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科学 > 科学综合 科学综合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
作者:吴定海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年鉴(2022) 责任编辑:chen 2023-12-27 人已围观
(一)基地简介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始于1984年,2005年正式成立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季羡林先生为中心首席顾问。2011年获授“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9年获授“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0年被评为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021年被评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试点)。
中心为中国最重要的印度研究机构之一,闻名中外,在印度政界、学界享有声誉。中心建有“谭云山中印友谊馆”,是世界上唯一馆藏谭云山文献馆。中心先后开设印度文化概要、印度视觉艺术、印度文化遗产赏析、《摩奴法论与印度社会》等十多门课程,出版《梵典与华章》《中国印度诗学比较》《季羡林评传》《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印度文化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印度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一带一路”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兼论中国印度的历史担当》等30多部著作。中心成员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研究项目7项。
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尼赫鲁大学、印度拉贾格里社会科学院、印度中国研究所(新德里)、观察家基金会(孟买)、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等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中心成员多次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香港卫视、深圳卫视、《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画报》等主流媒体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专访。和我国驻印度使馆、印度驻华使馆保持工作联系。
(二)基地研究特色
1.成果多,咨政佳,获领导人调阅。中心成员从事印度研究数十年,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常年为外交部亚洲司、国家社科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省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厅等提供咨政报告和咨询服务。
郁龙余、蔡枫等人合著的《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郁龙余、刘朝华合著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获中国出版协会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奖图书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9),并签订了外文出版协议,其英文版、印地文版入选2016年国家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2016)。郁龙余、黄蓉等人合著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印度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为《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丛书分册,丛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2018)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9)。郁龙余、蔡枫等人合著的《中国印度诗学比较》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郁龙余、朱璇等人合著的《季羡林评传》出版了英文版(2018年)和印地文版(2018年),其中印地文版入选2016年国家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郁龙余等人合著的《印度文化论》与印度出版社签订了英文版、印地文版出版协议(2016)。
2.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中印文化关系、印度文学、印度哲学、印度宗教等。中心研究人员目前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先后主持和参与4项国家社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专案子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博士点项目子项目;1项文化部项目。
3.与国内外一流印度学研究机构密切合作。中心长期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印度文学研究分会、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甘地与印度研究中心、云南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印度学主要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孔子学院总部等单位与机构建有良好关系。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印度尼赫鲁大学、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印度观察家基金会(孟买)、印度中国研究所、印度拉贾格里社会科学院、印度安贝德卡尔大学、印度ManibenNanavati女子学院、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等高校和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和《合作协议书》。与德国格丁根大学印藏学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纽约新校大学印中研究中心等国际印度学主要研究机构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作为中国南方印度学研究重镇,引起中外学界、印度政府部门和中国政府部门的重视。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可谓“名声在外”,鸿儒硕学慕名而来。许多著名学者慕名访问中心,如2005年印度总理经济顾问契特教授访问深圳大学并被聘为深圳大学名誉教授;2008年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琪访问深圳大学;2010年印度对外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席凯伦·辛格博士访问深圳大学并被聘为深圳大学名誉教授;2011年国际梵学泰斗夏斯特里先生访问印度研究中心;2016年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席和印度国际文化研究院院长洛克希·金德尔访问深圳大学并被聘为深圳大学名誉教授。自2005年以来,中心举办10多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多次接待印度国家级舞蹈团和艺术团到深圳大学演出和展览。
(三)基地负责人简介
郁龙余,1946年4月出生,上海人。教授,国际著名印度学家。现任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印度文学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2016年12月1日获印度总统慕克吉颁授的“杰出印度学家奖”。2020年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项一等奖、一项三等奖。
196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印地语专业学习,1970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调入深圳大学中文系,历任深圳大学国际文化系副系主任、中国文化与传播系主任、首任文学院院长以及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留学生教学部主任等职务。曾兼任深圳大学特区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等。
研究方向:印度文学、中印文学比较,中印文化关系,中国印度学,印度汉学(中国学),大国与大国学术,“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要学术成就:出版《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中国印度诗学比较》[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中文版、英文版、印地文版)[中国出版协会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奖图书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季羡林评传》(中文版、英文版、印地文版、泰米尔文版)、《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印度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丛书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一带一路”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兼论中国印度的历史担当》等专著及编著30部,在《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文史哲》《深圳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翻译印地语文学等著作35万字,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项。曾承担《中西文化交流史》《东方文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印诗学比较》《中印文学比较》等课程。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印度学研究”。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始于1984年,2005年正式成立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季羡林先生为中心首席顾问。2011年获授“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9年获授“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0年被评为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021年被评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试点)。
中心为中国最重要的印度研究机构之一,闻名中外,在印度政界、学界享有声誉。中心建有“谭云山中印友谊馆”,是世界上唯一馆藏谭云山文献馆。中心先后开设印度文化概要、印度视觉艺术、印度文化遗产赏析、《摩奴法论与印度社会》等十多门课程,出版《梵典与华章》《中国印度诗学比较》《季羡林评传》《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印度文化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印度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一带一路”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兼论中国印度的历史担当》等30多部著作。中心成员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研究项目7项。
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尼赫鲁大学、印度拉贾格里社会科学院、印度中国研究所(新德里)、观察家基金会(孟买)、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等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中心成员多次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香港卫视、深圳卫视、《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画报》等主流媒体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专访。和我国驻印度使馆、印度驻华使馆保持工作联系。
(二)基地研究特色
1.成果多,咨政佳,获领导人调阅。中心成员从事印度研究数十年,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常年为外交部亚洲司、国家社科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省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厅等提供咨政报告和咨询服务。
郁龙余、蔡枫等人合著的《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郁龙余、刘朝华合著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获中国出版协会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奖图书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9),并签订了外文出版协议,其英文版、印地文版入选2016年国家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2016)。郁龙余、黄蓉等人合著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印度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为《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丛书分册,丛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2018)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9)。郁龙余、蔡枫等人合著的《中国印度诗学比较》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郁龙余、朱璇等人合著的《季羡林评传》出版了英文版(2018年)和印地文版(2018年),其中印地文版入选2016年国家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郁龙余等人合著的《印度文化论》与印度出版社签订了英文版、印地文版出版协议(2016)。
2.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中印文化关系、印度文学、印度哲学、印度宗教等。中心研究人员目前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先后主持和参与4项国家社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专案子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博士点项目子项目;1项文化部项目。
3.与国内外一流印度学研究机构密切合作。中心长期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印度文学研究分会、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甘地与印度研究中心、云南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印度学主要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孔子学院总部等单位与机构建有良好关系。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印度尼赫鲁大学、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印度观察家基金会(孟买)、印度中国研究所、印度拉贾格里社会科学院、印度安贝德卡尔大学、印度ManibenNanavati女子学院、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等高校和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和《合作协议书》。与德国格丁根大学印藏学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纽约新校大学印中研究中心等国际印度学主要研究机构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作为中国南方印度学研究重镇,引起中外学界、印度政府部门和中国政府部门的重视。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可谓“名声在外”,鸿儒硕学慕名而来。许多著名学者慕名访问中心,如2005年印度总理经济顾问契特教授访问深圳大学并被聘为深圳大学名誉教授;2008年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琪访问深圳大学;2010年印度对外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席凯伦·辛格博士访问深圳大学并被聘为深圳大学名誉教授;2011年国际梵学泰斗夏斯特里先生访问印度研究中心;2016年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席和印度国际文化研究院院长洛克希·金德尔访问深圳大学并被聘为深圳大学名誉教授。自2005年以来,中心举办10多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多次接待印度国家级舞蹈团和艺术团到深圳大学演出和展览。
(三)基地负责人简介
郁龙余,1946年4月出生,上海人。教授,国际著名印度学家。现任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印度文学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2016年12月1日获印度总统慕克吉颁授的“杰出印度学家奖”。2020年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项一等奖、一项三等奖。
196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印地语专业学习,1970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调入深圳大学中文系,历任深圳大学国际文化系副系主任、中国文化与传播系主任、首任文学院院长以及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留学生教学部主任等职务。曾兼任深圳大学特区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等。
研究方向:印度文学、中印文学比较,中印文化关系,中国印度学,印度汉学(中国学),大国与大国学术,“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要学术成就:出版《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中国印度诗学比较》[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中文版、英文版、印地文版)[中国出版协会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奖图书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季羡林评传》(中文版、英文版、印地文版、泰米尔文版)、《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印度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丛书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一带一路”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兼论中国印度的历史担当》等专著及编著30部,在《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文史哲》《深圳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翻译印地语文学等著作35万字,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项。曾承担《中西文化交流史》《东方文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印诗学比较》《中印文学比较》等课程。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印度学研究”。
很赞哦! ( )
上一篇: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