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深圳自然笔记(节选六) 南兆旭
作者:周立民, 陆其美 来源: 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5-04-25 人已围观
自然好声音 从早唱到晚
追根溯源,我们都是从没有声光电的年代进化而来,内心埋藏着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向往。有机会,在山水间行走,可以享受片刻宁静,聆听自然之声。
当都市日常的喧嚣—汽车的轰鸣、音乐的声响、人声的鼎沸—沉寂下来后,一片宁静中,天籁就会渐渐清晰:风儿掠过枝叶的声音,鸟儿高高低低的鸣叫,昆虫穿梭在草丛中的响动……忽然,一片硕大的树叶飘落到地面,发出一声轻轻的“咔嚓”声,像极了相机的快门……
鸟儿的鸣唱始终是自然界的主题曲,天刚蒙蒙亮,迫不及待发出鸣叫的就是鹊鸲,“哥哥苦,哥哥苦”是珠颈斑鸠的倾诉,“不如归去”是四声杜鹃的呼唤,“行不得也哥哥”是鹧鸪的广东话发音……
夏日,太阳出来后,蝉鸣成为主角,每只雄蝉都声嘶力竭,用鸣叫吸引异性,以获得交配的机会。夕阳西下前,百鸟归巢,八哥、麻雀、红耳鹎、白头鹎各自成群,雀跃地聚在一起,用只有它们才懂的语言叽叽喳喳地交谈。
太阳下山后,鸣虫和蛙类开始登上舞台,蟋声轻柔,螽音清脆,蝗鸣响亮……是特别悦耳的“自然好声音”。如果正好有一场阵雨即将降落,蛙的求爱进行曲就会格外亢奋,像合唱团里的男中音,与鸣虫细柔的叫声配合在一起,此起彼伏,远比汽车马达、空调冷却机的声音悦耳得多。
夜色深沉,生命不安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我们可以去参加一次酒酣耳热的聚会,可以回家看一集狗血淋头的连续剧,也可以在灯下静静地读书……其实,还有一种独特的方式度过夜晚,就是和同伴一起,在公园、山岭里行走,观察那些在黑沉沉的夜里才会活跃起来的生命。
黑夜里,那些在阳光下飞行奔走的昼行性动物已经找好隐身的地方,安静了下来。而夜行性动物才刚刚苏醒,开始觅食、求偶、游荡,浓重的夜色是它们逃避天敌的屏障,也是它们对平安的寄托。只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每一个求食者的背后都有另一个求食者,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食物链不会因为昼夜的变换而断裂,黑暗是躲避掠食者攻击的掩护,却也是掠食者接近猎物的伪装。夜幕下,不安宁,也不安全。
在深圳的山野里,常见的夜间动物有大声鸣叫的蛙、悄然穿行的蛇、花草间飞行的数百种蛾子,如果黑暗里正好有一盏明亮的灯,就会成为它们的聚集地。
在红树林保护区深处的池塘边,米埔萤点亮身上的灯笼,寻找配偶;在笔架山公园的空旷地上,大蹄蝠无声地滑过,我们的肉眼根本看不到它捕食的对象;在园博园里,棋盘脚只有在夜间才绽放花朵,散发出浓烈的气息,吸引无眠的飞蛾来帮助授粉……
走累了的时候,找一个没有人工光、没有噪声的地方,在一片黑暗里坐下来,听鸣虫的低吟浅唱,听鸟儿半睡半醒的啼叫,听不知名的小动物穿过草丛时的窸窣声,抬头看看天空,会发现几颗平时根本没有注意到的星星,那一刻,会明白,不管我们觉得自己多么伟大,大自然其实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了一切—日月交辉,明暗更替,生离死别。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事实上,在亚热带的深圳,南来北往的风、阴晴圆缺的月、盛放凋零的花,都有,唯独没有的,就是冬天的雪。
在年平均气温22.5℃的深圳,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世界上能开花的植物有25万种,深圳开花的植物超过3000种。这些植物有在深圳繁衍了千百万年的本土植物,也有归化了的外来植物,它们像这个城市里的上千万移民一样,已在深圳落地生根;还有在深圳生长了数百年的古树名木,它们是这片土地上最高龄的生命体。
花,是植物繁衍传播生命的性器官,盛开的花朵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是我们了解植物的钥匙。细细观察一朵花,你会相信世界上真的有造物主,要不然,谁可以设计出这样奇妙精巧、浑然天成的结构?谁能描画出这样匪夷所思、千变万化的色彩?谁能调配出这样风情万种、勾魂夺魄的芬芳?
天地万物,皆为自然所恩赐。俯下身,仰起头,细细打量一朵盛开的野花:哪一个是雄蕊,哪一个是雌蕊?为什么有的花瓣有花纹,有的没有?那些游荡在花中的小动物,谁是花的媒人,谁是花的食客?哪一些花色是采蜜的路标,哪一片花瓣是专供蝴蝶降落的平台?为什么白色的花比有颜色的花香气更浓,为什么同一株灌木上的花会有不同的颜色?
500多年前,哲人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在这个纷繁杂乱的世界上,始终有盛开的花在等你,心有万千猛虎,细嗅一枝蔷薇。
追根溯源,我们都是从没有声光电的年代进化而来,内心埋藏着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向往。有机会,在山水间行走,可以享受片刻宁静,聆听自然之声。
当都市日常的喧嚣—汽车的轰鸣、音乐的声响、人声的鼎沸—沉寂下来后,一片宁静中,天籁就会渐渐清晰:风儿掠过枝叶的声音,鸟儿高高低低的鸣叫,昆虫穿梭在草丛中的响动……忽然,一片硕大的树叶飘落到地面,发出一声轻轻的“咔嚓”声,像极了相机的快门……
鸟儿的鸣唱始终是自然界的主题曲,天刚蒙蒙亮,迫不及待发出鸣叫的就是鹊鸲,“哥哥苦,哥哥苦”是珠颈斑鸠的倾诉,“不如归去”是四声杜鹃的呼唤,“行不得也哥哥”是鹧鸪的广东话发音……
夏日,太阳出来后,蝉鸣成为主角,每只雄蝉都声嘶力竭,用鸣叫吸引异性,以获得交配的机会。夕阳西下前,百鸟归巢,八哥、麻雀、红耳鹎、白头鹎各自成群,雀跃地聚在一起,用只有它们才懂的语言叽叽喳喳地交谈。
太阳下山后,鸣虫和蛙类开始登上舞台,蟋声轻柔,螽音清脆,蝗鸣响亮……是特别悦耳的“自然好声音”。如果正好有一场阵雨即将降落,蛙的求爱进行曲就会格外亢奋,像合唱团里的男中音,与鸣虫细柔的叫声配合在一起,此起彼伏,远比汽车马达、空调冷却机的声音悦耳得多。
夜色深沉,生命不安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我们可以去参加一次酒酣耳热的聚会,可以回家看一集狗血淋头的连续剧,也可以在灯下静静地读书……其实,还有一种独特的方式度过夜晚,就是和同伴一起,在公园、山岭里行走,观察那些在黑沉沉的夜里才会活跃起来的生命。
黑夜里,那些在阳光下飞行奔走的昼行性动物已经找好隐身的地方,安静了下来。而夜行性动物才刚刚苏醒,开始觅食、求偶、游荡,浓重的夜色是它们逃避天敌的屏障,也是它们对平安的寄托。只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每一个求食者的背后都有另一个求食者,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食物链不会因为昼夜的变换而断裂,黑暗是躲避掠食者攻击的掩护,却也是掠食者接近猎物的伪装。夜幕下,不安宁,也不安全。
在深圳的山野里,常见的夜间动物有大声鸣叫的蛙、悄然穿行的蛇、花草间飞行的数百种蛾子,如果黑暗里正好有一盏明亮的灯,就会成为它们的聚集地。
在红树林保护区深处的池塘边,米埔萤点亮身上的灯笼,寻找配偶;在笔架山公园的空旷地上,大蹄蝠无声地滑过,我们的肉眼根本看不到它捕食的对象;在园博园里,棋盘脚只有在夜间才绽放花朵,散发出浓烈的气息,吸引无眠的飞蛾来帮助授粉……
走累了的时候,找一个没有人工光、没有噪声的地方,在一片黑暗里坐下来,听鸣虫的低吟浅唱,听鸟儿半睡半醒的啼叫,听不知名的小动物穿过草丛时的窸窣声,抬头看看天空,会发现几颗平时根本没有注意到的星星,那一刻,会明白,不管我们觉得自己多么伟大,大自然其实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了一切—日月交辉,明暗更替,生离死别。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事实上,在亚热带的深圳,南来北往的风、阴晴圆缺的月、盛放凋零的花,都有,唯独没有的,就是冬天的雪。
在年平均气温22.5℃的深圳,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世界上能开花的植物有25万种,深圳开花的植物超过3000种。这些植物有在深圳繁衍了千百万年的本土植物,也有归化了的外来植物,它们像这个城市里的上千万移民一样,已在深圳落地生根;还有在深圳生长了数百年的古树名木,它们是这片土地上最高龄的生命体。
花,是植物繁衍传播生命的性器官,盛开的花朵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是我们了解植物的钥匙。细细观察一朵花,你会相信世界上真的有造物主,要不然,谁可以设计出这样奇妙精巧、浑然天成的结构?谁能描画出这样匪夷所思、千变万化的色彩?谁能调配出这样风情万种、勾魂夺魄的芬芳?
天地万物,皆为自然所恩赐。俯下身,仰起头,细细打量一朵盛开的野花:哪一个是雄蕊,哪一个是雌蕊?为什么有的花瓣有花纹,有的没有?那些游荡在花中的小动物,谁是花的媒人,谁是花的食客?哪一些花色是采蜜的路标,哪一片花瓣是专供蝴蝶降落的平台?为什么白色的花比有颜色的花香气更浓,为什么同一株灌木上的花会有不同的颜色?
500多年前,哲人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在这个纷繁杂乱的世界上,始终有盛开的花在等你,心有万千猛虎,细嗅一枝蔷薇。
很赞哦! ( )
上一篇:深圳自然笔记(节选五) 南兆旭
下一篇:深圳自然笔记(节选七) 南兆旭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