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经典文献的形态:衍生的经典
作者:肖容梅主编 来源:《从经典阅读开始 新型文化空间创新与实践》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12-25 人已围观
正因为经典著作具有无尽的思想、艺术魅力以及超越时空的影响力,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因此,围绕经典内容的解构、解读,甚至改写、借用、反串,衍生出了许多别样的“经典”。
这些衍生出的“经典”,有的是对内容进行重新筛选、编译,使其更加符合特定人群的阅读习惯,如商务印书馆的《无障碍阅读:四大名著》(励志版)(套装共4 册),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将原著中一些繁杂、晦涩、难懂的文字改编成了简洁、清新、易于中小学生理解的文字,并对原著中的难词、引用、人物、好句等进行了详细地注释与精评,达到了无障碍阅读的效果,让阅读经验较少的中小学生也能轻松地读下去,从而对名著产生兴趣(当当网简介);有的为了克服语言及理解上的障碍,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代读”经典,如于丹等对经典的解读;有的提炼了原著的精神要旨,妙解了原著的现实意义,点化了原著的幽微灵光,如沈善增的《还吾庄子》,被称作“新经学的奠基之作”,以及后出版的《还吾老子》,通过严密、详尽的辨阐申,全面而振聋发聩地颠覆了有关老庄的诸多旧注,证明并丰富了台湾地区著名学者陈鼓应所力主的“道家文化主干说”。①
而有的则是“伪经典”,它们将经典进行演绎、改写、借用、反串,反其道而行之,彻底颠覆了经典。如“大话”“戏说”与“恶搞”经典一时颇为流行,《大话西游》《水煮三国》《麻辣水浒》《戏说红楼》的出现,使古典名著面目全非,而《孔乙己》《荷塘月色》《背影》等现代文学经典,则被《Q 版语文》彻底篡改成无厘头搞笑故事。这些“伪经典”对传统价值观念和艺术形式无节制的解构、颠覆,未免消解了原典的深度意蕴和艺术魅力。②
①陈幼华,蒋丽丽.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与平台设计研究[ 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4(6):70-76.
②张筠.经典阅读现状的应对路径:回归原典[ 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3):44-48.
很赞哦! ( )
上一篇:经典文献的形态:潜在的经典
下一篇:经典文献的选择:选择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