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扫码关注

首页 > 文旅 文旅

  • 单鞭学

    非遗单鞭学

    单鞭学

    2023-05-24

    阅读更多
  • 两岸文化交流促成创办客家文化节

    非遗两岸文化交流促成创办客家文化节

    在推动深圳客家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的进程中,深圳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宏海一直是践行者和“领头羊”。

    2023-05-11

    阅读更多
  • 改革开放后客家艺术繁荣发展

    非遗改革开放后客家艺术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政府对包括客家山歌在内的客家文化一直给予关注与保护。早在特区成立之初,深圳就有“山歌社”一类的民间团体,开展了演唱客家山歌的文艺活动。其中,如张波良、邓维新、蓝远彰、廖虹雷等一类“老宝安”文艺骨干,以及余耀南、李慧嫣、何穗生、黄伟群等从梅州移居深圳的客家山歌老艺人等,活跃在当年的深圳客家民间艺术舞台上。

    2023-05-11

    阅读更多
  • 老宝安客家艺术话当年

    非遗老宝安客家艺术话当年

    深圳原住民中客家人占半壁江山。《宝安县志》载:“客家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客家人自古以来喜爱唱山歌。据“石岩客家山歌王”池官华回忆,深圳客家山歌渊远流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阳台山游击队就用客家山歌号召民众鼓舞斗志,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反动派。1949年后,深圳人以山歌形式歌颂党,歌颂毛主席,歌颂新生活,每逢节日就会搭起歌台,摆擂比赛。山

    2023-05-11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艺术创新

    非遗滨海客家的艺术创新

    原生态的客家民间艺术,素有土色土香的传统特色。如何在现代化城市进程中传承发展客家艺术?滨海客家的民间文艺家们立足本土,提出了“抢救原生态,精品留后代;创新原生态,吸引新一代”的理念,在继承传统和吸纳多元文化与现代审美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艺术创新实践。

    2023-05-11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新民俗风情

    非遗滨海客家的新民俗风情

    民俗是长期积累而约定俗成的民间活动,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变异。就滨海客家而言,随着“老客家”与“新移民”的交融汇聚,民俗文化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甚至内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民间技艺,也会移植到滨海客家。比如:坑梓镇引进了陕西腰鼓秧歌舞,成为当地节庆一大亮色;横岗镇为扩大对外开放和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国际标准舞和拉

    2023-05-11

    阅读更多
  • “非遗”文化与深圳新民俗

    非遗 “非遗”文化与深圳新民俗

    深圳是继北京之后,全国56个民族都齐全的城市。各民族中不少“特区寻梦者”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滨海深圳,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在众多的移民之中,有大批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带来了各地的“非遗”项目,诸如民间剪纸、内画、草编、皮影、面塑、蛋雕、泥塑等,使深圳民间文艺展示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多元风采。记得2020年之前,福田区市民中心广场每天晚上人头攒

    2023-05-11

    阅读更多
  • 深圳最早兴起“新民俗文化”

    非遗深圳最早兴起“新民俗文化”

    民俗是人类为了适应环境、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传承、重复采用的行为方式和文化现象。不同地区、民族和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所以,民俗文化既是传统和恒久的,又是发展和变化的。深圳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各地移民来到此地的创业史与融合史。成千上万的移民来到滨海深圳,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使这座城市具有“五方杂处,风俗不纯”的移民

    2023-05-11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九簋菜

    非遗客家民俗:九簋菜

    据客家文化研究学者刘丽川教授考证,沙栏吓村吴氏一族的饮食生活中,还有一件与深圳其他地区客家人不同的年节习俗——吃九簋菜。

    2023-05-11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酿蚝豉

    非遗客家民俗:酿蚝豉

    酿蚝豉是滨海客家代代传承、经久不衰的传统名菜。在客家话中,蚝豉的谐音是“好事”,吃了蚝豉意味着好事滚滚来。每年冬至过后,龙岗区园山街道西坑社区的客家人就会开始制作酿蚝豉。西坑村里每到年尾都会举办百家宴,每张桌上必有一道酿蚝豉,这是西坑人地道的年菜之一。

    2023-05-11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香肉宴

    非遗客家民俗:香肉宴

    客家人爱吃狗肉,深圳客家也不例外。客家谚语“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卖了棉被吃狗肉”,说的是狗肉不但滋补,而且特别香。焖狗肉的时候,香气四溢,即所谓“下巷焖,上巷香;村头焖,村尾香”。深圳辖下的观澜、石岩、龙华的狗肉,远近闻名,过去香港、东莞等地的食客专门开车过来品尝。

    2023-05-11

    阅读更多
  • 大笔架山:泼墨成云绘古今

    自然风景大笔架山:泼墨成云绘古今

    三水线峰坳相连,曲折起伏,似苍龙腾跃于山海。最高峰名笔架山,位于三杆笔与火烧天之间。为了同市区的两座笔架山(分别位于宝安、福田)相区别,通常被称作大笔架山。主峰海拔717米,为深圳第五高峰。山脊逶迤,三峰微凸,形如笔架。在大亚湾西北部哑铃湾畔,大笔架山如一道屏风横亘于深惠之间,山势雄伟壮观,风光幽深阔远。

    2023-05-05

    阅读更多
  • 大雁顶:百屿熨波天海间

    自然风景大雁顶:百屿熨波天海间

    如果有一座山,能让你一登再登,连续两天在同一条山路上往返,不仅不觉枯燥,反而收获不一样的感动,那就是秋天的大雁顶了。大雁顶地处大鹏半岛东南部,海拔约800米,为七娘山脉第二高峰。这个高度在内陆地区并不显眼,在海边却有一种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的感觉。

    2023-05-05

    阅读更多
  • 七娘山:谁架云梯绿野悬

    自然风景七娘山:谁架云梯绿野悬

    七娘山脉耸峙于大鹏半岛之上,主峰海拔位列"深圳十峰"第二。大鹏半岛号称"深圳保存最完好的生态净土",金黄色海滩与蔚蓝的大海融为一体,多座山峰并立,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76%。七娘山原名大鹏山,之所以称七娘山,是因为主峰由七个山头组成,逶迤铺展,错落有致,兀立于碧波之上,时有云雾缭绕,宛若七仙女出浴,婀娜妙曼。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客家大盆菜

    非遗客家民俗:客家大盆菜

    在深圳传统客家美食中,比较有名的是龙岗鸡、光明乳鸽、观澜狗肉,还有客家黄酒、茶果以及周边地区引进来的“八刀汤”,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客家大盆菜”。近年来,每逢过年或元宵,酒楼饭馆订制“客家大盆菜”的特别多。都说此菜寓意团圆兴旺,加上客家菜比较实惠,尤受大众消费所欢迎。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爱联白眉拳

    非遗客家民俗:爱联白眉拳

    客家人崇文尚武,辛亥革命前的庚子起义,孙中山就是团结会党人士,在三洲田客家人办的拳馆中培植武装力量。白眉拳是龙岗客家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拳术。白眉派功夫出自少林,是内家拳术,包括拳术基本功和气内功。第四代传人张礼泉有“南方七省拳王”的美誉,门下弟子遍布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云浮等地。民国时期,龙岗爱联新屯人李世强慕名到广州拜张礼泉为师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深圳舞麒麟

    非遗客家民俗:深圳舞麒麟

    麒麟是传说中的一种祥瑞神兽,也是深圳不少客家地区的图腾和吉祥物。舞麒麟在民间流传了好几百年,相传可以镇邪纳瑞,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活动,都要舞麒麟以示吉庆。清代新安县的观澜、黎围、龙岗等客家人聚居区历来崇尚武术,风行舞麒麟。“武”“舞”同源,这是几百年前随客家人从中原大地辗转迁徙到岭南来的民间舞,既有舞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又有武的强身健体功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龙岗舞龙

    非遗客家民俗:龙岗舞龙

    深圳龙岗逢年过节或喜庆日有舞龙的传统习俗。相传远古时候,龙王领着十条小龙出巡,在龙岗的上空,最小的那条龙被这里的旖旎风光吸引,便降落在当年八仙岭下的社坪岗。当地民众皆大欢喜,奔走相告,认为这是丰年盛世的预兆。“龙岗”便因此而得名。其余九条龙也在不远的海中降落,等待十弟,这便是香港九龙。后来,留在凡间的众小龙化为山脉,常葆青山绿水。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沙头角鱼灯舞

    非遗客家民俗:沙头角鱼灯舞

    鱼灯舞是深圳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由盐田沙头角沙栏吓村吴氏族人首创。它流行于盐田沙头角及香港新界等地,经过三百多年的历史沿袭,流传至今,深受当地人与广大群众喜爱。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龙岗皆歌

    非遗客家民俗:龙岗皆歌

    龙岗皆歌也是深圳客家山歌的一种,是旧时流行于龙岗地区的一种民间歌曲。深圳市文化局、市“非遗”保护中心主编的《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书中说:“龙岗皆歌在20世纪40年代已经在龙岗周边地区流传,50年代最为盛行。”深圳民俗学家廖虹雷先生在开展“非遗”项目调查时,走访了多位当地老人,得知皆歌最早是由民间“八音仔”乐队搞起来的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丰富多彩的山歌

    非遗客家民俗:丰富多彩的山歌

    考察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往往可以从当地的民间艺术去领略其风情。深圳客家民间艺术既保留山地客家的特色,又吸纳海洋文化、本地文化精华,从而具有“山风海韵”的特色。
    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市文化局曾组织收集出版第一部《深圳民间歌谣》,包括客家、广府、潮汕(疍家)等民系山歌,而客家山歌就占了百分之九十。深圳山歌丰富多彩,有石岩山歌、盐田山歌、九龙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甘坑客家凉帽

    非遗客家民俗:甘坑客家凉帽

    深圳客家人戴凉帽的习俗从北宋至今已有千年,据说是与大文豪苏东坡有因缘,雅称“苏公笠”。相传当年苏东坡被贬惠州,一日携爱妾王朝云至莳花园圃,为使爱妾不受风吹日晒,特制“中开一空(孔)”的竹笠给她用,令王朝云头上的发髻向上通过时不受障碍。自此,惠州、东莞一带的妇女都争先效仿。深圳的甘坑、大鹏、福田等地过去都有凉帽制作,最负盛名的还是龙岗区布吉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大万祭祖

    非遗客家民俗:大万祭祖

    客家人是多神崇拜者,同时又信奉祖先崇拜,非常看重祭祀祖先英灵。位于深圳坪山区的大万世居,是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由来自广东五华的曾氏族人于乾隆年间兴建,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每年正月初二举行的祭祖仪式,业已成为极具深圳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活动。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大鹏太平清醮

    非遗客家民俗:大鹏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属道教一个传统仪式,也是一种民间习俗。历史上,深圳东部的大鹏、坪山、南澳等地均有打醮的习俗,打醮的地点多设在天后庙、关帝庙或谭公庙前。

    2023-04-26

    阅读更多
  • 客家民俗:天后宝诞祭典

    非遗客家民俗:天后宝诞祭典

    在深圳客家人的信仰中,“天后”海神是具有崇高地位的神灵,天后宝诞祭典亦是深圳、香港沿海居民最重要的节庆活动。

    2023-04-26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