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旅综合 文旅综合
人文荟萃:客家文化一脉相承,多元文化交织融合(大浪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 : 深圳 78 街“全景画像”(龙华) 责任编辑:manman 2025-01-02 人已围观
大浪的 20 多个村落几乎全部为客家村落,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近年来,大浪不断深入挖掘、保护、传承本土客家文化,建成了深圳首家“麒麟博物馆”,出版了《大浪客家山歌集》《大浪客家方言志》等本土文化书籍,麒麟舞、娣黄酒成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续举办 6 届阳台山全国实景山歌大赛,全面展示了大浪客家文化的魅力,传承了传统文化。
大浪客家麒麟舞始于明末清初时期,是一种民俗舞蹈表演形式,以表达人们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近年来,大船坑麒麟队已发展队员 50 人,持续组织开展“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文化影响力也日益提升。谢玉球是大船坑麒麟舞第 11 代传承人,下岭排村本地人,年逾六旬,人称“哇叔”,1976 年加入大船坑麒麟队,在多方努力下,大船坑麒麟舞先后成功申报区、市、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他本人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谢玉球从 2000 年开始授徒,到目前为止已带徒弟 70 余人,其中谢碧华为大船坑麒麟舞第 12 代传承人,现任大浪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助理,兼职推广麒麟舞,已连续开展 5 届“传承中华精粹·共创时代新篇”客家舞麒麟传承发展培训活动,累计培养 180 余名青少年学员,在辖区学校成立 3 支青少年麒麟舞队伍,为麒麟舞的保护、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大浪山歌具有鲜明的客家风情,是街道客家文化瑰宝之一。“唱山唱水好自在,山歌响彻新时代 ……”秋冬时节,总会听到一首首嘹亮动听的山歌响彻大浪,或清丽婉转,或大气磅礴,为大家献上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这是大浪街道在全国范围内颇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化盛事——阳台山全国实景山歌大赛。自 2018年以来,山歌大赛已成功举办 6 届,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500 多名山歌爱好者参加比赛,同时,大赛还会在全球多个平台同步开启海内外线上直播,以娓娓山歌曲传递着浓浓客家情。
▲大浪麒麟博物馆前的大船坑麒麟舞表演
娣黄酒也是大浪客家人的“记忆珍宝”。它是龙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酿制技艺起源于大浪街道,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客家味道”。不同于透亮或乳白的常见米酒,娣黄酒酒水清澈、酒色偏黄,打开酒瓶盖子,甜糯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循着酒香,来到大浪上岭排新村,便能观摩到酿造技艺传承人邓月娣炉火纯青的酿酒技艺。一粒粒精选糯米吸饱水分后晶莹似雪,蒸煮后混入红曲、酒饼,经过数十天的发酵,酿成的米酒色泽棕黄透亮,酒水浓稠,轻抿一口,鲜甜滋味在舌尖跳跃,回味悠长。
除了本土客家文化基底,大浪还融合东江纵队带来的红色文化、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走到刘屋围的路上,浪口基督教堂非常醒目,与周围的城中村形成鲜明对照。清同治五年(1866 年),德国巴色会牧师毕安来到浪口,与士绅吴昌基协商划出一块地,建成基督教堂 ——浪口福音堂,此后直到 1950年左右停止活动,在 1986 年开始恢复活动,并于 2004年在原址附近重建了新的基督教堂,目前每个周日有两场礼拜。除了传教,基督教传教士还在此创办女子学校。1891 年,巴色义学自香港西营盘搬迁入浪口的女子学校,更名为虔贞女校,教授当地女孩英文和现代科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虔贞女校更名为虔贞学校,也招收男学生,为大浪培育了一批教师、工程师、军人等人才。如今,学校旧址已改建成虔贞女校艺展馆,附近兴建了新的学校,按照当地居民意见仍命名为“虔贞学校”。旧址校门正对面是一处党群服务 V 站,党员“红马甲”为在此休息的居民提供服务。
坐落在大浪西南角的阳台山,名字经历了多次演变。明代天顺八年(1464 年)的《东莞旧志》将其写作“陽臺山”。此后多年,这座山的名字从“陽臺山”到“阳台山”,再到“羊台山”,几经更改。2020 年 6 月,经过多方考证、论证,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这座山体复名为“阳台山”,延续了历史地名的传承。
▲修缮后的虔贞女校
近现代的阳台山,是一座“英雄山”,是深圳党史上的一座红色丰碑。阳台山巍峨耸立,地势险要,从 1938 年到 1945年,是东江纵队的重要根据地。1940 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开始在阳台山创建抗日根据地,后成为东江纵队开展武装反抗日军的重要据点。1942 年初,文化名人大营救期间,阳台山成为当时隐蔽、接待、转移文化名人时间最长的重要地点。东江纵队将茅盾等 800 多名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及其家属,陆续从香港转移至阳台山山窝的几处草寮中,隐蔽居住了近 2 个月时间,并在条件允许后陆续将他们送往大后方。同年底,国民党抓捕了 10 多名东纵战士,押到阳台山脚下的“晒布岭”集体枪杀。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站在山上,用望远镜看到反动派的暴行,泪如雨下,在山石上写下:“晒布岭头埋忠骨,羊台山上吊英魂。”1945 年,阳台山腹地曾发生过极其悲壮的反“围剿”激战,百余名抗日儿女英勇牺牲于此,英烈白骨遍布于山间石旁。如今,诗迹已然淡去,当年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临时搭建的草寮也早已不复存在,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依旧在此赓续传承,永垂不朽。近年来,经广泛调查走访和仍健在的东江纵队老战士的回忆指认,发现了当时营救文化名人的深坑遗址、芋荷塘反“围剿”战斗遗址、鸡板坑炮楼及陶吓宝四区人民政府旧址等 4处革命遗址,进一步传承了红色基因。
▲胜利大营救雕塑
阳台山,这座钟灵毓秀、水清林茂的英雄山岭,潜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壮烈的革命故事和丰富的民间传说。为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大浪街道办从创立之初就提出“领悟人文情怀、创想羊台文化”的口号,立足打造“大浪羊台山文化圈”,于 2006年创办了街道一级的纯文学内刊《羊台山》(季刊),至 2024 年已连续发刊 18 年,刊载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各类题材作品 1000 余万字。《羊台山》率先在深圳基层树立起办开放型纯文学内刊的新风,为深圳本土作家提供了展示平台,带动了一批青年写手活跃在深圳文坛。
▲《羊台山》杂志
一面文脉似山幽,一面青春如潮涌。阳台山脚下,青春风采也绚丽动人。每逢青年节前后,便有许多青年来此“追光”大浪。这正是融合运动、文化和城区风貌等元素的特色青年赛事 ——“追光大浪”青年城区定向挑战赛。大赛每年吸引超 400 名深圳、东莞、香港等地的湾区青年热情参与,以脚步探寻大浪发展的脉搏。除“追光大浪”外,大浪还结合辖区青年人口占比高达 66% 这一特点,每年开展“星光大浪”青工歌手大赛、“大浪杯”社区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超 500 场,以及涵盖兴趣爱好、技能提升、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青年夜校课程超 200 场,年轻、活力、多元化逐渐成为这里的新标签,“青工活力第三个 8 小时”活力迸发,朝气蓬勃的“青春之城”让青年人心向往之。
阳台山下,处处是蓬勃的生机;大浪河畔,满眼是涌动的活力。今天的大浪,以时尚气质、渊远文脉、秀美风光、青春活力,成就了其独特的魅力。在这里,客家传统与都市时尚相得益彰,古老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既有流传百年的非遗文化麒麟舞,也有名模云集的国际时装周大秀;既有宜居宜业的制造工业产业,也有宜游宜养的山水生态园林,一幅幅美好生活的“愿景图”正被逐步描摹为安居乐业、活力四射的“实景画”。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