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自然综合 > 水文水利 水文水利
“东深供水工程”实录——初期建设
作者:胡忠阳 李健辉 来源:水向高处流 责任编辑:manman 2023-08-04 人已围观
“东深供水工程总指挥部”的总指挥由时任广东省水电厅办公室主任的曾光担任,副总指挥由连维、黄志强、肖锋担任。大批水利工程专家随之到位,各执其事: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廖远祺任初建主管,廖纲林、马恩耀、麦尔康分别任工程规划、水工建筑和机电设备设计负责人,负责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技施阶段则组成了设计组进行现场设计,由汤德俊任总负责人。
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初期建设破土动工。
东深供水的初期工程,规模堪称宏伟—工程全长83公里,由6个拦河梯级、8个抽水站、2个调节水库和16公里长的人工渠道组成。它将东江水引入新开的河道,经过抽水站和人工渠道,利用原来自南向北流入东江的石马河,改而由北向南导引东江水倒流,逐级把水位提升46米流入雁田水库,再经新开渠道及宝安的沙湾河,流入深圳水库,最后通过输水管道送到香港地区,供给香港同胞使用。从工程量来看,仅土石方工程就达200多万立方米,如果堆成一立方米的路堤,长度相当于广州至香港的17倍;还有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工程10多万立方米,安装抽水设备33台(套),安装闸门、启闭机100多台(套),架设高压线路长达140公里。此外,尚需建设大量的生活建筑和施工临时工程。
这个规模巨大的工程,全部由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设备、自己安装、自己施工;整个工程线长、点多,时间要求急,质量要求高;绝大部分土建工程要在汛期施工,设计施工的技术都很复杂。为了提高效益、保证安全,工程不仅要保证抽水时漏水减到最小限度,而且要保证汛期洪水能最大限度地排泄;不仅要按照协议保证对香港的供水量,也要兼顾沿途农田的灌溉;一系列的枢纽工程,除马滩枢纽工程是建在坚硬的花岗岩石上以外,其他各级枢纽工程均建在全风化了的泥质沙页岩、黏土、砂卵石和淤泥等基础之上,处理这些基础相当困难,而且施工又是在水下5米至10米进行的。
工程总指挥部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从开始规划、勘测、设计到交付1000多张施工图纸,仅花了半年多时间。施工过程中,经历了五次台风暴雨的侵袭,特别是1964年10月中旬的强台风,持续时间长,还带来了50年一遇的大洪水,给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
英勇的建设者们发挥冲天干劲,在各个工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他们以豪迈的气概,喊出了“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劈山修坝,筑路开河,愈战愈勇,愈战愈强,闯过了重重难关。从开始施工起,仅用11个月时间,就提前实现了让“河水倒流”的宏伟目标。
▲1964年2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把“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刷写在工地上。
工程的施工过程,始终得到中央、中南局和广东省委、省人委的重视和关怀,并得到全国、全省各有关部门和工程所在的县、人民公社在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援。在此期间,中南局和广东省的领导以及许多水利、机电专家,多次到工地检查、指导施工。为工程加工制造机电设备的上海、西安、哈尔滨等14个省、市的五六十个工厂,以及广东省几十个工厂和铁路、公路、航运等部门,发扬了协作精神,优先为这个工程加工设备、保障运输和安装。水利电力部为了解决旗岭闸坝基础渗漏问题,特地抽调了一批先进施工机械冲击钻,用来进行防渗墙的施工……东深供水工程初期工程的高速建成,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当时的广东省领导集体,尤其为该工程的施工倾注了心血。1964年9月,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视察了桥头、旗岭和司马工地;10月,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林李明在台风来临之前,亲临工地指导抗台风工作;11月29日至12月2日,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曾生在广东省水电厅厅长刘兆伦、东深供水工程总指挥曾光陪同下,前往工地慰问建设者……
▲1964年4月22日,当时的广东省人民委员会代表(右边签名者为刘兆伦)与港英当局代表,在广州签订了东深供水工程向香港供水的协议。图为双方签约现场。
在东深供水初建工程的上万名建设者中,有一个特殊群体—广东工学院(现广东工业大学)农田水利和土木工程系的84名大四学生。这批青年学生学以致用,积极为工程建设贡献聪明才智。1964年10月,台风登陆珠江口。紧张施工的工地上,狂风卷走了饭堂的顶棚、吹塌了宿舍,暴涨的河水也冲垮了施工的围堰。正在这里参加施工的广东工学院学生罗家强,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在沙岭段工地值班。由于调整混凝土浇筑工作面需要移动振荡器送风管,罗家强在狂风暴雨中不慎从施工中的闸墩顶上跌落,脑部受到重创,经抢救无效,年仅23岁的他献出了宝贵生命。罗家强的名字,永远刻在了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丰碑上。
1965年2月2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在东莞县塘头厦隆重举行了庆祝东深供水工程落成大会,5000多名工程建设者和当地人民公社的社员参加了大会,热烈庆祝这项重大水利建设工程的告竣。时任广东省副省长林李明、曾生、郭棣活、邓文钊、黄洁出席了大会。时任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席的张醁村、冯燊、谭天度、萧隽英、蚁美厚、黄友谋、罗明、罗浚、王越等,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惠阳专署和东莞县、宝安县的负责人也出席了大会。200多位香港、澳门各界同胞,专程赶来祝贺。会场上锣鼓喧天,雄伟的拦河闸坝坝顶及其附近的建筑物上,无数彩旗迎风飘扬。抽水站旁的山岭上,巨幅标语“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显得分外耀眼。
当天下午2时许,庆祝大会在广东省副省长林李明主持下,于热烈的掌声和鞭炮声中开始。广东省副省长曾生首先在大会上讲话,代表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对参加工程建设的人员表示祝贺和慰问,对全国各地支援工程建设的单位表示感谢,对专程前来参加落成大会的香港、澳门各界同胞表示欢迎。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厅长刘兆伦介绍了工程建设的经过。
时任港九工会联合会会长陈耀材、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高卓雄,也分别在会上讲了话。陈耀材说,这一工程的建成,对港九同胞得以解决食水问题、免除制水痛苦,以及对香港工商百业生存发展,都有莫大裨益。他对祖国人民的这种关怀和爱护致以十二万分感谢,对参加工程建设的全体人员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庆祝大会上,港九工会联合会和香港中华总商会分别向工程总指挥部赠送了锦旗,上书“饮水思源,心怀祖国”和“江水倒流,高山低首;恩波远泽,万众倾心”。
庆祝大会上,港九工会联合会和香港中华总商会分别向工程总指挥部赠送了锦旗,上书“饮水思源,心怀祖国”和“江水倒流,高山低首;恩波远泽,万众倾心”。
▲1965年2月27日,东深供水工程落成大会在东莞塘头厦举行。港九工会联合会向大会赠送了“饮水思源,心怀祖国”的锦旗。
讲话结束后,广东省副省长林李明走向闸坝剪彩,并按动电钮,开机抽水。电动抽水机的转动声和哗哗的水流声、人们的欢呼声、震耳的鞭炮声相互交织,响彻石马河谷上空。
在庆祝大会开始前,与会的港澳同胞们还专程到工程第三级抽水站—马滩抽水站,参观了安装有15孔闸门以及长100多米、高20多米的拦河闸坝和抽水站雄姿。香港工务司邬利德等同胞在参观过工程后,情不自禁地称赞道:“这个工程是第一流头脑设计出来的!”
滔滔东江水,流灌至香港,对于当时近300万香港同胞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事!为此,香港鸿图影业公司专门摄制并由香港新联影业公司发行了影片《东江之水越山来》。
1965年3月2日,香港普庆戏院成了万人瞩目的地方,《东江之水越山来》优先场在此放映,戏院前人山人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影公映场景。据香港媒体报道,优先场的门票在当天一早就被抢购一空;晚上9时,前来看戏的观众将戏院大堂、骑楼底挤得水泄不通,警方甚至出动了警察维持秩序……人们饮水思源,都想知道东江水是怎样翻山越岭输送到香港的,也都想目睹一下工程建设的经过和工程建成后的面貌。这部影片中还包含有香港巨轮前往珠江取水、港方人员赴穗商谈东江供水事宜、广东省负责人接见港英代表和香港知名人士、广东省与港英当局举行供水签字仪式等现场拍摄的难得一见的珍贵镜头。香港许多社团、商号和知名人士特地向《东江之水越山来》的放映致意,普庆戏院门前摆满了社会各界送来的大大小小的致贺花篮,花篮从大堂两旁一直沿楼梯摆到了楼座的休息室。
香港各界知名人士纷纷前往观看《东江之水越山来》优先场;许多外国驻港领事、专员、商务代表,也兴致勃勃前往观看。
放映活动的主办单位还专门为《东江之水越山来》的公映,印制了《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专刊》等宣传资料,分发给观众。未买到票的观众,则围在戏院展出的供水工程模型旁,流连忘返,有的人看得兴奋,情不自禁地当起讲解员,指着模型讲解东江水来港的原理。
夜深了,戏院内外的人群,仍久久不愿散开……
东深供水工程的初建成功,在1964年4月25日的新华社电文和4月26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上,都有及时报道。
兹转录新华社电文:
新华社广州四月二十五日电 广东省人民委员会为进一步帮助香港同胞解决缺乏食用淡水问题,决定修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已就供水的具体问题同香港英国当局达成协议:
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供水工程。按照设计,这项工程将引东江水经石马河倒流入地势高的深圳水库,以便经深圳水库每年向香港同胞提供淡水。这段水程全长八十三公里。由于东江地势低洼,必须根据石马河的地势修建六级拦河坝、八级抽水站和两个水库,才能使东江水通过这些工程逐级向高处抽水,最后再由深圳水库经过管道将淡水输送到香港。全部工程装机八千六百八十五千瓦,引水高程总计达四十六点六米。
修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全部由国家投资。整个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由广东省水利电力厅负责。
中共广东省委和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十分重视这项工程。工程时间要求急,任务艰巨,都在汛期中施工。由于河床狭窄,有的工程没有别的地方可供排水,有的只能导流。工程已在今年二月二十日开始施工,预计明年第一季度竣工。为了在人力、物力、运输等方面确保在一年内完成修建任务,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副省长林李明曾多次召集有关部门举行会议,对施工的具体问题做了妥善布置。
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四月二十二日在广州同香港英国当局代表签订了供水的协议。代表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在协议上签字的是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厅长刘兆伦,代表香港英国当局签字的是香港英国当局副工务司兼水务局长莫觐。广东省副省长曾生出席了签字仪式,并设宴招待双方会谈代表。根据双方协议,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将于一九六五年三月一日开始向香港、九龙地区供水,每年可供水六千八百二十万立方米(折合一百五十亿英式加仑),如香港英国当局需额外增加供水量,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将视供水设备能力适当增加,额外增加的供水量由双方代表另行协议决定。供水期由每年十月一日至下一年六月三十日,共九个月。水费标准为每立方米人民币一角。
我国政府和人民一向关怀港九同胞缺乏食用淡水的困难。一九六〇年十二月广东省宝安县人民委员会同香港英国当局达成了每年自深圳水库向香港供水五十亿加仑的协议,供水量最高的一年曾达到八十多亿加仑。在严重干旱的一九六三年,除由深圳水库供水外,广东省省长陈郁还同意香港英国当局派船来珠江运水,并给予种种便利和协助。从去年六月至今年三月,香港方面已从珠江运水三十多亿加仑。
为使读者进一步体会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浩繁、艰巨,现将初期建设后该工程的十项枢纽工程简介如下:
1. 桥头抽水站:
位于东莞县桥头镇附近,在新开河与石马河交汇处。新开河底宽80米、长3公里,把东江水引入石马河。这个枢纽工程是在江河交汇处的左岸修建进水控制闸一座,以控制流量和水位,引水至抽水站的集水地。抽水站厂房内设有6台抽水机,将河水提升5米送入压力水池,流经新开挖的8公里渠道至第二级抽水站—司马。
位于东莞县桥头镇附近,在新开河与石马河交汇处。新开河底宽80米、长3公里,把东江水引入石马河。这个枢纽工程是在江河交汇处的左岸修建进水控制闸一座,以控制流量和水位,引水至抽水站的集水地。抽水站厂房内设有6台抽水机,将河水提升5米送入压力水池,流经新开挖的8公里渠道至第二级抽水站—司马。
2. 司马抽水站:
本抽水站有厂房一座,装备7台抽水机,装机容量共1260千瓦。抽水机把桥头抽水站送来的水再提升7.5米,送入压力水池,经5公里渠道,进入石马河的第三级拦河闸坝—旗岭。
3. 旗岭枢纽工程:
本枢纽有进水闸、混凝土拦河闸坝和两岸土坝等建筑物。混凝土拦河闸坝分为有闸门段和无闸门段。有闸门段分为13孔,无闸门段的溢流坝分为7孔,全长200多米,闸墩高10多米,上设人行桥和起门机械设备的构架。本枢纽不设抽水站,主要作用是将司马送来的水拦蓄至设计水位,使水回至第四级拦河闸坝—马滩。
本枢纽有进水闸、混凝土拦河闸坝和两岸土坝等建筑物。混凝土拦河闸坝分为有闸门段和无闸门段。有闸门段分为13孔,无闸门段的溢流坝分为7孔,全长200多米,闸墩高10多米,上设人行桥和起门机械设备的构架。本枢纽不设抽水站,主要作用是将司马送来的水拦蓄至设计水位,使水回至第四级拦河闸坝—马滩。
4. 马滩枢纽工程:
第四级抽水站所在地。这个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闸坝和抽水站组成。混凝土闸坝全长100多米,安装有14孔闸门,2孔是无门的溢流坝,闸墩高达20余米,上设人行桥和起门机械设备的构架。抽水站厂房为河床挡水式,抽水机3台,扬程6米,提高水位后回水至第五级拦河闸坝—塘头厦。
5. 塘头厦枢纽工程:
第五级抽水站所在地。有混凝土闸坝、土坝和抽水站等主要建筑物。混凝土闸坝有8孔,均有闸门,坝墩高10多米,上设公路桥和起门机械设备的构架。土坝长100多米,坝顶可通行汽车。抽水站厂房形式与马滩相同,抽水机3台,扬程6米,回水至第六级拦河闸坝—竹塘。
6. 竹塘枢纽工程:
第六级抽水站所在地。有混凝土闸坝和抽水站等主要建筑物。混凝土闸坝长30多米,分5孔,均安装闸门,闸墩高10余米,上设公路桥和起门机械设备的构架。抽水站厂房为河床挡水式,抽水机4台,扬程7米,回水至第七级拦河闸坝—沙岭。
第六级抽水站所在地。有混凝土闸坝和抽水站等主要建筑物。混凝土闸坝长30多米,分5孔,均安装闸门,闸墩高10余米,上设公路桥和起门机械设备的构架。抽水站厂房为河床挡水式,抽水机4台,扬程7米,回水至第七级拦河闸坝—沙岭。
7. 沙岭枢纽工程:
第七级抽水站所在地。有混凝土闸坝、土坝和抽水站等主要建筑物。混凝土闸坝有4孔,均装闸门,闸墩高10米左右,上设人行桥和起门机械设备的构架。土坝全长100多米,坝高10米。抽水站厂房的型式和竹塘相同,抽水机4台,最大扬程8米,把水回至第八级拦河坝—上埔。
8. 上埔枢纽工程:
第八级抽水站所在地。有溢流坝、土坝和抽水站等建筑物。溢流坝较小,过水净宽10米,坝高6米,上设人行桥。土坝全长300米。抽水站厂房型式与马滩相同,抽水机3台,扬程6米;把水回至雁田水库主坝脚下。
9. 雁田水库:
有主坝1道,副坝6道,溢洪闸1座,抽水站1座和控制闸1座。主坝长300米,最大坝高16米;副坝总长1100余米,高度在8米左右。抽水机3台,扬程15米。河水注入水库以后,利用库容储存,起到调节作用。库内的淡水经出库控制闸放出白泥坑分水岭,通过3公里的渠道流入沙湾河,沿旧河道至深圳水库。
10. 深圳水库:
系1960年原已建成的工程,但是为了确保供水需要,主副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均重新加固扩建。主坝长670多米,迎水坡全铺上20厘米厚的混凝土护坡,背水坡加厚加大,坝顶可行走汽车;左副坝输水管一条,输水流量每立方米3.3秒以上;溢洪道宽22米,岸坡经加固,每秒可泄洪600多立方米。
这十项枢纽工程,将东江水逐级提升,源源不断引向香港,正是:水向高处流,情谊逐浪高!
▲东深供水工程抽引的东江水,注入香港最大的水库—船湾淡水湖。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东深供水工程自谋划建设之初,便有着突破时空的深广考虑,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初心使命。这就是,东深供水工程既要满足香港同胞的淡水之渴,也要尽可能解决工程流域人民的农田灌溉之需。东深供水工程初建完成后,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遂于1965年出台了《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管理试行办法》。此办法规定,东深供水工程的灌溉用水组织管理,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办法,由东莞、宝安两县分别设立灌区管理处,负责管理石马河两岸及雁田、深圳两水库所属灌区,各自统一调度灌区农业用水。上述两个县的灌区管理处,在用水业务上受东深供水局领导。东深供水局所属处、站,只负责供水到第一级分水口,灌区内的用水由两个县灌区管理处(所)另组织管水队伍进行管理。《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管理试行办法》实行以后,工程沿线灌溉受益的区域有:东莞县的桥头、常平、横沥、黄江、谢岗、樟木头、清溪、塘厦、凤岗等镇,宝安县的平湖、布吉镇及原宝安县的附城公社(罗湖区);东莞境内有旗岭灌区和雁田水库灌区;深圳有深圳水库灌区。受灌溉的面积,初期工程建成后为13.63万亩(其中东莞10.18万亩,宝安3.45万亩);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增至16.85万亩(其中东莞12.17万亩,宝安4.68万亩)。
深圳灌区从1982年起逐年减少灌溉面积。1984年开始,将原深圳水库供给深圳灌区的水量3000万立方米,全部改为工业城镇用水,只保留雁田水库对宝安县平湖镇农田1050亩供水。东莞市成立后,其城乡企业不断发展,占用了部分耕地建厂房、公路,灌溉农田面积逐年下降,至1987年灌溉面积降至9.29万亩。
很赞哦! ( )
上一篇:“东深供水工程”实录——总理拍板
下一篇:“东深供水工程”实录——扩建改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