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扫码关注

“向前走,莫回头”

作者: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来源:《新时代深圳精神》 责任编辑:chen 2023-01-17 人已围观

2017年4月23日,坐落在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的袁庚塑像揭幕亮相。这一天,是袁庚的百年诞辰,老先生于一年前在蛇口逝世,享年99岁,生于斯,成于斯,亦卒于斯。
 
袁庚塑像高约2.6米,呈深铜色。塑像中的袁庚,宽额阔面,目光炯炯,露齿而笑,意气风发,衬衫袖子撸至手肘,上身西装搭在手臂上,面朝大海,迎着海风,自信地迈步向前。
 
是坐,或是站,还是迈步走?在创作袁庚塑像时,对于人物形态的种种细节,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思考了许久。在他看来,大多数人像塑像所选用的坐姿或站姿,以及一般企业家日常西装革履的装扮,虽显稳重庄严,但放到袁庚的身上并不合适。一个大步迈进、衣袖带风、“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袁庚,才更符合袁老留在人们心目中的改革先锋和实干家的形象。
 
“向前走,莫回头。”这是袁庚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的塑像,传神地反映出其中的精髓。
 
和蛇口一样,袁庚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具代表性的标签之一。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自此,深圳担负起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破局、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重任。
 
为什么要兴办经济特区?
 
党中央的初衷,就是为了打破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突破僵化的体制机制,在经济特区引入和利用境外资本、信息、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试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释放生产力,激发经济活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特区的建立,本身就是从实际出发的产物。务实,是经济特区与生俱来的基因。深圳的改革发展历程,也是一条脚踏实地的实干之路。
 
蛇口,是深圳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最精彩的起笔。
 
1979年7月8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开山第一炮”成为改革开放的启幕乐章。袁庚以花甲之躯,领导开垦蛇口工业区这块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试验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成功探索出闻名遐迩的“蛇口模式”,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的雏形。
 
作为蛇口工业区的灵魂人物,袁庚曾被人问及:“蛇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回答:“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和社会改革开始的。”
 
修建蛇口码头时,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当时出了一个规定,每超一车的工作量就奖励4分钱。工人一下子热情高涨,由原来每天拉20车,变成拉131车。1981年6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件事,肯定了蛇口工业区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
 
不光是收入分配制度,还有社会保险制度、工会制度、公开招聘人才制度、职工住房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也率先在蛇口工业区推行,并迅速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
 
旧有体制机制被撕开一道又一道口子,人们的思想也焕发出勃勃生机。
 
1983年,蛇口工业大道路口立起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一句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1984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蛇口工业区,肯定了这句口号,当场表示“很好,很好”。
 
效益意识、竞争意识、法治意识,下海、跳槽、炒鱿鱼,从蛇口走出去的一个个带有市场经济特征的观念和概念,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改革开放初期国人的“三观”,随后从冲击到接受并成为日常。
 
于蛇口而言,观念转变加上制度变革,带来的是发展先机。1980至1981年,蛇口工业区的工业总产值还是零,1991年已达340亿元。到1991年,工业区累计协议项目达382个,累计协议投资6.3亿美元,经济发展十分活跃。到20世纪90年代初,蛇口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达到5000美元,堪比“亚洲四小龙”。
 
但放眼全国,制度的每一步改革、观念的每一次转变,随之而来的都是争论。
 
创办吸收外资的蛇口工业区,曾被似褒似贬地说是“新洋务运动”;改革工资制度,搞计件制工资制度,根据贡献来分配,也被取笑是“一切向钱看”,是“资本家”干的事。虽然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春首次来深圳视察时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成果,并题字“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让深圳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但长久以来,关于特区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从未止息,直到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争论才日渐消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诞生于那次南方谈话。八个字,字字千钧,如春雷般炸响,拨开了层层迷雾。崇尚实干的深圳人感受到这八个字透出的春天的气息,旗帜鲜明地把它们书写在特区土地上。1992年3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醒目的标语牌形式,竖立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大门口。
 
“深圳蛇口工业区竖起一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醒目标牌,摆脱了一场姓‘社’姓‘资’的无谓争论,拉开了一段‘中国故事’的序幕。”2012年,《人民日报》“复兴之路启示”系列评论这样写道。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散发的思想光芒,并不因时间而褪色。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中国梦,特别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句激励人心的口号。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视察广东深圳、珠海等地时,再一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动情地说:“这个响亮的口号就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途中提出来的。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个真理。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脉相承。2010年8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举办的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活动中,这两句倡导实干新风、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效率观和价值观的口号,作为务实精神的生动表述得到深圳人的普遍认同,双双入选,并位居“深圳十大观念”前两位。
 
这两句口号,既真实反映了深圳特区建立之初奋斗的历史背景,又真实地体现了特区人反对形式主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埋头苦干、拼搏实干的务实作风,折射出深圳按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搞活经济的理性。
 
深圳特区建立早期一系列打破旧有体制的做法,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而如今回过头来看,不过是市场经济的常识,不过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之举。正是这种实干精神,为深圳的“敢闯敢试”做出奋斗的注脚,激励着深圳人一路铿锵前行,推动着中国改革开放披荆斩棘、阔步向前。
————————
① 程洋.风起南方潮涌蛇口[N].时代周报,2018-09-04.
②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