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扫码关注

首页 > 文旅 文旅

  • 滨海客家的深圳故事

    非遗滨海客家的深圳故事

    历史证明,每当民族危难之际或转折关头,客家人都能挺身而出,敢为人先,创造奇迹。三百多年来,滨海客家人在最艰苦动荡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经历了复界垦殖、九龙海战、李朗开放、庚子首义、东纵抗日、蛇口试管这六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从中演绎出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深圳故事,折射出滨海客家人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独特贡献。

    2023-04-14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开枝散叶,走向世界

    非遗滨海客家:开枝散叶,走向世界

    以清政府“复界”政策落地为标志,“滨海客家”逐渐形成。大批滨海客家人也随后迁徙到海外,遍及“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大批深圳客家人以契约华工或亲邻戚友契带等方式“下南洋”打工。同时,很多曾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客家人为了逃避清政府的迫害,流落到海外各国成为华侨。

    2023-04-13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人:香港神话,深圳崛起

    非遗滨海客家人:香港神话,深圳崛起

    清末发生在广府西路的“土客大械斗”,历史性地改变了沿海客家人的分布格局。咸丰六年至同治六年(1856—1867年),震惊中外的广府西路“土客大械斗”案持续了12年,席卷整个广东西部,总计死伤人数超过100万。为调解土著人与客家人的矛盾,广东省政府划出赤溪厅为善后区,解决了部分客民问题。此后,又筹集若干善款,按照成年人每人八两,未成年者每人四两的标准,分给

    2023-04-13

    阅读更多
  • 新安客家人“十约”墟市联盟

    非遗新安客家人“十约”墟市联盟

    随着在迁徙地的定居、扎根与融合,滨海客家人的商业基因与合作联盟的意识被不断激发出来。墟市联盟“十约”的成立,是客家人走向联合与崛起的标志性事件。这一过程被19世纪在沙头角的传教士韩山明和韦永福原样记录了下来。其中,韦永福在1853年写的工作报告长达万余言,生动描述了滨海客家村落的日常生活以及客家人逐步走向联合的过程。

    2023-04-13

    阅读更多
  • 坑梓黄氏,创业传奇

    非遗坑梓黄氏,创业传奇

    在建立特区前,深圳人口中60%为客家人,“坑梓黄”是其中的大姓,一度发展到占坑梓人口的80%。康熙三十年(1691年),黄朝轩打发长子黄居中带领三个儿子到坑梓发展。作为农民,他们很快将大量土地集中到自己手里。但家族人口增加并不很多,如到第三代黄昂燕带领家人入住新乔世居时,连丫鬟在内才18口人。地多人少,也请不到足够的人工,春插往往不能按时完成,“这边该耘

    2023-04-13

    阅读更多
  • 龙岗中心,客家复兴

    非遗龙岗中心,客家复兴

    滨海客家的中心在深圳龙岗。“复界”后的客家大迁徙运动,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形成了以深圳为中心的滨海客家,而在深圳,又以龙岗为核心。滨海客家中心的形成,有三大标志性的文化特征:

    2023-04-13

    阅读更多
  • 合建围村,立足扎根

    非遗合建围村,立足扎根

    村庄的建立既是移民立足的保障,又是安居乐业的标志。对新安客家村庄建立影响最大的是海盗和海风。自明朝以来,新安县饱受海盗蹂躏之苦,史志对海盗侵扰带来灾难的记载比比皆是。新安县近海,频仍的风灾也对村落建筑产生影响,许多村落以高墙环卫,对里面的瓦房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新安客家民居出现了城堡式围屋。新安典型的客家村落,有不

    2023-04-13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的迁徙路线 :向南向南,奔向新安

    非遗滨海客家的迁徙路线 :向南向南,奔向新安

    客家人是一个“在路上”的民系。清初政府的“复界招垦”,令闽粤赣,尤其是嘉应州(今梅州)、潮州、惠州等地的客家人蜂拥而至,向新安县进发,向沿海延伸,为客家民系打开一个难得的出海口。他们开基创业后,为追求梦想,不少人又从这里出发,播迁至五洲四海,其迁徙的脚步从未停歇。

    2023-04-13

    阅读更多
  • 什么是“滨海客家”

    非遗什么是“滨海客家”

    应该指出,“滨海客家”命题的提出,首先是以客家学创始者罗香林先生的理论为基础。

    2023-04-13

    阅读更多
  • “滨海客家”命题的缘起

    非遗“滨海客家”命题的缘起

    1985年,杨宏海从嘉应师专调到深圳市文化局,负责文化调研工作。作为来自客都梅州的客家人,他发现深圳客家人的祖辈大都来自梅州,两地客家文化有不少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梅州是山地客家,传统儒家文化特质比较明显。深圳是滨海客家,在地理位置、思想观念、民俗文化等方面都有比较独特的一面。比如民间歌谣,梅州拥有富有特色且比较单一的客家山歌,而深圳

    2023-04-13

    阅读更多
  • 深圳客家研究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非遗深圳客家研究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深圳客家研究的主要机构有:

    1.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与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脱胎于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创办于1987年)。从事客家文化

    2023-04-13

    阅读更多
  • 方兴未艾的深圳客家研究

    非遗方兴未艾的深圳客家研究

    深圳客家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前比较薄弱,主要是由当地文化界人士做一些零星的文史整理工作。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才引进与学术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深圳客家研究方兴未艾。

    2023-04-13

    阅读更多
  • 『客家学』的新思考:梅州客家研究的历史回望

    非遗『客家学』的新思考:梅州客家研究的历史回望

    三百多年前,因清朝“迁海复界”,大批客家人“盛向滨海迁徙”,涌向新安县。他们耕山耘海,奋力创业,“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客家人有了自己的新家园。三百多年后,深圳经济特区创办,更大规模的移民潮“盛向深圳迁徙”,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于是,深圳成为举世瞩目的新移民城市,“客家学”也就有了新课题。

    2023-04-13

    阅读更多
  • 深圳四大名墟调查研究

    历史建筑深圳四大名墟调查研究

    深圳地处南中国海之滨,椰风海韵,细浪白沙,景色怡人,历来被视为“华夏南大门,边陲风景线”。自东晋以来,深圳在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及海防军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在深圳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自秦之后,包括深圳地区在内的百越族已统属封建中央集权王朝。汉代在深圳已有盐官之设。在南头、西

    2023-03-30

    阅读更多
  • 文化强市的深圳如何保护中英街的历史文化——深圳市中英街文化保护现状调查

    现代文化文化强市的深圳如何保护中英街的历史文化——深圳市中英街文化保护现状调查

    中英街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主义者“展拓”“新界”的产物。中英街保存着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和英国殖民者留给中国的深深的耻辱和伤痕,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中英街“火”的是经济,而不是文化。通过对沙头角中英街的参观及访问,对深圳市民对中英街历史文化了解程度的一系列调查,就如何保护中英街的历史文化提出一些可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呼吁更多的

    2023-03-30

    阅读更多
  • “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

    现代文化“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

    “锦绣中华”是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兴办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坐落在风光绮丽的深圳湾畔。它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实景微缩景区,占地450亩,分为主点区和综合服务区两部分。“锦绣中华”的82个景点均是按它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布置的,全园有如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这些景点大多按1∶15建造,可以分为3大类:

    2023-03-28

    阅读更多
  • 版画:中国美术史上的独特篇章

    现代文化版画:中国美术史上的独特篇章

    位于深圳观澜的“版画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古村落。村落依山傍水而建,排屋形制,水塘、古井、宗祠、碉楼,古色古香,蕴含着独特的客家风情。村子被参天大树环抱,椰树、芒果树、榕树等亚热带植物成片相连,风光怡人,一派静谧安详的气象。

    2023-03-28

    阅读更多
  • 观澜碉楼

    历史建筑观澜碉楼

    深圳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碉楼群,是观澜碉楼,至今尚有114座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碉楼。年代最早的建于清代嘉庆到道光年间,距今有250多年历史;年代最晚的建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其中一座8层近30米高的碉楼“成昌楼”,在层数和高度上都堪称深圳碉楼之最,为200多年前一个陈姓大户人家所建。

    2023-03-28

    阅读更多
  • 深圳:极具移民色彩的文化熔炉

    现代文化深圳:极具移民色彩的文化熔炉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以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它的海域是南海的一部分,也是辽阔的太平洋的一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深受港台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深圳又是一个移民城市,而其移民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岭南文化辐射区域的人;当然,来自长江、黄河流域等地的

    2023-03-27

    阅读更多
  • 深圳南坑建设“国际社区文化”的创新与启示

    现代文化深圳南坑建设“国际社区文化”的创新与启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和谐社会的建设范围,可谓大至世界的和谐,小至社区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尊重、沟通无碍是和谐的根基。

    2023-03-22

    阅读更多
  • 深圳民间文艺团体现状及发展研究

    现代文化深圳民间文艺团体现状及发展研究

    近年来,伴随深圳市政府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圳民间文艺团体数量快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作用发挥日益明显,已成为推动深圳社会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相对深圳改革开放的大局,民间文艺团体总体发育水平和作用影响仍显滞后,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发展思路,促进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和作

    2023-03-22

    阅读更多
  • 街头艺术——群众文化工作的薄弱点和着力点

    现代文化街头艺术——群众文化工作的薄弱点和着力点

    本文所说的街头艺术是指以街头为主要场所(包含街头、市民广场、公园、居民社区广场及商业场所的室内大厅等公共空间),以群众自发参与的个人或若干人自由组合为主(某些时候也有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参与)的动态视听艺术表演和静态造型艺术展示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有:街头歌咏活动、街头器乐表演、街头戏曲表演、街头舞蹈表演(街舞、扭秧歌、国标舞、拉丁舞,健

    2023-03-22

    阅读更多
  • 弘扬中华文化 共建精神家园

    现代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共建精神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宏大视野。一切哲学思考都凝聚着历史的、民族的记忆。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蕴涵着博大的人文精神。文化是人的心灵依靠,是人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对中华文化进行继承、发展和创新,对于建设我们的精

    2023-03-22

    阅读更多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结海外侨胞的精神纽带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结海外侨胞的精神纽带

    深圳是著名的侨乡,多年来,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魂牵梦萦祖国,千里跋涉回乡省亲,这里固然有亲缘血脉的关系,然而植根他们心灵深处的还有悠久的中华文化,凝聚在他们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结。

    2023-03-21

    阅读更多
  • 深圳民间祭祀文化探析——以“下沙祭祖”等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

    非遗深圳民间祭祀文化探析——以“下沙祭祖”等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

    “辞沙”祭妈祖大典、下沙祭祖习俗和大鹏追念英烈习俗是深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三者的祭祀内容、祭祀对象、祭祀程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追思先民乐施善举,造福子孙后代,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现实功能。本文就这三个项目的内容、形式、特征、意义及其价值等作初步分析,请方家指正。

    2023-03-21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