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综合 经济综合

扫码关注

建设创新市场助力中国双创步入新能级

作者:王京生 来源:《创新市场论》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12 人已围观

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位居第17位,首次进入全球前20名,2019年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排在第14位。我们发现,创新在我国呈现四大趋势:正在从政府推动转入市场主导,正在从政策驱动转为价值引领,正在从本土创新走向全球创新,正在从数量为主转向质量优先。

中国创新市场初步形成,呈现出以“试验发展创新市场”和“应用研究创新市场”为主体,以"基础研究创新市场"为辅的多层次创新市场。但当前我国在创新市场发展道路上,面临着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依然不足、顶尖人才匮乏,产学研合作中缺乏促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有效机制,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依然较弱,创新主体确权意识薄弱、创新市场竞争性不足、创新市场国际化程度较低以及创新市场保障体系不强等问题。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的可持续,就要继续繁荣壮大创新市场。建设创新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创新创业优势,通过创新市场的培育和完善,以市场机制为双创注入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探索构建创新市场,充分激发各级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形成更有效率的市场激励机制,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要素市场,打造更加适宜的创新制度环境,将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助力,为实现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可以落地的现实抓手。探索构建创新市场,打造多层次创新市场,将促使三大创新市场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充分调动创新要素活跃度,让各种创新要素顺畅地汇集、交易、培育、转化,弥补基础研究能力不足短板,为中国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推动全国创新能级提升。

建设创新市场必须针对创新要素精准施策。培育壮大创新市场,一是实现创新的市场化,使其与政府这只手相互配合,把创新资源更好地调动起来;二是实现创新的便捷化,使创新成果的交易、转化更为便捷和迅速:三是实现创新的法治化,使知识产权确权主体和转化主体建立明晰法律关系;四是实现创新的全球化,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尤其要针对人才、资本、科技基础、制度、文化等创新要素精准施策,一是培育更有活力的创新主体队伍,如加大对民企创新的支持,更好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力量,大力吸引国际高端创新力量;二是形成更有效率的市场激励机制,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切实降低企业负担,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体系;三是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要素市场,如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集聚全球创新人才,发挥资本对创新的催化剂作用;四是打造更加适宜创新的制度环境,如营造世界一流的创新文化,更好推动"放管服"改革,构建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等。

建设创新市场造就中国创新全球引领地位。建设创新市场要扬长补短、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中国优势,造就中国创新在全球的引领地位。中国在赶超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巨大的成果,为我们加强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投入等的“规模优势”;中国重视教育,人才总量和创新水平提高得很快,拥有智能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工程师红利”,每年毕业几百万名理工科学生,储备了大量工程师人才;中国形成了以供应链为核心,加上物流和生产的制造业生态,可以加速研发向产品化转化的过程,在规模量产时又可以极大降低制造成本。另外中国人既聪明又勤奋,吃苦耐劳,还有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可以集中资源搞科技创新。在建设创新市场过程中,只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更多补足基础创新短板,势必促进中国创新更大进步,迈进全球创新的前列。

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考。人的本质在于他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也就是他的狭义的产权,创造者主权是人的天然权力、基本权力。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不断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市场条件的历程。新时代. 创造的权力变得尤为重要。一个地区创新市场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激发程度;一个国家创新市场的发展范围和水平,决定着一国在国际上的创新分工与创新能力。让每个人拥有并尽情释放改善所处环境、让世界更美好的创造权,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