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平湖大围
作者:深圳百科 来源:深圳百科 责任编辑:chen 2024-03-01 人已围观
类别名称:纪念地旅游景点 纪念地
地名代码:44030700825110000003
地理位置:平湖大围位于平湖街道平湖社区松柏村。
平湖大围为刘氏家族聚居地。中原战乱后,岭南成为南迁的避风港,而广东南雄珠玑巷就是南迁的重要中转站。据《平湖村志》记载,平湖大围先祖从北方迁至珠玑巷,再迁至东莞城,后迁至深圳丹竹头,最后到平湖,由一世祖达宗于宋代中期开基立业。平湖村人才辈出,前后至少有5人成为举人或贡生。
随着刘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刘氏后人在平湖已建立起多个村落,同时建有3个刘氏宗祠。由于祠堂年久失修,于是平湖刘氏宗亲决定集资重修宗祠,并将3个刘氏宗祠合而为一。2004年重修完毕,成为联系海内外刘氏族人的纽带。祠堂位于大围东南角,为三进三开间二天井之砖瓦木结构,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面宽10.8米,进深40米。有前殿、左右厢、前廊、中殿、后廊、后殿等,功能齐全、布局严谨。正门额书“刘氏宗祠”,檐口所饰人物花鸟壁画木刻精美。梁架为穿柱造,脊饰博古、灰塑等。大门两侧是“德培兰桂,馨荐蘋蘩”的对联,横批是“德馨堂”。厅内,一面墙上书写着《广传公教子诗》:“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需顾祖炉香。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诗里面展示刘氏族人古朴的家风和家族名人的动人故事。祠堂东南侧有一口古井,井壁用青砖砌券,井口用石条砌筑,口径1.7米,井口围栏呈八卦形。每年正月、重阳都是宗祠祭祖最热闹的时候。尤其是在春节,祠堂举行各种公共活动,而平湖最大型的公共活动当属纸龙舞。这种代代相传的娱乐活动从初一持续到十五。村内至今仍保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湖纸龙舞。
随着岁月流逝,大围古村渐渐变得老旧破败。2015年,龙岗区平湖街道平湖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出炉,平湖社区引进保利地产,高效率推动征拆工作。该项目总面积67.5万平方米,项目拆除用地面积21万平方米,开发建设用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面对平湖社区居民“把根留住”的强烈诉求与愿望,龙岗区文体旅游局于2015年4月出具《深圳市龙岗区松柏围六幢文物保护点迁移方案暨平湖大围保护规划》的复函,平湖大围保护范围为4227.3平方米。其中,对平湖大围10栋文物保护点进行原地保护,并对松柏围的宗祠及民居等6栋文物保护点进行异地保护,迁入平湖大围范围内。该项目共保留不可移动文物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堪称城市更新项目中文物保护的典范。
平湖新大围将实现历史与现代融合、平湖大围保护点与社区的融合、保护与利用的融合,无论是宗祠还是古井,未来均将原样就地保护。项目规划设计了历史文化展示区、风情商业区、历史漫游街区及历史文化展示轴等,这三区一轴将通过影像保育、场景再现、雕塑浮雕等丰富的呈现方式再现平湖当年的繁荣,让市民充分感受到平湖及深圳的历史文化脉络。虽然人们已经搬入更为现代化的新村居住,然而保留遗迹对本地人来说意义重大。
平湖社区股份公司准备筹建一个民俗文化展示馆和一个平湖纸龙展示馆,把收集到的表现民俗民风的传统物品,放在民俗文化馆进行展示。随着城市拆迁工作的推进,旧村风貌即将消失,平湖社区股份公司还邀请市、区传媒公司对旧村进行摄影摄像,保留珍贵的影像资料。人们期待现代化却又文脉永续的新“大围”是一个富有文化活力和生活活力的聚居地。
参考资料: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 深圳市龙岗区地名志[M]. 深圳:深圳出版社,2023.
地名代码:44030700825110000003
地理位置:平湖大围位于平湖街道平湖社区松柏村。
▲从空中俯瞰平湖大围,当地居民称之为“大围老屋村”。
地名概况
平湖大围属广府系统宝安型围屋,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古村坐西北面东南,由围墙、广府式排屋和一祠堂组成平湖大围的整体。古村被两条西北—东南方向的主巷道分隔成左中右三路,从前至后步步高起,是典型的广府村落街巷格局。古村内的排屋用青砖砌成,硬山顶,覆小青瓦。脊饰博古带门罩,部分房屋三开间两进格局,檐口有精美木刻。地名沿革
平湖大围由刘氏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700余年。当地居民称为“大围老屋村”。保护级别
平湖大围于2012年1月13日由龙岗区人民政府登记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于2020年被列入深圳市历史风貌区(第一批)保护名录。▲平湖大围刘氏宗祠功能齐全、布局严谨。
社会意义
平湖街道是龙岗区广府文化村落最集中的区域,辖区12个社区里,有2个主要讲客家话,10个主要讲平湖围头话。作为围头人的栖居地之一,平湖有许多老围。平湖当地,建围最早、最出名的是伍屋围、大围、松柏围。大围,即平湖大围,为龙岗区内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代建筑。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部分排屋建筑墙体中见明代砖构。平湖大围是广府建筑,常用青砖砌筑,而非客家围屋常见的三合土夯筑。平湖大围为刘氏家族聚居地。中原战乱后,岭南成为南迁的避风港,而广东南雄珠玑巷就是南迁的重要中转站。据《平湖村志》记载,平湖大围先祖从北方迁至珠玑巷,再迁至东莞城,后迁至深圳丹竹头,最后到平湖,由一世祖达宗于宋代中期开基立业。平湖村人才辈出,前后至少有5人成为举人或贡生。
随着刘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刘氏后人在平湖已建立起多个村落,同时建有3个刘氏宗祠。由于祠堂年久失修,于是平湖刘氏宗亲决定集资重修宗祠,并将3个刘氏宗祠合而为一。2004年重修完毕,成为联系海内外刘氏族人的纽带。祠堂位于大围东南角,为三进三开间二天井之砖瓦木结构,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面宽10.8米,进深40米。有前殿、左右厢、前廊、中殿、后廊、后殿等,功能齐全、布局严谨。正门额书“刘氏宗祠”,檐口所饰人物花鸟壁画木刻精美。梁架为穿柱造,脊饰博古、灰塑等。大门两侧是“德培兰桂,馨荐蘋蘩”的对联,横批是“德馨堂”。厅内,一面墙上书写着《广传公教子诗》:“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需顾祖炉香。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诗里面展示刘氏族人古朴的家风和家族名人的动人故事。祠堂东南侧有一口古井,井壁用青砖砌券,井口用石条砌筑,口径1.7米,井口围栏呈八卦形。每年正月、重阳都是宗祠祭祖最热闹的时候。尤其是在春节,祠堂举行各种公共活动,而平湖最大型的公共活动当属纸龙舞。这种代代相传的娱乐活动从初一持续到十五。村内至今仍保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湖纸龙舞。
随着岁月流逝,大围古村渐渐变得老旧破败。2015年,龙岗区平湖街道平湖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出炉,平湖社区引进保利地产,高效率推动征拆工作。该项目总面积67.5万平方米,项目拆除用地面积21万平方米,开发建设用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面对平湖社区居民“把根留住”的强烈诉求与愿望,龙岗区文体旅游局于2015年4月出具《深圳市龙岗区松柏围六幢文物保护点迁移方案暨平湖大围保护规划》的复函,平湖大围保护范围为4227.3平方米。其中,对平湖大围10栋文物保护点进行原地保护,并对松柏围的宗祠及民居等6栋文物保护点进行异地保护,迁入平湖大围范围内。该项目共保留不可移动文物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堪称城市更新项目中文物保护的典范。
平湖新大围将实现历史与现代融合、平湖大围保护点与社区的融合、保护与利用的融合,无论是宗祠还是古井,未来均将原样就地保护。项目规划设计了历史文化展示区、风情商业区、历史漫游街区及历史文化展示轴等,这三区一轴将通过影像保育、场景再现、雕塑浮雕等丰富的呈现方式再现平湖当年的繁荣,让市民充分感受到平湖及深圳的历史文化脉络。虽然人们已经搬入更为现代化的新村居住,然而保留遗迹对本地人来说意义重大。
平湖社区股份公司准备筹建一个民俗文化展示馆和一个平湖纸龙展示馆,把收集到的表现民俗民风的传统物品,放在民俗文化馆进行展示。随着城市拆迁工作的推进,旧村风貌即将消失,平湖社区股份公司还邀请市、区传媒公司对旧村进行摄影摄像,保留珍贵的影像资料。人们期待现代化却又文脉永续的新“大围”是一个富有文化活力和生活活力的聚居地。
参考资料: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 深圳市龙岗区地名志[M]. 深圳:深圳出版社,2023.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