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扫码关注

“乡”聚百万逐梦人 “腾”飞未来科技城 (西乡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编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 : 深圳 78 街“全景画像”. 宝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4-12-30 人已围观

▲西乡街道位置示意图

历久弥新:千年天风海雨映照下的往古来今历代西乡人离开家园到南头,向西回望即为故乡,便留下一句口口相传、饱含对故土眷恋之情的诗句“西出南头是故乡”。这里,沐浴着南海的天风海雨,承载着千年历史风云,既有农耕的勤劳智慧,又有商贸的开放视野,无数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历史,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在这片土地上奋斗、拼搏的“新深圳人”。

百年庙会,遗韵悠长。北帝“三月三”庙会作为深圳规模最大的传统庙会,是为庆贺北方真武玄天上帝诞辰而举办的当地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传说明朝永乐皇帝非常崇尚北帝,因此当时对北帝的崇拜相当兴盛,而西乡的北帝庙会也正是起于明朝,至今有500余年历史,从盛大的“庙会大巡游”到“阿公赐烧肉”、千岁盆菜宴,每项活动都是对非遗的传承和创新。

▲千岁盆菜宴

当春日的暖阳洒满西乡,庙会便在一阵阵锣鼓声中拉开序幕。在西乡步行街上,色彩斑斓的醒狮在人群中穿梭跳跃,仿佛带着古老的祝福唤醒沉睡的大地;麒麟舞队踏着欢快的节奏,每一步都踏出吉祥与希望。身着各色服装的人们,手持彩旗,抬着北帝神像,缓缓行进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两旁是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地道小吃,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四周是一片欢声笑语。夜幕降临,上千张圆桌依次铺开,每桌都摆放着巨大的盆菜,装得满满当当,白切鸡、扣肉、油焖大虾、炖萝卜等本地经典食材层层叠叠,色彩斑斓。和很久不见的亲朋好友一起品尝盆菜,互道一声吉祥的问候,共话家常,暖暖的烟火气在现场升腾,那份温馨与和谐,仿佛穿越了时空,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三月三”庙会大巡游

如今“三月三”庙会不仅是深圳规模最大的庙会活动,更成为展现岭南文化的窗口,每届庙会平均吸引200万市民游客参与,网络曝光量达7.3亿。庙会于2014年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2年5月成功入选第八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英杰辈出,灵秀钟聚之地。西乡是一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大地,现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共32处。绮云书室、锦庭书室、文昌阁文脉相连,王大中丞祠、郑氏宗祠门名通德,处处留存和记录着西乡先烈的壮举,传颂着革命先辈的辉煌。

矗立在巡抚街的王大中丞祠,记载着为民请命的“耿耿丹心”,据《广东通志·名宦志》记载,清康熙年间实行禁海政策,宝安沿海地区百姓深受其苦,时任广东巡抚王来任向朝廷呈递《展界复乡疏》而被革职,王来任辞世后,西乡先民修建了这座祠堂以纪念这位为民请命的官员。

绮云书室是深圳规模最大的私人书室建筑,修建之初是郑氏家族的习艺之所,从绮云书室走出来的郑毓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法学博士、女性律师。自幼在绮云书室的墨香中成长,郑毓秀展现出超越时代的勇气与智慧。5岁那年,她毅然拒绝缠足陋俗,迈出反抗封建礼教的第一步。14岁时,她更是大胆写信,解除了与两广总督之子的婚约,展现出独立自主的非凡勇气。为追求救国真理,1920年12月,郑毓秀带领中共早期党员刘清扬等20名女生赴法留学,在异国他乡,她与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中共早期党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生活中对勤工俭学的学生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郑毓秀年少离乡,求学京津,负笈重洋,奔走国是,却始终珍视故乡家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数度回乡探视,正如其在《来自中国的少女》中所写那般:“我想,我家这座大宅院,不妨看作是中国自身状况的一个象征符号。那些对中国一无所知的异邦人士认为,我们的国家衰老腐朽、破败不堪,但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灵魂是完整的。”

一座铁仔山,半部西乡史。西乡,以山为骨,铁仔山横亘在西乡街道中部位置,宛如西乡之“脊梁”。当第一缕阳光从东方照下,洒在郁郁葱葱的林间,铁仔山在晨曦中渐渐显露它的雄姿。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聚焦在山脚的一处断崖之上,在这里变得斑驳,阴影与光亮交错,平添了几分神秘。谁能想到,一处大型墓葬群居然藏身于这一城市公园之中。1983年,在铁仔山山脚的断崖上惊现三座古代砖室墓,出土了东汉熹平四年(175年)纪年砖、东汉人头印纹砖等一批重要文物。考古队持续的保护性挖掘,揭开了这里尘封已久的历史,汉、晋、南朝、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墓葬逐渐显露出来。这里也是目前环珠江口地区所发掘的墓葬最多、延续时代最长、出土文物较丰富的大型平民墓葬群,被评为“2000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之一,2008年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铁仔山古墓群出土文物汉人面纹砖

铁仔山古墓群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不仅仅是一处墓葬集中地,更是中华文明开放融合、深圳包容发展的生动例证。历史上,自秦平定岭南“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开创了中原黎庶向岭南移民的先河,汉武帝平定南越则是中原汉族人民向岭南的第二次大移民。而铁仔山古墓群的发掘以实物资料证实了这一民族的迁徙历史和南北文化的传播融合,记录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轨迹,早在两汉时期,深圳就已融入中原文化体系。这一古墓群,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迁徙和融合,也见证了深圳自东汉至清代1700多年间的发展。

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如今已蜕变成为深圳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中的独特存在。现在的西乡,拥有全市最多的90个城中村,错落有致地镶嵌在街道的各个角落,狭窄的巷弄、热闹的市井生活、亲切的邻里关系,共同构成了西乡城中村独有的风情画卷。西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包容的文化氛围,成为众多“深漂”心中的“来深第一站”,吸引了百万人口在此聚居。每天清晨,当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从城中村中走出,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时,西乡便展现出了它最为生机勃勃的一面。人文历史滋养了城区的内在气质,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西乡,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务实创新的精神,让传统文化因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一座古今辉映的千年小镇正在现代化新征程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