   国道进行改造,在蔡屋围到规划中的上步工业区 2.1 公里的碎石路面上铺上沥青。但即便如此简单的“粗加工”,也 遇到了阻力。因为道路要从蔡屋围村中穿过,当地部分民众认为这会破 坏风水,要求大队党支部书记冯树泰联名在港澳和国外的族人写信给中 央,坚决反对修路。冯树泰通过大会小会想方设法说服了村民,为深南 大道的诞生搬掉了“观念障碍”。

1979 年 7 月,市政府从陆丰县驻深圳办事处请来 600 名陆丰建筑工 人修路。当时,工地没有路,运输没有汽车,成千上万的土石方是用板 车拉走的。“该洒沥青了,可当时哪有洒油机?”施工队老队长叶建国 说,“我们用铁皮焊了个土漏斗,足有二十斤重,让两位身板好的人用手 臂举得直直地操作。有一天,一位洒油工的胶鞋脱不下来了。原来沥青 把胶鞋烫溶,把裤子给粘住了……”

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总规划师郁万钧也回忆说 :“当时环境非常艰 苦,到处是稻田、鱼塘,甚至是坟地,很多地方水、电不通,施工队住 着茅棚,忍受着蚊子、苍蝇的轮番‘轰炸’,又没有现代化的机械,硬是 用手和锄头,一寸一寸地挖出了一条宽 7 米的路。”它便是“第 1 版”的 深南大道。

特区建立后,几经研究,深圳做出了以罗湖为中心向东西两方发展 的决策,决定修一条从罗湖到南头的道路,但因为资金短缺,原计划从 罗湖修到南头关的深南路,也因此“缩水”成了从蔡屋围至上海宾馆。
 
但城市超前的规划眼光没有“缩水”。当时,设计部门提出将深南大道由 7 米拓宽至 50 米,整个路段设有慢车道、快车道和人行道,还留有 绿化带。这个规划激起了巨大反弹,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很多人说 :“小 小的深圳,有多少车啊?需要修这么宽的路吗?修这么宽的马路要花费 多少钱?简直是资源浪费嘛。”

但基于特区一天一个样的发展速度和走出去“拿来”的发达国家和 地区的经验,当时的市领导层力排众议,不但守住了 50 米,最终还更“大胆”地在总体规划里把深南路的宽度敲定在   60   米。值得一提的是,1983     年底,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梁湘带队赴新加坡考察,回国后,眼界大开的他做出了在全市主干道两旁各留出   30   米绿化带、次干道留出15  米绿化带的决定,并在深南大道的中间绿化带预留  16  米建城市轻轨。 时间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创举。20  世纪  90  年代初,深圳在 规划建设深南大道上海宾馆以西路段时,更是大手笔地将全路程设计为 宽  140  米,两边绿化带各  30  米,路面净宽  80  米—也确实只有如此宽阔的路面,才能匹配城市的发展野心。 这里面还有两个小插曲。

一个是铁路高架桥的故事。今天我们沿深南路东行,会经过火车忙 碌穿梭的广深铁路,但我们不需要停车等待放行。因为,当初修建深南 路时,已经超前解决了这个问题。

铁路部门通常被称为“铁老大”,许多公路与铁路交叉时自然“低 人一等”,要么“自谋生路”上架下挖,要么在路口设闸,由火车控制汽 车。但深圳一定要打破这样的惯例,想办法和铁路部门协商,让铁道在市 区内高架。因为,如果特区的第一条大道就得“爬”上铁路,以后其他新 修的街道必定照此办理,要一层层往上“爬”。难以设想,如此一来,一 个崭新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所幸的是,在有关领导的有效协商下,铁路 部门慨然允诺,花巨资把当时经过罗湖市区的   800   米广深铁路线抬高。
 
另一个是,如今的深南大道东段大部分地方为   60   米宽,但有些地方的路宽只有 50 米。原因就是大家在争议该 50 米还是 60 米的时候,有一批建筑已经按 50 米宽的规划在路边建成了。比如曾经的“深圳第一 高楼”的电子大厦。

电子大厦曾有过短暂的风光。它于 1982 年 8 月落成后,当时刚刚成 立的深圳电视台,便用电子大厦作为每天的开播画面,深圳机关干部使 用的笔记本和特区党建刊物的封面图案上也都印着电子大厦,它代表着 当时深圳的形象。由于电子大厦毗邻深南大道,曾被要求往北迁 10 米 ; 但其时大厦已经打好了桩,如果迁移的话,建成时间将要推迟一年半, 光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 200 万元,还有可能延迟深圳电子业的发展。最 后规划部门修改了市政方案,电子大厦得以继续施工。直到现在,细心 的人还可以发现,与周围建筑相比,电子大厦与深南大道靠得更近。

前些年,深南大道曾入选新“深圳八景”,称为“深南溢彩”。大道 两旁是无数的摩天大楼,形成狭长、陡峭的城市峡谷,反射着金色、浅 蓝、绿色的玻璃光芒,确实是一场现代化的流光溢彩。或者说,它像一 个巨大的电影胶带,循环播放着城市的时尚、先锋与现代。

值得一提的是,深南大道的最西端,截至南山区的南头古城,这也是 深南大道中“南”字的由来。早在东晋咸和六年(331 年),东官郡城和宝 安县城就在这里设立。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南头古镇,是广州左卫千户洪浩 开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的时候,于原旧城址上修建的“东莞守御千 户所城”。一头连着历史,一头通往未来 ;一头连着沸腾的生活,一头通 往“从前慢”……深南大道,由此也成为一个富有立体感的城市隐喻。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