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第一代标杆企业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12 人已围观
同治十一年(1872年),盛宣怀在《上李傅相轮船章程》中写道:“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倘不能自立,一蹶不可复振。”谋商情、筹国计,是《新时代招商局信条》的第一条,代表了招商局这家中国民族企业先驱的国家自觉。从1872年至今,150多年历史的招商局,几经变迁,几次改名,“招天下商,通五洲航”,唯“招商”二字未曾改变。这是招商局的荣耀,也是中国人的不朽传奇。
与百年前轮船招商局自造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生态圈,在中国的近代化之路上升起点点星光异曲同工的是,百年后重新出发的招商局一路乘风破浪,以航运业为锚,在国内外搭建起港口、物流、基础设施、金融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的业态,成为点缀中国现代化大道的丛丛鲜花。
招商局“第29代实际掌门人”袁庚远比晚清“柱国之臣”、轮船招商局的创始人李鸿章幸运。在清王朝摇摇欲坠的19世纪末期,朝廷软弱无力,保守派四处掣肘,民间鸦雀无声,洋务派就像大时代汪洋上一支航向混沌不明、彼岸模糊不清的孤独船队,不断有船掉队,不断有船返航,不断有船倾覆。轮船招商局恰似晚清“裱糊匠”李鸿章灵光一闪绘出的一抹浅蓝,终究洇不透清王朝那漫天的昏黄底板。王朝倾覆,中国陷入连绵不绝的战乱之中,轮船招商局随之星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0世纪末期,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转型,是袁庚等改革开放闯将们如鱼得水的黄金时代。
这种无法言说的幸运和可遇不可求的时代红利,从李先念大笔一挥画出约36平方公里土地,让袁庚做改革开放“试管”的豪情中,即可管窥一二。尽管有种种疑惑和诘难,但在新的国内外形势、新的时代要求下,改革开放这条长路是中国必须要走的。中央政府坚决支持各地各领域的务实突破、理性试错。唯一的问题是怎么走,谁带领哪个地区或哪个领域迈出第一步?
袁庚从现实角度考虑,最后只要了2.14平方公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设立,让他从此拥有了一间有一定自主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改革开放“实验室”,在“计划外”探索一片相当于一座小型城市的区域的现代化运营。招商局闪烁着近现代百年中国企业的星光,在今天的人们已略感遥远的1978年,终于汇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灿烂星空。20世纪80年代蛇口工业区向改革开放荆棘地带的抢滩进攻,正是深圳经济特区“试验田”乃至全国改革开放事业破浪前行的近景特写。
1978年12月26日,袁庚乘坐“海燕8号”交通快艇,从香港招商局中环码头出发,在蛇口公社水产码头靠岸。这段27海里、用时1个多小时的航程之后,蛇口正式登上中国现代化历史的中心舞台。
巧合的是,106年前,轮船招商局正是诞生在这一天。
1979年7月8日,与香港只隔着一道海湾,却在特殊年代成为边防禁区的蛇口海岸,响起了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20日,蛇口工业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没有纳入国家计划,没有国家拨款,自筹资金、自担风险的工业区正式运作。
在蛇口工业区,人们惊喜地看到了久违的速度和激情。不到两年时间,招商局就在曾经的荒滩上完成了整个工业区的基础工程和公用设施建设。1981年,工业区所属的蛇口港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两年后成为我国正式对外开放口岸。
1981年,时任港督麦理浩访问蛇口,眼前的景象让他有所触动,说:“在香港,要完成目前蛇口这样的规划,也要四年半时间,而你们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1982年,招商局又投资兴建了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港口深圳赤湾港。
与此同时,1980年初,还是一片大工地的蛇口工业区向全世界敞开大门招商引资,边建设边引资,为刚刚起步的中国对外开放事业探路。当年1月,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组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公司。在袁庚的提议下,公司采取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并聘请丹麦人莫斯卡担任首任总经理。袁庚当年此举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而且在守旧人士眼里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与百年前轮船招商局自造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生态圈,在中国的近代化之路上升起点点星光异曲同工的是,百年后重新出发的招商局一路乘风破浪,以航运业为锚,在国内外搭建起港口、物流、基础设施、金融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的业态,成为点缀中国现代化大道的丛丛鲜花。
招商局“第29代实际掌门人”袁庚远比晚清“柱国之臣”、轮船招商局的创始人李鸿章幸运。在清王朝摇摇欲坠的19世纪末期,朝廷软弱无力,保守派四处掣肘,民间鸦雀无声,洋务派就像大时代汪洋上一支航向混沌不明、彼岸模糊不清的孤独船队,不断有船掉队,不断有船返航,不断有船倾覆。轮船招商局恰似晚清“裱糊匠”李鸿章灵光一闪绘出的一抹浅蓝,终究洇不透清王朝那漫天的昏黄底板。王朝倾覆,中国陷入连绵不绝的战乱之中,轮船招商局随之星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0世纪末期,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转型,是袁庚等改革开放闯将们如鱼得水的黄金时代。
这种无法言说的幸运和可遇不可求的时代红利,从李先念大笔一挥画出约36平方公里土地,让袁庚做改革开放“试管”的豪情中,即可管窥一二。尽管有种种疑惑和诘难,但在新的国内外形势、新的时代要求下,改革开放这条长路是中国必须要走的。中央政府坚决支持各地各领域的务实突破、理性试错。唯一的问题是怎么走,谁带领哪个地区或哪个领域迈出第一步?
袁庚从现实角度考虑,最后只要了2.14平方公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设立,让他从此拥有了一间有一定自主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改革开放“实验室”,在“计划外”探索一片相当于一座小型城市的区域的现代化运营。招商局闪烁着近现代百年中国企业的星光,在今天的人们已略感遥远的1978年,终于汇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灿烂星空。20世纪80年代蛇口工业区向改革开放荆棘地带的抢滩进攻,正是深圳经济特区“试验田”乃至全国改革开放事业破浪前行的近景特写。
1978年12月26日,袁庚乘坐“海燕8号”交通快艇,从香港招商局中环码头出发,在蛇口公社水产码头靠岸。这段27海里、用时1个多小时的航程之后,蛇口正式登上中国现代化历史的中心舞台。
巧合的是,106年前,轮船招商局正是诞生在这一天。
1979年7月8日,与香港只隔着一道海湾,却在特殊年代成为边防禁区的蛇口海岸,响起了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20日,蛇口工业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没有纳入国家计划,没有国家拨款,自筹资金、自担风险的工业区正式运作。
在蛇口工业区,人们惊喜地看到了久违的速度和激情。不到两年时间,招商局就在曾经的荒滩上完成了整个工业区的基础工程和公用设施建设。1981年,工业区所属的蛇口港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两年后成为我国正式对外开放口岸。
1981年,时任港督麦理浩访问蛇口,眼前的景象让他有所触动,说:“在香港,要完成目前蛇口这样的规划,也要四年半时间,而你们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1982年,招商局又投资兴建了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港口深圳赤湾港。
与此同时,1980年初,还是一片大工地的蛇口工业区向全世界敞开大门招商引资,边建设边引资,为刚刚起步的中国对外开放事业探路。当年1月,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组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公司。在袁庚的提议下,公司采取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并聘请丹麦人莫斯卡担任首任总经理。袁庚当年此举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而且在守旧人士眼里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