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赤湾天后宫
作者:彭庆元 来源:《改革开放:蛇口》 责任编辑:yuan2428 2022-01-11 人已围观
广东沿海最大的天后庙,也是深港地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之一,列新安八景之首。位于南山区赤湾村旁。始建年代不详。明永乐八年(1410)曾重修。庙内建筑有山门、牌楼、月池、石桥、钟楼、鼓楼、前殿、正殿、后殿、右左偏殿、厢房、长廊、碑亭、角亭等20余处及99座门,加上附属建筑、庙产及祀田,占地达60万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后期,天后庙建筑被毁,仅留下遗迹,上建兵营。1992年南山区文物部门在赤湾天后庙遗址上先后复建了门殿、正殿、偏殿、日池、月池、钟楼、鼓楼等。1988年7月,被列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赤湾天后宫
赤湾天后宫,亦称赤湾天后庙,也叫天后博物馆, 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旁小南山下,倚山傍海,风光秀丽。其创建远溯宋代,营造气势宏伟,明、 清两朝多次修葺,规模日盛。明永乐初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开创海上 “丝绸之路”,而赤湾天后宫为其重要一站。
嘉庆《新安县志》载:
“新安赤湾天后庙为省会藩篱之地,扼外洋要害之冲,护卫虎门、澳门以作保障;汇东北诸海以为归宿。外而占城、爪哇、真腊、 三佛齐。番舶来赆,莫不经由于此,然后就岸。望海若而朝宗,荷慈航之普渡,功施丕著,中外蒙庥。往岁盗贼披猖,蔓延滨海郡邑。制府百、都督童,秉钺南来,命师剿捕。维时驻辖赤湾,舟船成市,车骑如流。官弁稽首,祷祀于后。将事之日,乘风克敌,转舵登陴,士无伤残,民无瘴疠,守御三年,皆各安堵如故。惟神助顺,惟帝庸功。”
▲赤湾天后宫
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康熙《新安县志》记载:“赤湾胜概,在南山之南,势耸丽,开展两翼,盘护葱 郁,天妃宫殿在焉;前临海,洪涛万顷,一望无际, 零仃数峰,壁立海中,为之屏案,海外奇观矣。天妃神甚灵应,船经此,必祷祠之。”
赤湾天后宫鼎盛时期,有数十处建筑一百二十余间房屋,占地九百余亩。其殿宇巍峨壮丽,庙貌气象万千,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拥有九十九道门的天后宫庙,也是深圳历史上最负盛誉的人文景观。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久享盛誉。
明清以降,多有描绘、抒写赤湾天后宫的诗词。 明代王士龙的七律《赤湾》:
海上群山控海门,古祠钟鼓自晨昏。
诸彝贡篚南溟阔,万国舆图北极尊。
日照琼珠明岛外,风生麟角起云根。
胜游此地心逾壮,漫倚青萍看斗文。
南山赤湾,自古为海防形胜;
天后古祠,晨昏听暮鼓晓钟。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赤湾南控海门、 舟通四海、万国来朝、北极为尊的重要地理位置,表达了作为一个南山人胜地一游、爱我河山的自豪感。
清代诗人袁嘉言所作《赤湾谒天后庙》:
庙貌光同日月昭,伶仃横锁海门潮。
云随仙佩归金阙,雾锁灵旗下碧霄。
岛外鲸鲵沉浊浪,空中鸾鹤舞回飙。
即今万国柔怀日,重译都来奠酒椒。
这是一首拜谒赤湾天后宫的七律诗。它形象生动,画面丰富,对仗工整,音韵悠扬。从诗中可窥出当年赤湾天后宫古庙之盛况。
天后,又称天妃,天上圣母,民间俗称妈祖,原名林默娘(960—987),是一千多年前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湾畔的一位民间女子。相传她不仅美丽、善良,而且聪明、勇敢,身为临海人家的女儿,自小学会了预知天气变化、驱邪治病、泅水航海的本领。她常在惊涛骇浪中救助遇难船舶,也常以草药济世救人扶助乡邻。她在 一次海难救助行动中不幸牺牲,最后“羽化升天”,成 为“神姑”。死后依然身着红衣,为往来船只导航。“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封”(宋黄公度诗),成为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自宋以来的千百年间,天后的故事广为流传,信奉者日渐增多,香火经久不衰,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民群众对善力的崇敬。天后的信奉者们从早期的希冀救难扶危、保佑海上平安扩展到期望天后济世救难、庇民护国,并借天后信仰倡导同舟共济、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和忘我无私的大无畏精神。
▲天后宫内的《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石碑
赤湾天后宫始建于宋代,据明朝天顺八年(1464)翰林院学士广州府事黄谏撰《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中载:“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船队行至珠江口南山附近遇险,请祷天后。天后显灵,救助郑和。郑和归朝,复命奏上,奉旨遣副帅张源整修赤湾天后庙。”
面对着波翻浪卷、一碧万顷的伶仃洋,背倚着万木争春、葱茏翠绿的南山,千百年来,天后宫就这样静立于赤湾那一片平坦的滩涂上,静立于历史的风尘中,受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百万信徒的参拜,受纳着宋元明清黎民百姓的奉祀。在悠远的时空栈道上,挤满了熙来攘往、步履匆忙的香客。
自宋以来,赤湾天后庙就是方圆百里妈祖信徒和大众来朝祭拜、游览的寺庙和景观。香港的鲁言先生在《香港掌故》第三集《赤湾天后古庙》一文中提及:“由于赤湾天后古庙宏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港九水陆居民都前往赤湾天后庙去贺诞。 因此,九龙油麻地、香港干诺道中的海旁,都有数以万计、挂满彩旗的船只到赤湾去。同时,上述两处地点也有很多临时营业的渡船,载客到赤湾天后庙去参拜。当时,人民称赤湾天后庙为大庙,热闹的情形一 直维持到解放前夕。”
▲朝圣的人群抬着祭品,挑灯赶路,虔诚地来到赤湾天后宫祭拜天后
▲天后宫仪仗巡游
在现当代,赤湾天后宫曾有过两次永远抹不掉的 “伤痛”。
1960 年,深圳建设深圳水库时,拆用庙中琉璃瓦和木柱,庙舍因此而受破坏。此后又经“文化大革 命”,庙中文物荡然无存。
直到 1992 年 5 月,在中央有关领导的直接关怀下,赤湾天后宫得以修复。深圳市及南山区政府拨款按历史原貌修复天后庙,1995 年竣工对外开放。1997 年经省、市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深圳市南山天后博物馆,成为当时深圳市八大博物馆之一。
▲赤湾天后宫新门
▲赤湾天后宫
赤湾天后宫,亦称赤湾天后庙,也叫天后博物馆, 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旁小南山下,倚山傍海,风光秀丽。其创建远溯宋代,营造气势宏伟,明、 清两朝多次修葺,规模日盛。明永乐初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开创海上 “丝绸之路”,而赤湾天后宫为其重要一站。
嘉庆《新安县志》载:
“新安赤湾天后庙为省会藩篱之地,扼外洋要害之冲,护卫虎门、澳门以作保障;汇东北诸海以为归宿。外而占城、爪哇、真腊、 三佛齐。番舶来赆,莫不经由于此,然后就岸。望海若而朝宗,荷慈航之普渡,功施丕著,中外蒙庥。往岁盗贼披猖,蔓延滨海郡邑。制府百、都督童,秉钺南来,命师剿捕。维时驻辖赤湾,舟船成市,车骑如流。官弁稽首,祷祀于后。将事之日,乘风克敌,转舵登陴,士无伤残,民无瘴疠,守御三年,皆各安堵如故。惟神助顺,惟帝庸功。”
▲赤湾天后宫
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康熙《新安县志》记载:“赤湾胜概,在南山之南,势耸丽,开展两翼,盘护葱 郁,天妃宫殿在焉;前临海,洪涛万顷,一望无际, 零仃数峰,壁立海中,为之屏案,海外奇观矣。天妃神甚灵应,船经此,必祷祠之。”
赤湾天后宫鼎盛时期,有数十处建筑一百二十余间房屋,占地九百余亩。其殿宇巍峨壮丽,庙貌气象万千,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拥有九十九道门的天后宫庙,也是深圳历史上最负盛誉的人文景观。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久享盛誉。
明清以降,多有描绘、抒写赤湾天后宫的诗词。 明代王士龙的七律《赤湾》:
海上群山控海门,古祠钟鼓自晨昏。
诸彝贡篚南溟阔,万国舆图北极尊。
日照琼珠明岛外,风生麟角起云根。
胜游此地心逾壮,漫倚青萍看斗文。
南山赤湾,自古为海防形胜;
天后古祠,晨昏听暮鼓晓钟。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赤湾南控海门、 舟通四海、万国来朝、北极为尊的重要地理位置,表达了作为一个南山人胜地一游、爱我河山的自豪感。
清代诗人袁嘉言所作《赤湾谒天后庙》:
庙貌光同日月昭,伶仃横锁海门潮。
云随仙佩归金阙,雾锁灵旗下碧霄。
岛外鲸鲵沉浊浪,空中鸾鹤舞回飙。
即今万国柔怀日,重译都来奠酒椒。
这是一首拜谒赤湾天后宫的七律诗。它形象生动,画面丰富,对仗工整,音韵悠扬。从诗中可窥出当年赤湾天后宫古庙之盛况。
天后,又称天妃,天上圣母,民间俗称妈祖,原名林默娘(960—987),是一千多年前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湾畔的一位民间女子。相传她不仅美丽、善良,而且聪明、勇敢,身为临海人家的女儿,自小学会了预知天气变化、驱邪治病、泅水航海的本领。她常在惊涛骇浪中救助遇难船舶,也常以草药济世救人扶助乡邻。她在 一次海难救助行动中不幸牺牲,最后“羽化升天”,成 为“神姑”。死后依然身着红衣,为往来船只导航。“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封”(宋黄公度诗),成为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自宋以来的千百年间,天后的故事广为流传,信奉者日渐增多,香火经久不衰,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民群众对善力的崇敬。天后的信奉者们从早期的希冀救难扶危、保佑海上平安扩展到期望天后济世救难、庇民护国,并借天后信仰倡导同舟共济、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和忘我无私的大无畏精神。
▲天后宫内的《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石碑
赤湾天后宫始建于宋代,据明朝天顺八年(1464)翰林院学士广州府事黄谏撰《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中载:“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船队行至珠江口南山附近遇险,请祷天后。天后显灵,救助郑和。郑和归朝,复命奏上,奉旨遣副帅张源整修赤湾天后庙。”
面对着波翻浪卷、一碧万顷的伶仃洋,背倚着万木争春、葱茏翠绿的南山,千百年来,天后宫就这样静立于赤湾那一片平坦的滩涂上,静立于历史的风尘中,受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百万信徒的参拜,受纳着宋元明清黎民百姓的奉祀。在悠远的时空栈道上,挤满了熙来攘往、步履匆忙的香客。
自宋以来,赤湾天后庙就是方圆百里妈祖信徒和大众来朝祭拜、游览的寺庙和景观。香港的鲁言先生在《香港掌故》第三集《赤湾天后古庙》一文中提及:“由于赤湾天后古庙宏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港九水陆居民都前往赤湾天后庙去贺诞。 因此,九龙油麻地、香港干诺道中的海旁,都有数以万计、挂满彩旗的船只到赤湾去。同时,上述两处地点也有很多临时营业的渡船,载客到赤湾天后庙去参拜。当时,人民称赤湾天后庙为大庙,热闹的情形一 直维持到解放前夕。”
▲朝圣的人群抬着祭品,挑灯赶路,虔诚地来到赤湾天后宫祭拜天后
▲天后宫仪仗巡游
在现当代,赤湾天后宫曾有过两次永远抹不掉的 “伤痛”。
1960 年,深圳建设深圳水库时,拆用庙中琉璃瓦和木柱,庙舍因此而受破坏。此后又经“文化大革 命”,庙中文物荡然无存。
直到 1992 年 5 月,在中央有关领导的直接关怀下,赤湾天后宫得以修复。深圳市及南山区政府拨款按历史原貌修复天后庙,1995 年竣工对外开放。1997 年经省、市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深圳市南山天后博物馆,成为当时深圳市八大博物馆之一。
▲赤湾天后宫新门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