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媒体报道渲染城市阅读氛围
作者:张岩 来源:深圳经验——“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8-15 人已围观
媒体推广是公共图书馆宣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塑造图书馆公共形象、传播服务理念、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沟通和联系的重要渠道。深圳市、区公共图书馆近年来进一步加强媒体宣传理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手抓,建立图书馆自媒体宣传阵地,突出宣传重点,挖掘有价值的宣传内容,源源不断向大众传递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品牌信息,让市民对公共图书馆的意义、作用和服务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公共图书馆在市民中的形象和行业内的影响,渲染了城市阅读氛围。
一、传统媒体+新媒体,双管齐下形成组合效应
传统媒体的优点是内容覆盖面广、可信度高;新媒体则具有便利性、互动性、个性化等优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覆盖的受众群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全市公共图书馆同时重视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的宣传,双管齐下,力争覆盖不同的受众群体,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让“图书馆之城”更加深入人心。2013至2022十年间,深圳市、区图书馆获各类媒体报道累计25522篇次,其中纸质媒体报道累计10954篇,网络媒体报道13880篇次。
报纸是传统新闻媒体的主力军,其品牌价值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影响较大。在各级各类报纸中,市、区图书馆集中发力,宣传阵地主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媒体,以及《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等区域、地方媒体。通过这些权威媒体的影响力,宣传“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总结介绍“图书馆之城”建设经验,展示“图书馆之城”大数据,发布“图书馆之城”阅读活动信息等。《人民日报·海外版》多次报道深圳图书馆、“图书馆之城”,2013年7月报道《进馆读者日均过万 城乡处处能借能还 深圳图书馆缘何“全球最繁忙”》,介绍深圳图书馆“服务立馆 科技强馆”的发展之路;2013年11月报道《图书馆办到家门口 全天候能够办借还 深圳市民手持一卡坐拥书城》,点赞“图书馆之城”十年建设成就;2015年4月,报道《创新服务三十载 上亿读者享实惠 深圳图书馆让阅读更给力》,介绍深圳图书馆近三十年发展成就;2016年11月,报道《从爱书如命到悉数捐赠 学者胡经之:我为“深圳学派”添砖加瓦》,介绍深圳图书馆“深圳学派”建设成果;2021年11月,报道《澳门铅活字印刷展深圳开展》,介绍深圳图书馆“从文献看澳门——澳门的铅活字印刷展暨深圳图书馆馆藏澳门文献展”……
新媒体在传播速度、展示效果、载体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助力。市、区图书馆积极在各种新媒体发声,近十年随着新型媒体的兴起,网站和客户端占据了媒体报道总量的82.3%。2022年世界读书日期间,深圳图书馆发布自助图书馆预备点征集令和新闻稿,获得新浪财经头条报道,并在多家新媒体平台播报,于5月4日登上新浪微博深圳同城热搜第二。人民网深圳频道多次报道“图书馆之城”,2022年4月,报道《深圳“图书馆之城”主题歌〈万卷芳华〉发布》;9月,报道《暂别深圳之前,她给深图打了个电话——56本书里有一场与城市的浪漫告别》;10月,报道《深圳图书馆、书城等阅读场所成为众多市民长假打卡地》……“学习强国”“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文旅中国”“南方+”“深圳新闻网”“读特”等网络媒体平台,对“共读半小时”“阅在深秋”“喜迎新春全城共读”等“图书馆之城”系列品牌活动均有重点报道。
二、积极探索全媒体服务,构建自主宣传阵地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服务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积极融入全媒体服务的大潮中,借助新技术发展和新媒体优势,拓宽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全媒体服务体系。从建立PC端门户网站开始,到移动版网站,再到微信公众号、视频、微博等多个平台的自媒体账号,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已经建立了一个“微图书馆之城”。全市统一服务体系中的市、区图书馆基本都建立了PC网站。市、区公共图书馆共拥有自媒体账号33个,包括微信服务号、微信订阅号、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视频号、哔哩哔哩视频号等,已形成规模,成为“图书馆之城”宣传的重要阵地。2013—2022年,市、区图书馆微博阅读总数十年间增长67.08倍,2021年超过1亿关口。2015—2022年,市、区图书馆微信共计推送各类图文信息(含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3.90万条,阅读累计3283.54万人次。
三、抓住重点集中宣传,媒体报道凸显亮点
深圳公共图书馆新服务层出不穷,阅读推广活动千姿百态。宣传报道若事无巨细、一视同仁,则很难在信息的浩瀚大海中激起水花,引起较大反响。因此深圳公共图书馆通过“抓重点、找亮点”的宣传方式,重视新闻热点效应,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近年来,深圳公共图书馆宣传聚焦“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新馆与新型空间、服务举措与创新、深圳“图书馆之城”20年重大成就等,形成了多个宣传热点。
一、传统媒体+新媒体,双管齐下形成组合效应
传统媒体的优点是内容覆盖面广、可信度高;新媒体则具有便利性、互动性、个性化等优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覆盖的受众群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全市公共图书馆同时重视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的宣传,双管齐下,力争覆盖不同的受众群体,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让“图书馆之城”更加深入人心。2013至2022十年间,深圳市、区图书馆获各类媒体报道累计25522篇次,其中纸质媒体报道累计10954篇,网络媒体报道13880篇次。
报纸是传统新闻媒体的主力军,其品牌价值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影响较大。在各级各类报纸中,市、区图书馆集中发力,宣传阵地主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媒体,以及《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等区域、地方媒体。通过这些权威媒体的影响力,宣传“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总结介绍“图书馆之城”建设经验,展示“图书馆之城”大数据,发布“图书馆之城”阅读活动信息等。《人民日报·海外版》多次报道深圳图书馆、“图书馆之城”,2013年7月报道《进馆读者日均过万 城乡处处能借能还 深圳图书馆缘何“全球最繁忙”》,介绍深圳图书馆“服务立馆 科技强馆”的发展之路;2013年11月报道《图书馆办到家门口 全天候能够办借还 深圳市民手持一卡坐拥书城》,点赞“图书馆之城”十年建设成就;2015年4月,报道《创新服务三十载 上亿读者享实惠 深圳图书馆让阅读更给力》,介绍深圳图书馆近三十年发展成就;2016年11月,报道《从爱书如命到悉数捐赠 学者胡经之:我为“深圳学派”添砖加瓦》,介绍深圳图书馆“深圳学派”建设成果;2021年11月,报道《澳门铅活字印刷展深圳开展》,介绍深圳图书馆“从文献看澳门——澳门的铅活字印刷展暨深圳图书馆馆藏澳门文献展”……
新媒体在传播速度、展示效果、载体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助力。市、区图书馆积极在各种新媒体发声,近十年随着新型媒体的兴起,网站和客户端占据了媒体报道总量的82.3%。2022年世界读书日期间,深圳图书馆发布自助图书馆预备点征集令和新闻稿,获得新浪财经头条报道,并在多家新媒体平台播报,于5月4日登上新浪微博深圳同城热搜第二。人民网深圳频道多次报道“图书馆之城”,2022年4月,报道《深圳“图书馆之城”主题歌〈万卷芳华〉发布》;9月,报道《暂别深圳之前,她给深图打了个电话——56本书里有一场与城市的浪漫告别》;10月,报道《深圳图书馆、书城等阅读场所成为众多市民长假打卡地》……“学习强国”“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文旅中国”“南方+”“深圳新闻网”“读特”等网络媒体平台,对“共读半小时”“阅在深秋”“喜迎新春全城共读”等“图书馆之城”系列品牌活动均有重点报道。
二、积极探索全媒体服务,构建自主宣传阵地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服务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积极融入全媒体服务的大潮中,借助新技术发展和新媒体优势,拓宽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全媒体服务体系。从建立PC端门户网站开始,到移动版网站,再到微信公众号、视频、微博等多个平台的自媒体账号,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已经建立了一个“微图书馆之城”。全市统一服务体系中的市、区图书馆基本都建立了PC网站。市、区公共图书馆共拥有自媒体账号33个,包括微信服务号、微信订阅号、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视频号、哔哩哔哩视频号等,已形成规模,成为“图书馆之城”宣传的重要阵地。2013—2022年,市、区图书馆微博阅读总数十年间增长67.08倍,2021年超过1亿关口。2015—2022年,市、区图书馆微信共计推送各类图文信息(含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3.90万条,阅读累计3283.54万人次。
三、抓住重点集中宣传,媒体报道凸显亮点
深圳公共图书馆新服务层出不穷,阅读推广活动千姿百态。宣传报道若事无巨细、一视同仁,则很难在信息的浩瀚大海中激起水花,引起较大反响。因此深圳公共图书馆通过“抓重点、找亮点”的宣传方式,重视新闻热点效应,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近年来,深圳公共图书馆宣传聚焦“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新馆与新型空间、服务举措与创新、深圳“图书馆之城”20年重大成就等,形成了多个宣传热点。
很赞哦! ( )
上一篇:数说“图书馆之城”
下一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心灵滋养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