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大芬村启示录

作者:张新奇 来源:《奇迹之城:深圳备忘书》 责任编辑:chen 2024-11-07 人已围观

音乐早已经停止,深圳的大芬村还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座位。
 
陈武景到大芬村学画时,眼前还是一个破旧不堪的小村庄,排水沟是外露的,画廊也只有十来家。豪华的大芬美术馆那时还是大芬小学,如今人头攒动的沃尔玛那一年还是一个天坑,里面积满了水,小鱼儿偶尔跳出水面,水波慢慢晕开来……他的日记里有一段话:“……清楚地记得刚进村时,经过老围东小巷,看着老鼠在排水沟里乱跑,还有几只母鸡死盯着水沟里的小蟑螂……”
 
一个鸡鸣狗吠的客家村落,因为这些画工的陆续到来,开始了它空前的繁荣。
 
首届深圳文博会后,大芬油画村名扬天下。狭小的村落里拥挤着上千家画廊商铺,寸土寸金,村里一楼的墙面全部一个连一个装上卷闸门,每个卷闸门都做成了特别的铺面,打开门,墙上挂几幅画,便可做生意了。上万画工云集这里,工业化生产,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排成一行,面前摆着画笔颜料,流水线作画。货柜车天天在村里几条短短的街道奔忙,成吨成吨的油画发往世界各地,每年为这个小村落带来40多亿元收入。
 
“如果没有2008年,我还保持着以前那种混沌的自信,认为只要你有能力,就有机会,就有单子,可以赚到很多钱。”见证了大芬油画村兴衰的陈武景感叹。
 
金融风暴给大芬村带来寒意,原来做不完的订单骤减80%,大批画工因之失业。
 
大芬村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成了无法回避的话题。
 
地方政府早已意识到,仅靠临摹复制,大芬村经济增长无法持续,于是陆续从东北、内蒙古引进20多位各级美协会员,落户深圳,并且予以廉租优惠政策:国家级美协会员,三室一厅;省级美协会员,两室一厅;市级美协会员,一室一厅。发展思路是以原创代替临摹,但收效甚微。
 
逐年高涨的房租物价,使大批画工向生活费用低廉的地方转移。坚守大芬村的一些商家,他们出售的行画,已基本不产自大芬村,大多来自福建。越南的胡志明市近年也出现了画家村,有人去看过,“与10~15年前的大芬村很像,几百家画廊,规模很大,便宜得要死。那里普通画工一月只要800元的生活成本,而在大芬村没有几千元生活不了”。
 
行画和艺术是一对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概念。其实,行画是一门生意,它的制作,是一个“活”,与木匠、泥瓦工没有什么不同。艺术则是充满孤独与个性的原创行为,不是靠抱团生产的。
 
黄江的徒弟吴瑞球,一度为大芬画家村龙头企业掌门人,他有一个提法,“让大芬油画占领大众墙面”,把行画理解为大众需求的一种视觉之美。
 
大众审美永远是媚俗的,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跟随金钱的气味变化不定。
 
寻找失落的繁荣,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这个主题贯穿了人类整个历史。
 
深圳短短几十年变迁,依然有许多失落的东西需要寻找:蛇口沙头角华侨城、华强北……
 
有些也许能够找回,有些也许永远也无法找回。因为,那只是各种能量因缘聚合的一场相遇。

很赞哦! ( )

上一篇:音乐停止之后

下一篇:富士康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