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刘仲健:用科研成果为深圳绿化建设提供支撑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09 人已围观

▲ 口述者:刘仲健
 口述时间 :2019 年 9 月 9 日下午 
 口述地点 :深圳市东华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刘仲健

1956 年出生于广东台山,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曾任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专门从事植原体病理学及园林和兰科植物的研究,发表了大量学术专著,特别是有关兰科植物的论文和著作。曾被评为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鹏城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大学毕业来深圳工作,到在深圳退休,我在这里奋斗了 30 多年。回首走过的路,我很庆幸当年做出的选择,很怀念努力打拼的岁月,很感激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我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相信深圳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刘仲健:用科研成果为深圳绿化建设提供支撑



1982 年大学毕业时赶上深圳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在大学接受的是创新型教育,和深圳的大环境非常吻合,所以就想到深圳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大学毕业后决定来深圳打拼

我出生在广东台山一个农村家庭,那时候条件不太好,记得我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下地干农活跟大人一起挣工分。庆幸的是当时我接受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不仅上了小学、初中,还读了高中。1974 年高中毕业后,我回村里担任生产队的会计,后来又担任大队出纳和生产队队长,这些经历为我后来从事园林管理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1977 年高考恢复后,当时很多农村人的一大梦想就是能考上大学,我也不例外。于是第二年我就参加了高考,当时跟农林相关的专业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稳健的选择,最终我考上了华南农学院(现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林业专业。我记得当年这所大学只招了 640 个学生,很幸运,我是其中之一。

上大学之前我就入党了,后来因为在学校表现优异,被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拼命汲取知识之余还提升了管理能力。1982年大学快毕业时我很纠结,不确定是继续攻读研究生,还是留校当老师,或者到社会上工作。当时正好赶上深圳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在大学接受的是创新型教育,和深圳的大环境非常吻合,所以就想到深圳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我们专业只有 50 多名毕业生,但全国近 300 个单位来要人,而深圳只有深圳市园林公司一个名额。也是机缘巧合,当时公司领导来学校考察时认为我各方面条件比较符合他们的要求,于是我们一拍即合。6 月份一毕业,我带了几箱书坐着绿皮火车来到深圳,那时深圳市园林公司刚成立不久,我是公司第一个大学生。

投身城市绿化建设

当时,深圳市园林公司主要负责公园建设和城市所有绿地建设,除了开发的道路和住宅区,其他大部分归园林公司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刚开始我在路树队工作,那时深圳所有道路还没有开始搞绿化建设,我一个人带着两个临时工正式开始这项工作。最早我们在罗湖区的新园路上种植了一批秋枫树,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绿化建设的第一批行道树,相当于我们参与种下了深圳城市绿化的第一棵树。尽管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多次改造,但这条路的行道树还是保留到了现在。

除了新园路,我们又陆续对建设路、和平路等进行了绿化建设。同时,我们还开展深圳市第一个公园—荔枝公园的规划和植物园的选址以及梧桐山风景区的规划。后来,我们路树队增加到 6 个人,单位就给我们在蔡屋围村租了套农民房,吃饭、住宿、办公都在一起。那时候深南大道还没有修好,深圳大剧院还没有开建,附近都是菜地、鱼塘。从建设路到深南大道,我们慢慢把城市绿化建设干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放下专业知识,带了几个路树队的小伙子,自发自费采集植物标本并完成鉴定,然后整理出深圳第一份植物名录。这也是深圳的第一次植物资源调查,当时深圳的荒山裸露率是比较高的,没有完好的森林林分结构。但经过这么多年的绿化建设,荒山生态都恢复得非常好,说明深圳的绿化建设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