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
作者: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编著 来源:深圳市龙岗区地名志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3-10-17 人已围观
类别名称:公共服务设施 文教卫体
地名代码:44030701527300000002
地理位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位于龙城街道龙翔大道 2001 号,大运公园南侧,龙翔大道以北。
地名概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 (深圳)〕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港中大(深圳)已开设 理科、工科和文科多类专业。未来,招收规模 约 11000 人,其中本科生 7500 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3500 人。本科学历教育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学生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颁发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生和博士生,按照香港中文大学同类项目在香港地区招生标准自主招生录取, 并颁发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学校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师资,引进的师资大多为世界一流大学知名教授和学者,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首任校长为徐扬生教授。
港中大(深圳)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等学府,办学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管理。学校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管理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其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各委任的 8 名理事组成,理事长由港中大(深圳)校长出任;理事长拥有最终决策权。其财政完全独立于香港中文大学沙田校区,不互相补贴,以学费、捐款、 深圳市政府补贴及各类科研资助作为主要经费来源。课程审批及监管由香港中文大学教务会负责,保证师资与教学质量等同于香港中文大学沙田校区。
深圳大学负责对接深圳巿政府,落实港中大(深圳)所需要的办学场所和相关配套设施。
港中大(深圳)占地面积约 100 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 50 万平方米。一期新校园分为上园、中园、下园 3 个部分。上园规划主要包括学勤书院、思廷书院、教职员工宿舍、服务中 心等配套设施。下园规划主要包括行政楼、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会堂、室内运动场、 学生活动中心、逸夫书院等。校园空间与建筑既彰显了中国元素又体现了西方韵味。
地名沿革
因是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合办的大学, 校区位于深圳市,故命名为香港中文大学(深 圳)。2014 年 3 月 21 日,教育部同意批准设立港中大(深圳)。
2010 年 2 月 6 日,深圳市政府与香港中 文大学签署教育合作办学备忘录,确定双方合作意向。2011 年 3 月签订框架协议,同年 7 月与深圳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2012 年 9 月 28 日,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港中大(深圳)。10 月 11 日批筹暨启动校区开工仪式在龙岗举行。
2014 年 9 月 2 日正式开学,首批本科生入校。
社会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 1963 年,由新亚书院(1949)、崇基书院(1951)、联合书院(1956) 三所书院合并而成。书院制如今仍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大特色,它们与大学相辅相成,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从书院到大学,经过漫长的努力,中文和中国文化在香港中文大学受到极度重视。创校校长李卓敏曾于 1978 年解释过“香港中文大学”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传扬中国文化的大学,更是“专门为了一个特殊的使命而努力,这个使命就是把中国的资料吸收和融化到各个学科,予以发扬光大……简而言之,香港中文大学是把中国文化的境界融合到各学科的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博文约礼”的“文”并不指狭义的文科,而是包括了一切学科。香港中文大学以建设成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从 1963 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到 2014 年 港中大(深圳)开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的教研合作由来已久,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已与内地院校开始合作研究。过去近 30 年,双方合作日趋深入和广泛。如 2004 年香港中文 大学与清华大学在深圳联合开办工商管理硕士课程,2006 年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现已成为深圳首家有香港院校参与的国家级研究所, 2009 年在南山区兴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 院……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合作办学全部经过专项研究,由深圳市政府积极推动、精心选址,可谓水到渠成。
港中大(深圳)的成立被教育界寄予探索两地合作办学新模式、促进两地学术交流的厚望。此举既扩展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范围, 又对深圳乃至全国探索两地合作办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培育创新型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传统在深圳校区同样被传承,港中大(深圳)的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和祥波书院已投入使用。校长徐扬生教授在 2017 年新生开学致辞中,特别强调书院文化对人内在提升的重要性,“钱穆先生在新亚书院成立之初曾告诫各位同学:任何一种事业,若求发展,其最主要的条件,绝不是外面的机缘,而是内在的精神。香港中文大学的成立与发展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当年的创校先贤们和满腔热情的青年学生们胼手胝足地践行着一种教育理想——以人文教育宗旨发扬中国文化,沟通世界东西文化,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才使这番理想成为几辈人能够薪火相传的一番事业”。
港中大(深圳)的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 中外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的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 6700 多名优秀 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经过 7 年的发 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和数据科学学院 5 个学院,开 设 17 个本科生专业、18 个研究生专业。医学院和深圳音乐学院已经开始筹建。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 2020 年 9 月,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有 107 所,遍布世界 29 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达到 183 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 60%, 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师资力量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 际水准的师资队伍,截至 2020 年 8 月底,该大学已引进世界知名教师 360 多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 4 位,图灵奖得主 2 位,菲尔兹奖获得者 1 位,国内外院士 17 位,IEEE(电 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 19 位,国家级专家人才 40 余人。目前,引进的教师 100% 具 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的经验, 75% 以上的教授年龄在 40 周岁以下,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
港中大(深圳)建校以来,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粤港澳大湾区需求为导向,研究领域契合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涵盖了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涉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脑研究、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先进材料、新 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电网、新型网络、金融物流等领域。
港中大(深圳)经过 7 年发展,已成为龙岗乃至深圳的一张亮丽名片。2020 年 12 月 29 日,龙岗区人民政府与港中大(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深港合作、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重点产业、人 才交流合作、教育、医疗、社会民生等领域开展创新性深度务实合作。
参考资料: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 深圳市龙岗区地名志[M]. 深圳:深圳出版社,2023.
地名代码:44030701527300000002
地理位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位于龙城街道龙翔大道 2001 号,大运公园南侧,龙翔大道以北。
地名概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 (深圳)〕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港中大(深圳)已开设 理科、工科和文科多类专业。未来,招收规模 约 11000 人,其中本科生 7500 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3500 人。本科学历教育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学生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颁发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生和博士生,按照香港中文大学同类项目在香港地区招生标准自主招生录取, 并颁发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学校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师资,引进的师资大多为世界一流大学知名教授和学者,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首任校长为徐扬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门
港中大(深圳)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等学府,办学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管理。学校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管理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其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各委任的 8 名理事组成,理事长由港中大(深圳)校长出任;理事长拥有最终决策权。其财政完全独立于香港中文大学沙田校区,不互相补贴,以学费、捐款、 深圳市政府补贴及各类科研资助作为主要经费来源。课程审批及监管由香港中文大学教务会负责,保证师资与教学质量等同于香港中文大学沙田校区。
深圳大学负责对接深圳巿政府,落实港中大(深圳)所需要的办学场所和相关配套设施。
港中大(深圳)占地面积约 100 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 50 万平方米。一期新校园分为上园、中园、下园 3 个部分。上园规划主要包括学勤书院、思廷书院、教职员工宿舍、服务中 心等配套设施。下园规划主要包括行政楼、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会堂、室内运动场、 学生活动中心、逸夫书院等。校园空间与建筑既彰显了中国元素又体现了西方韵味。
地名沿革
因是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合办的大学, 校区位于深圳市,故命名为香港中文大学(深 圳)。2014 年 3 月 21 日,教育部同意批准设立港中大(深圳)。
2010 年 2 月 6 日,深圳市政府与香港中 文大学签署教育合作办学备忘录,确定双方合作意向。2011 年 3 月签订框架协议,同年 7 月与深圳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2012 年 9 月 28 日,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港中大(深圳)。10 月 11 日批筹暨启动校区开工仪式在龙岗举行。
2014 年 9 月 2 日正式开学,首批本科生入校。
社会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 1963 年,由新亚书院(1949)、崇基书院(1951)、联合书院(1956) 三所书院合并而成。书院制如今仍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大特色,它们与大学相辅相成,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从书院到大学,经过漫长的努力,中文和中国文化在香港中文大学受到极度重视。创校校长李卓敏曾于 1978 年解释过“香港中文大学”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传扬中国文化的大学,更是“专门为了一个特殊的使命而努力,这个使命就是把中国的资料吸收和融化到各个学科,予以发扬光大……简而言之,香港中文大学是把中国文化的境界融合到各学科的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 深圳)校园内景
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博文约礼”的“文”并不指狭义的文科,而是包括了一切学科。香港中文大学以建设成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从 1963 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到 2014 年 港中大(深圳)开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的教研合作由来已久,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已与内地院校开始合作研究。过去近 30 年,双方合作日趋深入和广泛。如 2004 年香港中文 大学与清华大学在深圳联合开办工商管理硕士课程,2006 年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现已成为深圳首家有香港院校参与的国家级研究所, 2009 年在南山区兴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 院……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合作办学全部经过专项研究,由深圳市政府积极推动、精心选址,可谓水到渠成。
▲图书馆内景
港中大(深圳)的成立被教育界寄予探索两地合作办学新模式、促进两地学术交流的厚望。此举既扩展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范围, 又对深圳乃至全国探索两地合作办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培育创新型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传统在深圳校区同样被传承,港中大(深圳)的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和祥波书院已投入使用。校长徐扬生教授在 2017 年新生开学致辞中,特别强调书院文化对人内在提升的重要性,“钱穆先生在新亚书院成立之初曾告诫各位同学:任何一种事业,若求发展,其最主要的条件,绝不是外面的机缘,而是内在的精神。香港中文大学的成立与发展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当年的创校先贤们和满腔热情的青年学生们胼手胝足地践行着一种教育理想——以人文教育宗旨发扬中国文化,沟通世界东西文化,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才使这番理想成为几辈人能够薪火相传的一番事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过 7 年发展,已成为龙岗乃至深圳的一张亮丽名片
港中大(深圳)的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 中外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的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 6700 多名优秀 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经过 7 年的发 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和数据科学学院 5 个学院,开 设 17 个本科生专业、18 个研究生专业。医学院和深圳音乐学院已经开始筹建。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 2020 年 9 月,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有 107 所,遍布世界 29 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达到 183 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 60%, 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 6700 多名优秀学子正在香港中文 大学(深圳)求学
师资力量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 际水准的师资队伍,截至 2020 年 8 月底,该大学已引进世界知名教师 360 多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 4 位,图灵奖得主 2 位,菲尔兹奖获得者 1 位,国内外院士 17 位,IEEE(电 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 19 位,国家级专家人才 40 余人。目前,引进的教师 100% 具 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的经验, 75% 以上的教授年龄在 40 周岁以下,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
▲2020 年,疫情下的本科生毕业典礼
港中大(深圳)建校以来,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粤港澳大湾区需求为导向,研究领域契合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涵盖了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涉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脑研究、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先进材料、新 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电网、新型网络、金融物流等领域。
港中大(深圳)经过 7 年发展,已成为龙岗乃至深圳的一张亮丽名片。2020 年 12 月 29 日,龙岗区人民政府与港中大(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深港合作、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重点产业、人 才交流合作、教育、医疗、社会民生等领域开展创新性深度务实合作。
参考资料: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 深圳市龙岗区地名志[M]. 深圳:深圳出版社,2023.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