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赤湾左炮台
作者:彭庆元 来源:《改革开放:蛇口》 责任编辑:yuan2428 2022-01-12 人已围观
清代东莞所最重要的炮台。保存较好。在鸦片战争抗击英军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位于南山区赤湾村东鹰嘴山上,为东莞守御千户所(南头城)之前哨,与赤湾右炮台遥相呼应。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长26.2米,宽15.5米,高4.5米。上部青砖砌成,底部石块砌筑。内原有营房7间,现已毁。鸦片战争期间,赤湾左、右炮台重修。在对英海战中,赤湾炮台发挥了重要的号炮作用,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穿鼻洋、伶仃洋和深圳湾击败英军做出了重要贡献。光绪十八年(1892),赤湾左、右炮台被废弃。1984年深圳博物馆进行了发掘,出土了清代的陶瓷器、枪弹、铁炮弹、匕首、砚台、铜钱和象棋子等。1979年,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投资修葺了左炮台。同时在旁竖立林则徐铜像。1983年5月,被列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被命名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赤湾左炮台
赤湾左炮台位于“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的蛇口半岛顶端,分东、西两侧钳制赤湾港,雄视伶仃洋面。炮台城基用大块花岗岩修砌,全高3 米,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城内东西两厢,仍遗留两座房屋残基,是当年守炮台士兵的居屋。南面的高台宽8 米多,是运用炮位的场地。
炮台挺立在海拔170 米的鹰嘴山头。在左炮台的树丛中,掩映着一处哨站,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东南沿海诸岛还未得到解放,当时的部队就驻扎在赤湾天后宫里。左炮台三面临海,山势峻峭,只要站在鹰嘴山之巅,整个赤湾半岛尽收眼底,于是部队决定在这里设立哨所。哨所里有架体形硕大的望远镜,像不眠的眼睛,时刻警惕地注视着伶仃洋海面。当时战士晚上一般都是和着衣服睡觉,枪就放在身边,子弹是上了膛的。改革开放之初,赤湾左炮台仍被列入军事禁区。随着进一步改革开放,左炮台的军事战略地位逐步淡化。
历史沧桑,赤湾炮台现在只剩下左炮台保存完好,当地有关部门曾于1985 年对炮台进行修复。左炮台坐北朝南,分台体和围墙两部分。围墙长26.2 米,宽15.5 米,高3.78 米,台高4.5 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1997 年香港回归后这里便全部解禁。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哨所,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被保留在鹰嘴山上。
▲昔日炮台大炮,今朝仍守国门
自古以来,赤湾地理位置重要,据史书记载,古代船舶往来广州与南洋诸国,皆经此地。
《新安县志》载:“夫军政,莫急于边防;而边防,莫重于海徼。县治面俯大洋,如急水、佛堂、独鳌、小三门、大屿山诸隘,皆出海所必经也。其东则屯门、辋井,其西则鳌湾、茅洲,而南头一寨,则为虎门之外卫,即为省会之屏藩,尤为扼要。”而赤湾,上通虎门广州,下达远海五洲,正是外卫屏藩之地。
从明代起,官府已在赤湾附近的南山设置墩台以防海盗。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朝廷又在赤湾地域设水兵军寨“南头寨”。所辖汛营有六处:佛堂门、龙船湾(以上两处均在今香港境内)、洛格(今大鹏半岛)、大澳、浪淘湾、浪白(今中山市),东面与惠州碣石寨衔接,西面至香山地区。
赤湾炮台始建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当时福建提督杨琳调任广东巡抚。他主持修建沿海炮台、城垣、防地等军事设施共126 处,其中炮台26 处。赤湾炮台是其中之一,据记载,赤湾左、右炮台设兵数千名,生铁炮6 位,另有12 门大炮被称为“佛郎机”炮,是西式武器,其制法是北宋时由广州传入的。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布防珠江口,曾重修赤湾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曾领兵在伶仃洋上击败英军;赤湾炮台曾为林则徐禁烟立下汗马功劳。
▲左炮台入口大门
▲赤湾左炮台简介
关于赤湾炮台的雄姿及其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清乾隆六十年(1795)时任新安知县的袁嘉言曾有一首五律《南山炮台》予以生动描摹:
古寨压惊涛,升平备六韬。
危楼鸣鼓角,峭壁画弓刀。
岛屿氛全敛,鱼龙静不嚣。
南山山畔路,凛凛阵云高。
这首诗直言南山炮台的险峻地势与战略地位,以及将士们厉兵秣马、刻苦训练,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的宏伟气势与壮观景象。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为铭刻这段历史,为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精神,1985 年,适值林则徐200 周年诞辰之际,深圳市政府在赤湾左炮台建造、竖立了一尊林则徐的铜像,铜像高3.2 米,重1.8 吨,是我国最大的一尊林则徐雕像。铜像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创作,大理石底座正面,是已故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林则徐纪念像”,北面镌刻着谢华先生撰写的碑铭。
林则徐,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手持单筒望远镜,身佩长剑,凝视着波涛滚滚的伶仃洋,目光炯炯。人们到此,莫不抬头仰望,敬仰观瞻,思念如潮:但见伶仃洋外,万顷碧涛;炮台山下,浪急风高。一身戎装,穿了近两百年;满身征程,未洗战袍。你就这样花翎顶戴站在这里凝望,凝眉蹙目仿佛要看穿八百里水域云烟缥缈。哪里是当年九龙湾鏖战的旧迹,哪里是当年穿鼻洋海战的水道?是不是还在怀想鏖战中牺牲的将士英魂?是不是还在嘲笑海战中英夷的遁逃?
“古寨压惊涛,升平备六韬。危楼鸣鼓角,峭壁画弓刀。岛屿气全敛,鱼龙静不嚣。南山山畔路,凛凛阵云高。”(清袁嘉言《南山炮台》)诗人的韵律与节奏,可合着你起伏的心潮?“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共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林则徐挽关天培联)哭祭战友的诗文,不就是自己心声的写照?喜今朝风烟散尽,看大洋帆樯正高。万吨巨轮出海,鸥鸟逐浪逍遥。绵延海疆筑钢铁长城,船坚炮利不再是梦中缥缈。祈万世和平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林大人,您尽可笑慰九泉,颂人间正道,中国正好!
▲1985 年唐大禧创作的林则徐铜像
很赞哦! ( )
上一篇:大湾墩遗址
下一篇:“良极文公拜石”石匾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