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扫码关注

深圳地名探源

作者:曾观来 来源:《广东史志》 责任编辑:huawenop 2022-12-01 人已围观


准确界定深圳河与深港界河 

也许没有人注意到,深圳的母亲河深圳河也有讹传。一学者在《深圳客家研究》(南方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深圳’一名,最早出现的典籍记录是清康熙二十七年纂修的《新安县志》。……‘梁’的‘惠民桥’条目下注:在‘深圳河’。” 笔者认为,这是对旧志的误读误解,因为当时没有“深圳河”的河名。志书原文没有标点,这段文字正确的断句应当是:“惠民桥, 在深圳,河沟深浚,凡遇雨潦、潮涨,往来维艰;更有不知深浅,动遭淹溺。”此条前有“天渡桥, 在月冈屯蔡屋围前”条的记述。“惠民桥”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在深圳墟西”(当时深圳称墟)。月冈屯当时亦设墟,故“天渡桥”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在月冈屯墟蔡屋围前。“河沟深浚”是主谓词组 ,“河沟”,像河一样的水沟;“深浚”,挖得很深。 

无独有偶,2013年9月,笔者收到一份发自广州的《中国地名故事·广东卷》电子邮件解说稿,关于深圳及深圳河的表述与《深圳客家研究》如出一辙:“康熙二十八年(应是二十六年与天渡桥同年建,因康熙志修于康熙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是编印之误——笔者注),在深圳河上,建造了一座‘惠民桥’,此桥以石头建造,就是今‘人民桥’的前身。”这“故事”后来做成了“纪录片”,在电视台播放,其误传就更深远了。

康熙、嘉庆二志均没有“流河”的条目,分别是“海”和“水”。嘉庆志载:“滘水,在城(即今“南头古城”——笔者注,下同)东四十里,发源于梧桐(山),右(西)莆隔,左(东)龙跃、双鱼诸山……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又据嘉庆《新安县志》记载:“军陂,在深圳右側(西侧),发源于梧桐、莆隔、笋冈等处,堰以灌田。”由此上溯,莆隔河的源头有牛尾岭、梧桐山、莆隔径等处,向南流至鹿丹村东侧。惠民桥(新中国成立后重建,命名“人民桥”)下的那条河就是原先的莆隔河的下游,后演变称“布吉河”。“龙跃、双鱼”(二者既是山名又是水名)二水向西流经香港新界上水,折向北与流经莲塘、罗芳、文锦渡、罗湖桥下河段交汇,再西北流向与布吉河汇合,然后注入今之深圳湾。 

有资料显示,“深圳河”的命名是自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起,是英国强租香港新界99年期限的界河的一部分。 深圳河主要支流有布吉河、沙湾河、莲塘河以及新界境内的石湖(上水)河。布吉河长15.5公里,在下游河段修建了人民公园和洪湖公园。沙湾河发源于牛尾岭,长20.9公里,1959年冬修建了深圳水库(初名沙湾水库)。莲塘河发源于梧桐山,长12公里。沙湾河深圳水库排洪道下游与莲塘河汇合处称为“三叉河”(在深圳深水水务咨询公司西南侧),通常所指的深圳河是三叉河以下河段,主流长37公里,这就给“深圳河”作了明确的界定。此谓正名也。 

深圳和香港一河之隔,有一条明确的界河。这条界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1898年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9年3月,中英双方互派官员,东自大鹏湾,西至深圳河口进行勘界。(见《深港关系史话》)河界于河底之中线为界线,分段立桩,北侧归中方管辖,南侧归英方管辖。这条界河东起沙头角河口,西至深圳河入海口。沙头角河亦发源于梧桐山,与莲塘河相接,长约四五公里,向东经中英街流入盐田港湾。现在深圳市地图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标志,深圳河只是深港界河的西段,布吉河、沙湾河、皇岗河等是深圳河的支流,不能称作界河;大沙河发源于羊台山等处,向南注入后海(今深圳湾),不是深圳河的支流,更不是界河。 

新千年之初,又掀起一股地名改革风,作为新兴城市深圳尤烈,很有“矫枉过正”之势,幸好不久就稳住了,虽然迟了一歩。2005年,京津穗深等8城市的地名规划专家齐集深圳,研讨地名规划管理问题。深圳市规划局一负责人在发言时强调:地名规划需要公众参与。他指出:“特别是对于已被习惯使用的地名,如要调整,需在广泛社会参与的基础上进行。”江苏省民政厅关于地名规范的问题明确表示:“旧地名不能随便改。”(2005年3月28日《扬子晚报》) 

至于地名规范化该以什么为标准?笔者认为应该尊重历史,认知其社会性、时代性、地域性,不赞成讹变,特别是硬伤。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讹变会成为既成事实,成为“演变”,但毕竟是“习非成是”了。 

(来源:广东省情网【《广东史志》2018年第6期】 作者:曾观来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办)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