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Culture——这是赓续千年文脉的“文化玉塘”
作者:《发现另一个深圳》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 (光明)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2-31 人已围观
繁华闹市中,玉塘街道至今还留存着历史的印记。“新安八景”中的玉勒汤湖,田寮麦承启祖祠、元伯公祠、玉律德贵曾公祠等古祠堂,曾氏弼君公家塾等私塾,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记忆,将近千年的玉塘风华娓娓道来。
曾子后裔聚居玉律。玉律曾氏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子的后人。西汉时期,曾子后人曾据率宗族从山东南迁至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唐宋时期,曾氏家族继续向南发展,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作为曾子后人的仕行和仕贵两兄弟为避战乱,从南雄保昌珠玑巷迁居羊城,其后,兄弟分迁。仕贵公的后裔枝繁叶茂,分别在新桥、黄埔、玉律、石岩浪心村和香港及世界各地集居或散居。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曾仕贵的第十四世孙曾应富(字德贵,号竹波)跟随父兄从宝安新桥往返于玉律劳作耕种。因曾应富钟爱玉律土地肥沃、山峦秀丽,在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携妻儿定居玉律,开基立村。曾应富为玉律村曾氏始祖,坚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的祖训。至此,一条古老的北方血脉,就这样在南粤大地扎下根来。
▲玉律文化广场
玉律德贵曾公祠诗礼传家。公祠堂号“鲁国堂”,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距今约400年历史,重建于清崇德五年(1640年),于1989年及2020年重修,占地面积384平方米。踏入德贵曾公祠,只见两侧挂着“源通沂水,脉接武城”楹联,追根溯源,“武城”是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作为曾子故里,这里是散居各地曾氏子弟共同的祖居地,而沂水正是此地的一条河流。德贵曾公祠两侧房梁雕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曾氏先祖的幸福生活仿佛穿越时空,熠熠生辉。祠堂还一直保留着曾氏先祖的传统点灯习俗,曾氏后代任何一家添男丁时,都会在祠堂挂上红灯笼,并在堂前搭设舞台,邀请玉律本地曲艺社进行粤剧演出。逢年过节,也会在祠堂挂上灯笼,搭台唱戏,传达喜庆祥和的美好寓意。曾氏后裔,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在春节之际,竭力归乡祭祖,以续血脉深情,传承家族记忆。
▲玉律德贵曾公祠
曾氏弼君公家塾以德润心。家塾名曰“明德堂”,“明德”源于《大学》一书中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三纲要领,“明德”,意为光明的品德。弼君公家塾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为两进三开间一天井布局。前后两进深空间用于教学,中间天井两边设立亭式连廊,又称“小中堂”。曾经,家塾是玉律村民接受教育的场所,1949年后还成为玉律第一所公立学校。如今,玉塘街道将其打造成文化宣传新阵地,为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墨香润玉塘”书法品牌学堂系列课程在这里举行。孩子们坐在古韵悠悠的场地,一笔一画反复练习,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曾氏弼君公家塾“墨香润玉塘”书法品牌学堂
曾子后裔聚居玉律。玉律曾氏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子的后人。西汉时期,曾子后人曾据率宗族从山东南迁至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唐宋时期,曾氏家族继续向南发展,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作为曾子后人的仕行和仕贵两兄弟为避战乱,从南雄保昌珠玑巷迁居羊城,其后,兄弟分迁。仕贵公的后裔枝繁叶茂,分别在新桥、黄埔、玉律、石岩浪心村和香港及世界各地集居或散居。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曾仕贵的第十四世孙曾应富(字德贵,号竹波)跟随父兄从宝安新桥往返于玉律劳作耕种。因曾应富钟爱玉律土地肥沃、山峦秀丽,在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携妻儿定居玉律,开基立村。曾应富为玉律村曾氏始祖,坚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的祖训。至此,一条古老的北方血脉,就这样在南粤大地扎下根来。
▲玉律文化广场
玉律德贵曾公祠诗礼传家。公祠堂号“鲁国堂”,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距今约400年历史,重建于清崇德五年(1640年),于1989年及2020年重修,占地面积384平方米。踏入德贵曾公祠,只见两侧挂着“源通沂水,脉接武城”楹联,追根溯源,“武城”是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作为曾子故里,这里是散居各地曾氏子弟共同的祖居地,而沂水正是此地的一条河流。德贵曾公祠两侧房梁雕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曾氏先祖的幸福生活仿佛穿越时空,熠熠生辉。祠堂还一直保留着曾氏先祖的传统点灯习俗,曾氏后代任何一家添男丁时,都会在祠堂挂上红灯笼,并在堂前搭设舞台,邀请玉律本地曲艺社进行粤剧演出。逢年过节,也会在祠堂挂上灯笼,搭台唱戏,传达喜庆祥和的美好寓意。曾氏后裔,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在春节之际,竭力归乡祭祖,以续血脉深情,传承家族记忆。
▲玉律德贵曾公祠
曾氏弼君公家塾以德润心。家塾名曰“明德堂”,“明德”源于《大学》一书中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三纲要领,“明德”,意为光明的品德。弼君公家塾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为两进三开间一天井布局。前后两进深空间用于教学,中间天井两边设立亭式连廊,又称“小中堂”。曾经,家塾是玉律村民接受教育的场所,1949年后还成为玉律第一所公立学校。如今,玉塘街道将其打造成文化宣传新阵地,为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墨香润玉塘”书法品牌学堂系列课程在这里举行。孩子们坐在古韵悠悠的场地,一笔一画反复练习,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曾氏弼君公家塾“墨香润玉塘”书法品牌学堂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