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汽车制造创新谷 深汕发展先行地(鹅埠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编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 : 深圳 78 街“全景画像”. 深汕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4-12-31 人已围观
▲鹅埠街道位置示意图
跨越千载,感受鹅埠的历久与弥新
千年商埠——鹅埠的历史脉动。鹅埠历史悠久,早在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海丰县建制时就有鹅埠,至今已有约1700年。但由于地远人稀,那时鹅埠的社会、经济、文化都难以得到较好的发展。直至南宋,中原人口南迁,加上面临南门海,航道直通大海,海上航运日渐兴起,鹅埠才真正得以发展。到明朝时,鹅埠已成商贸繁华之地。南门海码头上渔船、货船来往频繁,桅杆林立,各类店铺、客栈汇聚于此,人马喧嚣,川流不息,形成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的商埠,故称“鹅埠”。鹅埠是海丰西部关口,为东西交通要冲,有“西关”之称,属海丰西部边陲军事重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如今,鹅埠被定位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先行区、起步区,也是“鹅埔岭”历史文脉的一种延续。
革命熔炉——鹅埠的革命底蕴。时间流转到1921年,被誉为“农运大王”的彭湃回到家乡海丰县,“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当时,刘高、陈义、刘克礼、刘志远等进步人士在彭湃的影响下,先后在鹅埠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农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使得长期处于军阀压迫下的鹅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革命景象。“即使我牺牲了,还有后来人。我若一息尚存,一定要为革命奋斗。”这是时任两广团省委代书记的刘志远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广州南石头监狱时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一息尚存,一定要为革命奋斗”,这既是刘志远同志不变的革命初心,也是千千万万鹅埠儿女的真实写照。在革命年代,鹅埠的党员们送情报、当向导、掩护部队、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活动,为党和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先后有67位优秀党员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国防建设中献出了宝贵生命,被评为烈士,鹅埠也被评为革命老区,留存下了“鱼街打铁炉店”大革命时期农会旧址、“东寨陈氏祖祠”苏维埃政权办公旧址、“崩溪坝、九度水”农军阻击蔡腾辉入侵的战场等革命遗址。
破茧成蝶——鹅埠的发展崛起。当历史的车轮迈入2008年,对鹅埠而言,这是一个发展的转折点。这一年,广东开始实施“腾笼换鸟”和“双转移”战略,山海相望的深圳、汕尾开始携手共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蓝图,两地首个共建的产业转移平台——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就此诞生,选址定在了鹅埠。从那年开始,在深圳、汕尾牵领下,鹅埠这个隐藏在山海间的小镇,虽流经了千年岁月,却仿佛幻化为破茧的幼蝶,一次次在悬蛹里蓄力、振翅,积蓄着蝶变重生的力量……10多年来,北大医院深汕门诊部在这里拔地而起,深汕大道、通港大道从这里通达四方,深圳标准的南外学校与实验学校书声琅琅,比亚迪的厂房机器轰鸣,一幅幅现代化新城的画卷缓缓展现……鹅埠正在以崭新的面貌拥抱新的开始。
翠绿乡野,领略鹅埠的美丽与富饶
山水交融,自然画卷。鹅埠地处海丰县西部丘陵地区,四面环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境属赤石河流域,呈丘陵地貌特征。山岭主要分布在街域边缘,其中狮山最为著名,位于鹅埠街道和小漠街道交界处,登高可远眺红海湾内的芒屿、鸡心石、江牡岛、遮浪半岛等胜概,一览鹅埠街道全景,风光秀丽无限。山脚为赤石河入海口,山海相依、天水一色,美景尽收。旭日东升时,山脚海域金光闪闪,随着微风泛起道道浪花,状若“狮子戏球”,这座山因此而得名。水美村后山至狮山路段有一条水美登高徒步绿道。绿道一侧为山,一侧为山涧溪谷,连片的翠竹夹道欢迎游客,水声潺潺,原生态之美扑面而来。沿路向上,穿过灌木杂草,爬至高处,可见一片斜坡草坪上有一间白色小屋——载背水库,一棵迎客松伫立旁侧。水库下方有一处山谷,群山环抱,郁郁葱葱,鸟鸣声、溪水声愈发清晰,恍如与世隔绝。沿道登顶,可见零星果园与遮天树荫,树根虬结,缠绕众多大石,本地村民称之为“结石”。山顶水美村与西南村交界处三湖輋留有一块原生大石头,其形似鹰嘴又似雄鸡,本地村民称之为“鹰嘴石”“鸡公石”。鹅埠街道主要河流为南门河(古称南门海),是赤石河二级支流,全长约10千米,由若干小河溪呈树状汇集而成,自西向东流入赤石河。明清时期,南门河还称南门海,海上建有码头,停靠渔船、货船100多只,桅杆林立,来往频繁,货物汇集,商贸繁盛。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后来由于地势演变,南门海被冲积成沙滩,再变成农田,曾经可供货船航运的海岸也变了一条小河流,小孩子都能蹚水走过。地形虽变,鹅埠人仍习惯称此河为南门海,再后来换称为南门河。
▲水美登高步道
乡村风貌,产物丰盈。鹅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显著,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拥有沙泥田、砂质田、泥田、冷底田、中油格田、白鳝泥底田、赤红砂泥地、花岗岩赤红壤等多种土壤,培育出了软糯甘甜的黄皮枣、饱满多汁的香炉桔、香甜可口的糖心菠萝等多种特色农产品。其中产于西南村的糖心菠萝最具盛名。西南村的黄泥沙土壤通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再加上气候等因素,孕育出了肉质金黄、蜜汁满溢、口味极佳的糖心菠萝。糖心菠萝外皮坚硬,呈黄褐色,果肉外软内脆,鲜嫩多汁,从中间切开,可以看到糖分堆积结晶后形成的“糖心”,轻轻咬上一口,如蜜的汁水在口中溢满,清爽香甜,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鹅埠西南村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菠萝,至今已有50多年种植历史。深圳博物馆藏品中就有一张西南村果农采摘菠萝的老照片,述说着20世纪70年代西南村每家每户种植菠萝的盛况。村民刘瑞卿说:“我当时为我们村的菠萝产业引以为豪,70年代几乎每家每户都在种菠萝。”跨越时空,山海依旧。如今,这片承载着乡愁与希望的田地,正乘着深汕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的春风,在“一村一品”的特色旗帜下,将糖心菠萝的声誉传遍四方,让村民们共享繁荣硕果,生活日渐富裕,也如菠萝般甘甜。
▲20 世纪 70 年代西南村果农采摘菠萝
很赞哦! ( )
下一篇:烟火味:以万家灯火点亮品质梅林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