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动植物资源 > 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
生态景观林理论
作者:王定跃 来源:鹃映鹏城 责任编辑:manman 2023-03-16 人已围观
由于学术界对风景林概念缺乏深入研究,风景林的名称非常多,如风景林、景观林、景观生态林、景观防护林、生态风景林、风景生态林等随意使用。王定跃等对风景林的概念进行系统梳理,首次提出了“生态景观林”的新理论。
森林有多种效能,从风景林角度来看,最主要的是森林的美学价值与生态功效两个因子。假若以生态功效与景观水平(美学价值)两个因素来衡量,可以有下列四种组合情况:一是只考虑生态功效与生物多样性,不考虑欣赏功能的一类森林,称之为“生态林”;二是以生态功效为主,兼顾一定景观效果,考虑欣赏功能的一类森林,称之为“风景生态林”,当生态功效与景观效果发生矛盾时,把美学价值放到次要位置;三是以景观效果为主,兼顾生态功效,重点考虑欣赏功能的一类森林,称之为“生态景观林”,当景观效果与生态功效发生矛盾时,把美学价值放到主要位置;四是只考虑景观效果,即全力考虑欣赏功能,不考虑生态功效,实际上是景观效果很佳,但生态功效与生物多样性较差的一类森林,称之为“景观林”。
一、生态景观林的定义
生态景观林是具有突出的美学观赏价值,重点考虑欣赏功能,兼顾生态功效的一类森林。而之前大家熟悉的“生态风景林”,则以生态功效为主,以地带性顶级群落为目标,兼顾一定美学价值,考虑欣赏功能的一类森林。实际上,生态风景林是兼具欣赏功能的生态林,是由生态公益林的一部分转化而来,它更强调生态防护功能,本质上属于生态林,称为“风景生态林”更贴切一些。
风景生态林是对生态公益林的提升,重点是森林质量与生态功效的提升,适当兼顾景观效果。但在实践中往往都是十几个甚至更多的树种一起配植,讲究多树种混交。在现有山地森林、人工纯林,或残次林的基础上,通过多树种配置和营林技术进行林相改造,使植被重新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演替。复层异龄的地带性顶极群落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就是深圳地区风景生态林追求的最高境界。
深圳 20 多年的实践表明,风景生态林建设就是通过更新造林、疏伐改造与林下套种等方法,将桉树林、相思林等纯林或荒山疏林改造成多树种近自然的混交林。风景生态林四季常青,总体上四季变化不大,远不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季相变化与色彩变化丰富。
因此,生态景观林概念的提出为构建具有震撼性的森林景观另辟了一条蹊径,并在风景林下构建了新的二级林种。
二、生态景观林的构建公式
王定跃等通过对自然界壮丽森林景观的长期观察与理论思考,提出了风景林的一个新类型——生态景观林,并提出了构建公式:
生态景观林 = 景观树种 + 基底植被
南亚热带生态景观林 = 热带、亚热带景观树种 + 南亚热带基底植被
该公式是通过植物群落学的角度加以概括与总结的,适用于所有具高度美学价值的风景林(含灌木林)。其中景观树种与基底植被的关系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景观树种在另一时间段内可以成为基底植被的一分子;反之,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基底植被中的一些树种在另一时间段内却成为景观树种。
景观树种的种类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但必须是群落的重要建群种或优势种,处于群落的林冠层,是某一时间段风景林欣赏的主角,观赏这些景观树种的色彩美、形态美自然成为这一时间段的主题。比如赏樱是春季樱花景观的主题,而观红叶是秋季香山红叶林的主题。如图 6-2、图 6-3。
该公式所指的基底植被,是指某一时间段内风景林中除景观树种外的所有植被的总和,包括乔木层的其他树木、灌木层、草本层以及藤本、附生植物等所有植物。它们作为景观树种的背景起着衬托的作用。景观树种作为风景林欣赏的主角,其他所有植物作为配角,构成其景观的背景。
与此同时,保护好基底植被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基础,是景观与生态融合的关键措施,是生态景观林可持续经营的必由之路。
三、生态景观林的树种选择
(一)景观树种的选择标准
生态景观林的景观树种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园林观赏树种,而是指具有明显季相变化与色彩变化,或其他很高美学价值如观形、观姿等的观赏树种。对构建中景、远景的景观树种有较严格的选择标准。
王定跃等提出,景观树种要形成理想的景观效果,则必须具备如下特质:一是观花的景观树种必须是花色鲜艳、灿烂夺目,以白色、红色、橙红与黄色等色彩饱和度高的树种为佳,淡紫、暗红、蓝色等花色的树种则效果不佳;树种先花后叶或花开在树冠上层,呈现在林冠层上;最好是有枝繁叶茂、整齐开花等特性的树种;可近距离欣赏的花朵大小皆可,但只能远距离欣赏的,须花朵较大,效果才佳。二是观叶的景观树种必须是春天新叶或秋天落叶前叶片色彩鲜艳的树种,如深红或深黄色等,可以产生明显的季相变化。三是观果的景观树种必须是在冠层硕果累累,色彩鲜艳的树种。
(二)基底植被的树种选择
基底植被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尤其是地带性顶极群落的树种为首选对象。深圳地区可以选择梧桐山次生林的建群种作为主要参考,如浙江润楠、短序润楠、藜蒴、秋枫、假苹婆等。营造生态景观林时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尤其是乡土乔灌木树种;荒山造林或其他无林地则增种这些乡土树种,作为景观树种的伴生种,起到衬托和维系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四、生态景观林的景观模式
森林景观四季不同的季相变化主要体现在植被的色彩变化上,尤其是林冠层景观的色彩变化主要是由叶子色彩变化决定的,树叶的色彩起主导作用,其次才是花和果的色彩变化。因为花与果的数量比叶要少得多,而且观赏期也短得多,通常只有一个月左右,偶有观赏期长达几个月的种类。
在南亚热带地区,风景林要形成壮美的景观效果,就要解决“量”的问题。没有量就没有美。南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树木四季有花开。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营造四季花色变化的生态景观林。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地构建特色的森林景观。由于大多数景观树种都是春季开花,气候温暖湿润,满目苍翠,绿色作为背景特别衬景,春季又是游览高峰,因而春景是最适宜作为南亚热带地区构建生态景观林的重点。
以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的月份来划分四季,以叶、花、果作为主要观赏对象,则南亚热带生态景观林理论上有 12 个景观模式(表 6-1)。但从深圳的气候、植物生长、游览季节与观赏季节的匹配等因素综合考虑,春季观花型、春季观叶型及夏季观花型的生态景观林最可能实现理想的景观效果。
五、生态景观林景观的维持
生态景观林的目标是理想的景观效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经常调节种间关系,始终保持景观树种的建群种甚至优势种地位,抑制伴生树种的过度生长。当景观树种之间相互有影响时,可以通过空间分层去调节竞争,比如通过修枝抬高生长快的植株的枝下高度,给相对较矮的树种腾出空间。
当起衬托作用的基底树种达到或超过林冠高度,则可以通过去顶的办法,将其高度控制在景观树种以下,始终不能达到优势地位,不影响景观树种的生长。为了达到好的观花或观叶效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对景观树种进行施肥,促进其生长发育。因此,生态景观林成林之后仍然要坚持进行每年 1 ~ 2次的抚育。
很赞哦! ( )
上一篇:深圳杜鹃花的资源现状
下一篇:风景林抚育的必要性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