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深圳自然笔记(节选五) 南兆旭
作者:周立民, 陆其美 来源: 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5-04-25 人已围观
你看,你看,它们的脸
在深圳观察到的野生动物—当然,不包括人工饲养的猫狗和圈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那些自由的生命面对我和镜头时,并没有露出明显的表情,它们大都面容呆板,肌肉僵硬,目光冷峻,没有表情变化的面孔有点拽拽的酷。
在深圳遇到表情最多变的野生动物,是内伶仃岛上的猕猴,在深圳它们是除人之外唯一的灵长类动物,也是少有的和人类一样长有表情肌的动物。它们七情上面,喜怒哀乐一眼就能看出来。只是,当雌性猕猴和雄性猕猴交配,龇牙咧嘴,面目狰狞,发出尖利短促的叫声,从表情上看,似乎不是在享受,而是在受苦,其实,那恰恰可能就是猕猴欢乐陶醉的表情。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不管生物学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我仍然相信大部分动物的喜怒和恐惧可以从眼神里看出来,因为有亲身经历和观察:在马峦山发现一只被捕鸟网戕害的凤头鹰,它的表情是仇恨毒辣的,当把它解救下来后,它的表情是柔和安静的,那眼神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160年前,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就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做出了解答:动物和人类各种不同的情绪所呈现出来的表情有着共同的根源。在漫长的进化中,动物产生了表情,但它们产生表情不仅仅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适应环境。比如,当动物遇到敌人时,就会露出尖牙,显得威风凛凛,让敌人望而生畏。达尔文认为,人类表情正是由动物表情进化而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种族、肤色、语言甚至手势都不同,但喜怒哀乐这些基本的情绪,全人类所呈现的原始表情却惊人地一致。
所以,在人们居住的深圳,2000多万张面孔不约而同地在快乐时眉开眼笑,愤怒时咬牙切齿,恐惧时张口结舌,厌恶时撇嘴皱眉……
它们的世界里没有飞涨的房价
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不仅仅是人类,也是许多动物的追求。
在老村的屋檐下,燕子用干草枝叶和泥巴搭建小窝;在灌木的枝叶间里,蜘蛛用丝网织成了空中楼阁;在高高的树干上,黄猄蚁修建起足球一样大的巢;在海底,寄居蟹背着蜗居踽踽前行……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里,只有人类有地产商。动物们就地取材,顺应自然。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造了适合自己的住所,却没有高房价。和人类的房屋相比,动物对巢穴空间的要求大多是能容身就好,只有人类,对居住面积有着没有止境的追求。
2012年5月,一对红耳鹎竟然把窝搭在了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办公室里的发财树上,并孵出了四只幼鸟。这一家大小立刻成了“明星”,学生和市民通过微博和实时录影看到了红耳鹎一家搭窝、觅食、生儿育女的全过程。
让大家遗憾的是,不到一个月,等到小红耳鹎刚刚能张开翅膀飞翔的时候,鸟儿一家就弃巢而去,再没有回来。
和人类一样,飞翔的鸟儿会用各种方式为自己建起各种各样的家,有趣的是,对一些鸟儿来说,筑巢已成为它们繁殖行为的一部分。已经配对的鸟儿修建新房时,身上会发出浓烈的性气息,相互吸引着对方。这一点和人类有点相似!一对伴侣在共同置办一套住房的时候,可能是最相依相托、相亲相爱的时候。
雌鸟和雄鸟在这个家里相濡以沫,哺育后代。但有些鸟儿与我们人类不同,只要幼鸟长大,当初恩恩爱爱的雌鸟和雄鸟就会离开鸟巢,翅膀硬了的幼鸟也对这个家没有留恋,全家各奔东西。鸟巢只是这些鸟儿为了繁衍后代临时搭建的一个客栈,所以,在它们的世界里,永远不会有飞涨的房价。
冬季到深圳来采蜜
有首歌唱道:冬季到台北来看雨。那么,应该也有人写一首歌:冬季到深圳来采蜜。一个2000多万人居住的大都市,冬日里依然盛放着形形色色的花朵,依然吸引着蜜蜂,依然能给它们安身的家,是一个城市的和美与厚道。
每年入冬后,北方寒风凛冽,万木萧条,位于亚热带的深圳郁郁葱葱,花儿盛开。追随着花朵的养蜂人从福建、广西、浙江,甚至更远的北方动身,带着成千上万只蜜蜂,来到深圳。他们在深圳的山野里搭起帐篷,风餐露宿,照料着一箱箱忙忙碌碌飞进飞出的蜜蜂。
在绿道、山野里行走,和养蜂人套套近乎,寂寞的养蜂人其实很喜欢聊天。如果聊得开心,可以请养蜂人打开蜂箱,看一看井然有序的蜜蜂王国。
在深圳,群居和独居的蜂类超过100种,已经发现的蜜蜂只有两种: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
西方蜜蜂是养蜂人带来深圳的移民,容易控制,产蜜多,我们常见到养在蜂箱里的大多是西方蜜蜂,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蜂种。东方蜜蜂则是深圳的原住民,它们大多把家安在野外,自由自在,不容易受人的操控,岩洞、树洞、隐秘的草丛树丛都是它们安家的地方。
蜜蜂是进化高级、智力发达,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昆虫。在人类所利用的1300多种植物当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它是自然界里最大群体的授粉昆虫,也是人类唯一可以控制的天然授粉者。
时至今日,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大规模使用,对蜂群无节制的索取和改良,导致蜜蜂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中国独有的中华蜜蜂在国内一些地方已濒临灭绝。我们应该明白:蜜蜂不仅仅辛劳地为人酿蜜,它们身为传粉者的价值远比制造蜂蜜的价值大得多。
在深圳观察到的野生动物—当然,不包括人工饲养的猫狗和圈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那些自由的生命面对我和镜头时,并没有露出明显的表情,它们大都面容呆板,肌肉僵硬,目光冷峻,没有表情变化的面孔有点拽拽的酷。
在深圳遇到表情最多变的野生动物,是内伶仃岛上的猕猴,在深圳它们是除人之外唯一的灵长类动物,也是少有的和人类一样长有表情肌的动物。它们七情上面,喜怒哀乐一眼就能看出来。只是,当雌性猕猴和雄性猕猴交配,龇牙咧嘴,面目狰狞,发出尖利短促的叫声,从表情上看,似乎不是在享受,而是在受苦,其实,那恰恰可能就是猕猴欢乐陶醉的表情。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不管生物学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我仍然相信大部分动物的喜怒和恐惧可以从眼神里看出来,因为有亲身经历和观察:在马峦山发现一只被捕鸟网戕害的凤头鹰,它的表情是仇恨毒辣的,当把它解救下来后,它的表情是柔和安静的,那眼神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160年前,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就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做出了解答:动物和人类各种不同的情绪所呈现出来的表情有着共同的根源。在漫长的进化中,动物产生了表情,但它们产生表情不仅仅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适应环境。比如,当动物遇到敌人时,就会露出尖牙,显得威风凛凛,让敌人望而生畏。达尔文认为,人类表情正是由动物表情进化而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种族、肤色、语言甚至手势都不同,但喜怒哀乐这些基本的情绪,全人类所呈现的原始表情却惊人地一致。
所以,在人们居住的深圳,2000多万张面孔不约而同地在快乐时眉开眼笑,愤怒时咬牙切齿,恐惧时张口结舌,厌恶时撇嘴皱眉……
它们的世界里没有飞涨的房价
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不仅仅是人类,也是许多动物的追求。
在老村的屋檐下,燕子用干草枝叶和泥巴搭建小窝;在灌木的枝叶间里,蜘蛛用丝网织成了空中楼阁;在高高的树干上,黄猄蚁修建起足球一样大的巢;在海底,寄居蟹背着蜗居踽踽前行……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里,只有人类有地产商。动物们就地取材,顺应自然。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造了适合自己的住所,却没有高房价。和人类的房屋相比,动物对巢穴空间的要求大多是能容身就好,只有人类,对居住面积有着没有止境的追求。
2012年5月,一对红耳鹎竟然把窝搭在了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办公室里的发财树上,并孵出了四只幼鸟。这一家大小立刻成了“明星”,学生和市民通过微博和实时录影看到了红耳鹎一家搭窝、觅食、生儿育女的全过程。
让大家遗憾的是,不到一个月,等到小红耳鹎刚刚能张开翅膀飞翔的时候,鸟儿一家就弃巢而去,再没有回来。
和人类一样,飞翔的鸟儿会用各种方式为自己建起各种各样的家,有趣的是,对一些鸟儿来说,筑巢已成为它们繁殖行为的一部分。已经配对的鸟儿修建新房时,身上会发出浓烈的性气息,相互吸引着对方。这一点和人类有点相似!一对伴侣在共同置办一套住房的时候,可能是最相依相托、相亲相爱的时候。
雌鸟和雄鸟在这个家里相濡以沫,哺育后代。但有些鸟儿与我们人类不同,只要幼鸟长大,当初恩恩爱爱的雌鸟和雄鸟就会离开鸟巢,翅膀硬了的幼鸟也对这个家没有留恋,全家各奔东西。鸟巢只是这些鸟儿为了繁衍后代临时搭建的一个客栈,所以,在它们的世界里,永远不会有飞涨的房价。
冬季到深圳来采蜜
有首歌唱道:冬季到台北来看雨。那么,应该也有人写一首歌:冬季到深圳来采蜜。一个2000多万人居住的大都市,冬日里依然盛放着形形色色的花朵,依然吸引着蜜蜂,依然能给它们安身的家,是一个城市的和美与厚道。
每年入冬后,北方寒风凛冽,万木萧条,位于亚热带的深圳郁郁葱葱,花儿盛开。追随着花朵的养蜂人从福建、广西、浙江,甚至更远的北方动身,带着成千上万只蜜蜂,来到深圳。他们在深圳的山野里搭起帐篷,风餐露宿,照料着一箱箱忙忙碌碌飞进飞出的蜜蜂。
在绿道、山野里行走,和养蜂人套套近乎,寂寞的养蜂人其实很喜欢聊天。如果聊得开心,可以请养蜂人打开蜂箱,看一看井然有序的蜜蜂王国。
在深圳,群居和独居的蜂类超过100种,已经发现的蜜蜂只有两种: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
西方蜜蜂是养蜂人带来深圳的移民,容易控制,产蜜多,我们常见到养在蜂箱里的大多是西方蜜蜂,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蜂种。东方蜜蜂则是深圳的原住民,它们大多把家安在野外,自由自在,不容易受人的操控,岩洞、树洞、隐秘的草丛树丛都是它们安家的地方。
蜜蜂是进化高级、智力发达,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昆虫。在人类所利用的1300多种植物当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它是自然界里最大群体的授粉昆虫,也是人类唯一可以控制的天然授粉者。
时至今日,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大规模使用,对蜂群无节制的索取和改良,导致蜜蜂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中国独有的中华蜜蜂在国内一些地方已濒临灭绝。我们应该明白:蜜蜂不仅仅辛劳地为人酿蜜,它们身为传粉者的价值远比制造蜂蜜的价值大得多。
很赞哦! ( )
上一篇:深圳自然笔记(节选四) 南兆旭
下一篇:深圳自然笔记(节选六) 南兆旭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