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扫码关注

南岭围

作者:深圳百科 来源:深圳百科 责任编辑:chen 2024-02-27 人已围观

类别名称:纪念地旅游景点 纪念地
 
地名代码:44030701425120000001
 
地理位置:南岭围位于南湾街道南岭社区。

地名概况

南岭围为清末时期客家围屋,坐西南面东北,通面阔50米,进深27米,占地面积2520.2平方米。正面开一门,书“南岭”二字。整体平面形态为矩形,排屋3排、祠堂8座、门楼1座。围内有8个祠堂,“绍玉张公祠”位于中间,面阔三间两进;其他祠堂均为单间一进,分别是维创张公祠、绍华张公祠、林氏宗祠、袁氏宗祠、李氏宗祠、邱氏宗祠、谭氏宗祠。围内房屋依次排列为3排,均为斗廊齐头的三间两廊结构,三合土墙,顶覆小青瓦。正对大门有一月池,整体保存尚可。

地名沿革

南岭围修建于清末,因位于南岭村,故名。

保护级别

南岭围于2016年6月17日由龙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从空中俯瞰南岭围。

社会意义

南岭围属于客家人用广府类型围屋。迁海复界之后,迁徙而来的客家人没有在本地另筑新屋,而是就地直接改造迁界之前本地原住民遗留的老屋,本地建筑中西坑围屋、南岭围、下李朗老围、吉厦老围均是此类型。南岭围内的8家祠堂,分散在3排排屋内,均非独立的祠堂建筑。
 
张公祠为南岭围中的核心建筑,三开间两进布局,宽8.5米,总进深17.4米,为尖山式硬山顶。前后堂的檐板、梁枋、月梁上均有精美鲜艳的浅浮雕牡丹等花鸟图案。上下堂檐下和山墙面上也有彩色壁画和题记,多为礼、孝、祖训、劝学等方面内容。下堂神龛立有牌位。南岭围是一座既追求防卫功能也讲究风水、文化内涵的建筑,对研究客家居民迁徙及其风俗、生活习惯有一定的价值。目前,第一排房屋已被现代建筑材料所覆盖。围村的后几围已被拆除,建成几栋高层建筑。月池左前方为电子厂。
 
近年来,龙岗区着意打造“山环水润”的生态新形象,将客家文化与滨水休闲带结合作为龙岗“十三五”规划的一大亮点,南岭围客家文化传承基地也被列为特色项目之一。2016年,龙岗区政协发布年度重点课题报告《龙岗区客家文化综合开发研究——探索客家文化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报告指出,客家文化是增强客家族群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和沟通桥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推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龙岗作为深圳市副中心、客家文化集聚区,寄托和彰显了“千年榕树一条根,四海客属一家亲”的家国情怀。为适应国家规划,龙岗区需要进一步加强客家文化建设,将龙岗建设成“世界客都”。该报告建议龙岗区实施“一街道一特色”客家文化项目,其中南湾街道打造“南岭围休闲书吧”项目,将依托南岭围建设休闲书吧,发挥重要的文化传播和都市休闲功能。
 
南岭社区还有一座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的南岭炮楼,为现代重要史迹,2016年6月被公布为龙岗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炮楼由一炮楼拖一排屋组成,炮楼位于北侧,高四层。平面呈方形,天台山墙方筒式。顶层四面居中设铳斗,饰摆钟花鸟、蝙蝠等图案,四面开瞭望窗。拖屋四开间,高两层,顶部山墙,灰塑精美,分别书有“权宜筱住”“乔尚云屏”字样。檐口有壁画。总体结构基本呈原貌,也被称为“权宜筱住”老屋,曾作为游击队的秘密据点。南岭炮楼已被列入龙岗区客家建筑活化利用试点名录。

 
▲ 南岭围正门。

▲ 张公祠为南岭围中的核心建筑,三开间两进布局。
 
参考资料: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 深圳市龙岗区地名志[M]. 深圳:深圳出版社,2023.

很赞哦! ( )

上一篇:吉坑世居

下一篇:正埔岭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