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扫码关注

茂盛世居

作者:深圳百科 来源:深圳百科 责任编辑:manman 2023-10-31 人已围观

类别名称:纪念地旅游景点 纪念地
地名代码:44030700326100000016
地理位置:茂盛世居位于横岗街道四联社区茂盛路 184 号东侧,东临茂兴路,西临兴旺路,南临华乐路。


地名概况

茂盛世居是龙岗区乃至深圳为数不多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围屋,前有月池,后有风水林,总占地面积 10000 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300 余平方米。建筑面西偏北 34 度,主体层数为 3 层,主体高度为 9 米,面阔 86 米,进深 73.8 米。围屋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月池、禾坪、大门、前天街、门厅、中堂、后堂、后天街和外围屋,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主要承重墙体均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其外围墙体最厚达 1 米,高 6 米,有较强的防御功能。

围内的核心部分是三开间三进的祠堂。祠堂又称“祖堂”,后堂安放何氏列祖列宗神位;中堂是家族进行祭祀活动和家族议事的地方,面阔三间,檐部用木作梁架,金柱之间用大跨度砖砌拱架,结构比较特殊;前堂是门厅。三堂之间用前、后厢廊相连。围内沿三堂两侧各有横屋一排,是客家单元式居住建筑,横屋与三堂之间用长条形天井相隔,分别称为上、下天街;后天街的枕杠间为广府单元式居住建筑。民国时期,三堂建筑进行修缮时,将东北角的外围屋改造成西洋风格的二层楼房,当地人称之为“小洋楼”。内外围之间分别用前后天街和上下天街连通,围内还设有水井。

 
▲从空中俯瞰茂盛世居。


地名沿革

茂盛世居又名“茂盛围”。据《茂盛何氏族谱》记载,其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建成于道光初年。创建者为何维松、何维柏兄弟,“茂盛”一名来源于二人父亲何俊茂之号,且该地是何氏家族聚居之处,故名。

保护级别

茂盛世居于 2001 年 6 月 7 日由龙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于 2002 年7 月 17 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意义

大约清乾隆年间,何维松、何维柏两兄弟从原籍梅州兴宁县永和乡炉铺岭村来到横岗。客家俗语说:“要问什么苦,蒸酒磨豆腐。”何氏兄弟从蓄豆芽、磨豆腐、卖烧酒等肩挑小生意做起,继而开货栈、建酒坊,养猪屠宰,在横岗墟创办了“茂盛”商号,经过多年拼搏,终成横岗大富之家。为建造茂盛世居,何氏兄弟聘请了有名的“神行”(当时的土建工程师),组织数十名能工巧匠施工,一时远近闻名。历时 13 年世居落成,也是横岗当地的一大盛事。何氏兄弟不仅善于经营,更知书达理、重视教育,建成围屋后又兴建了“冠英书屋”,何氏族人称之为“大书房”。以族中公款办学,聘请先生教育子弟,因此出了许多读书人。

▲茂盛世居又名“茂盛围”。据载,其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建成于道光初年。

▲茂盛世居的大门。

▲盛世居里古朴的街巷。

茂盛世居围屋外门除正大门外,左右各有侧门一道,有“开了门有百家,闭了门是一家”之称。围墙遍布枪眼,四角设有角楼,互相照应,极具防御功能,反映了客家人历代迁徙、立足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培养起来的防患意识。民国时期,茂盛世居经过较大的修缮和加建,中厅原有梁架均改为欧式拱券,建筑格调中混有欧式风格和广府建筑元素,不同于其他客家民居建筑的纯粹,反而别具特色,这是目前所知龙岗地区最早注入欧陆文化元素的建筑之一,也是何氏后人到海外谋生的印证。专家认为,每一座客家围几乎都有一部漂洋过海的华侨史。作为目前深圳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几个大型客家民居古建筑,茂盛世居基本上保持了原貌,围前的月池和围后的风水林也被保留了下来,这在深圳现存的围屋中并不多见。茂盛世居为世人了解古代客家民居讲究地理风水的居住文化,以及客家民居建筑的整体风貌,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1997 年后,居住于茂盛世居的村民陆续搬出,老屋曾一度出租。2002 年,茂盛世居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停止出租,并由多方投入资金维护。近年来,龙岗区文化主管部门多次召集专家到茂盛世居调研指导,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2021 年 1 月,“客家之光——深圳龙岗区围屋活化利用文化工程”在茂盛世居启动,该工程以围屋及祠堂为载体,通过非遗保护与活化、客家家风家训、客家演艺精品、客家旅游研学、海内外客家联谊等多种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资料: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 深圳市龙岗区地名志[M]. 深圳:深圳出版社,2023.

很赞哦! ( )

上一篇:谭仙庙

下一篇:甘坑炮楼院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