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大学是读书的天堂

作者:朱永新 来源: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 责任编辑:kysia 2023-06-15 人已围观

当年我的儿子到南京大学读中文系,其实他在高中理科成绩很好,是理科生。因为他在高中期间读了很多书,也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文章,所以南京大学的老师说,这个同学可能适合读文科,所以阴差阳错地进了中文系。但是他的大学生活可以说不是很顺利,所以我就给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大学是读书的天堂”。我说“你别指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东西,在哪里读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读什么书,这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对大学期间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应该做什么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考。

《人民日报》曾经给我做了个专访。《人民日报》在做关于大学新生人生规划的一个专题报道。记者问我,你觉得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说,最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自我。这才是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因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中小学期间是很难去寻找、发现自我和成就自我的。但是到了大学应该要思考这个问题了,应该要寻找自我了,应该去做一个人生的规划了。但是怎样去发现自我和寻找自我呢?阅读就是个最重要的路径。前年,北京的一些大学成立了首都阅读联盟。联盟成立的时候要求我去做了一个讲演。我说,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的大学,见到的是不同的老师,听到的是不同的课程。表面上是有所谓的高低之分,但是事实上只要你阅读,只要你和那些最伟大的书去对话,就没有高低之分。如果说有高低之分的话,不是取决于你在哪个大学读书,不管你是在北京大学读书,还是在一个普通的学校读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每天在做什么,你每天在读什么。最后谁走得更远,不是在于你在哪个大学,而是取决于你这四年怎么度过。坦率地说,因为在中国这样的一个教育体制下,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在中学期间,或者说在中小学期间,没有经过比较系统的阅读训练,阅读量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少。我们新教育学校可能不太一样。我们是把“书香校园”建设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

阅读到底有多重要?它为什么重要?并不是很多人都清楚。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作《我的阅读观》,这篇文章从五个方面讲述了我对阅读的理解,阅读的重要性。首先,从一个个体的角度来说,我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是他的阅读史。这是从个人的阅读的意义来说。第二,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角度来说,我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在哪里?精神力量在哪里?实际上在他们的阅读之中。第三,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这是从教育的角度、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的。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第四,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伟大的精神家园,这是从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只有充满真正的书香,一个城市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家园。第五,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价值。实际上这五个观点分别是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去研究阅读问题的。为什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因为讲到精神发育就要讲到身体的发育,因为精神发育和身体发育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完全相同的地方。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这就是说每个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对身体说的,也是对精神说的,吃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最初我们寄身于母体,吸收母体营养,然后来到这个世界,母乳给我们最初的滋养。六个月以后更主要的可能靠自己每天的进食。我们知道,躯体的成长和遗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讲除了遗传以外,我们每天的食物对身体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当然,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对精神成长的奥秘我们一直没有搞清楚。我经常讲,人类认识世界很有意思,是从最遥远的星际开始的,所以整个科学家谱里面,发源最早的一个是天文学。在几千年以前,在摩崖石刻上,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先人们在观察天象,在记录天文。现在我们才刚刚进入所谓生物学的时代,关注生命的状态。而人是生命最复杂的东西,所以对人自身的研究,我觉得才刚刚开始,对人精神的研究,更没有深入进去。所以我们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经常说,我们人的大脑还是个黑匣子。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的精神的成长和他所经历的、所阅读的东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精神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的高度,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的物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能够阅读。我们学传播学,西方把传播学分成四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所谓的表演阶段,就是说人类最早的传播是通过表演来实现的,在劳动中、生活中通过口头的语言、手势面对面地交流。所以人和人之间的播交流是一种即时性的、表演性的传播。从文字产生开始到印刷术的出现,我们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叫表述阶段。表述阶段,人类就可以借助文字这样的工具,记录自己的思想。在这个时候,人类的知识体系开始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化。后来进入影像阶段,丰富了传播的方式。现在进入互联网阶段。所以人类的传播体系实际上是经过了这四个阶段,其中最关键的阶段是从表演进入表述,正是由于借助了文字,人类才能不断地在前人创造的智慧基础上超越自我。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文字或者没有阅读,人类会怎么样。可以肯定,人类不可能有这样的进步。因为这样每一代人只能不断地去重复自己,他很难真正地去超越,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进步。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思想、最伟大的智慧在哪里?毫无疑问,就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之中,就在我们的图书馆里,就在你们家的书架上。图书馆是承载着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的地方。我们一直说,图书的生命是通过阅读激活的,没有阅读,你图书馆的书再多,都是一张废纸。我曾经到我们苏州的一个友好城市,当时我在苏州做分管文化教育的副市长,他们的图书馆把成箱成箱的非常漂亮的书打包,送到造纸厂,去化为纸浆。我当时看了很心疼。那个馆长说,图书馆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必须不断地要有好书新书进来,我必须要淘汰旧的书。他把长期没有人借过又没有人看过的图书优先送去“火化”了。那么,图书没有阅读,它就不是书,它就跟废纸没有什么两样。通过阅读,让人类的确变得和其他的生命、其他的物种不一样。其实我一直说,我们人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但是,事实上,我们绝大部分人生活在一个世界里,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是不是这样?的确是这样。

古人为什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人应该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行万里路,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自然的风景。读万卷书,我们生活在精神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精神世界里的东西,实际上这两个世界又是相辅相成的,读万卷书,可以更好地行万里路。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那么精彩,他看到的风景,跟我们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同样看黄山,可能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黄山。同样看月亮,可能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月亮。李白的月亮跟我们的月亮可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有阅读的理解,有思想的背景,所以生活在精神的世界里的人,他是幸福的。

我的一个好朋友赵丽宏先生之前送给我一本毛边书,书名叫《躲进书里》。他说,你在人世间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烦恼,人世间各种各样的喧嚣、各种各样的问题,你只要躲进书里,什么都没了,书是人的最好的住所。这也是真正的读书人才会有的体验。前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我们也搞了个读书会,就是每个领导介绍影响自己最深的一本书,很多人都谈了自己的体会,最后让我做总点评人。我在点评的时候就讲,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一看这个世界,因为当你从母亲的体内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的第一声的哭喊,就是你的一个独立宣言。你第一次睁开眼睛,你就开始看这个世界,然后当你最后闭上眼睛的时候,那你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我说,其实,人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目标、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看这个世界。为什么?因为你除了看,其他都是徒劳的。我们很多人用一辈子的心血,去挣钱、去买房子、去添置财产、去收藏各种各样的宝贝,所有的一切,到最后它都带不走,都不属于他。

我们安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们很多教育界的人都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其实我在想,你想带半根草走,你也带不走,是吧?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唯一你可以带走的就是你曾经看过的那些东西,你看过的那些东西,永远在你的脑海里,永远在你的心里,它会随你而去。如果人真的有灵魂的话,我相信,它也会随着你的灵魂飘荡,是不是这样?其它的都不属于你。所以从一个个体的角度来说,阅读也许不能增加或者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是它的确可以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厚度、广度。后来我想想,这句话我讲得比较保守了,其实阅读本身是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健康,因为只有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才会变得很宁静,才会看淡或者说看透这个世界,才会知道人生活的意义,所以他会很坦然,他会很淡然、很宁静,他也就会很健康。西方有一种所谓的阅读疗法,阅读可以治疗、治愈人。同时我还说,阅读可能不能改变我们的容颜,但是它可以改变我们的质,改变我们人生的品位,后来我想想这句话可能也讲得保守了,因为阅读本身是可以让人变得更美丽的。我在苏州的时候,曾经在苏州发起了一个阅读节,我们给阅读节设计了一个广告语,就是阅读“让苏州更美丽”,实际上阅读本身,怎么能够让一个城市变得更美丽呢?实际上是让城市的人更美丽,这个城市才会变得美丽。阅读是会让人变得美丽。在生活中,我们和很多人交流,有些人长得很漂亮,但是和你一交流,就是显得俗不可耐。你再看时,可能就不那么漂亮了。有些人,其貌不扬,你跟他一交流,就觉得这个人不简单,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会觉得这个人很美,这个人真的很有气质,这个人真的很有品位。作家毕淑敏曾经建议女性少花点钱去买化妆品,把买化妆品的钱用来买书,比它要超值十倍都不止,所以阅读对一个人的精神的成长的确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真的是这样。你真得把它想通了,你真正地要了解我们应该生活在哪个世界里,你真正地要了解我们应该看什么样的风景,你真正地要了解我们这一生应该让自己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我相信,阅读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可能没有什么比阅读更有意思、更有意义。

当然,阅读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就更不用说了。我这十多年来一直在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在呼吁要推进全民阅读。不仅仅是因为我是国家聘请的全民阅读代言人,更重要的是我作为一个教育学者,在研究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发现,阅读对一个国家太重要了,对一个民族太重要了。我仔细考察过世界上几个民族,那些最伟大的、最优秀的、最有竞争力的、最有品位的民族。当然,最典型的是犹太人。你们去看看犹太人最近这一两百年对世界的贡献。我们统计过,从 1901年到 2001 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均每五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就有一个是犹太人。他们贡献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贡献了多少称之为世界级别的大思想家。我们不说远的,我们就说近的,从马克思开始。马克思的学说可以说改变了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观点,而且他这种影响力到今天仍然没有过时。所以西方有一门学科 — 马克思学,有人把它命名为“幽灵学”。为什么叫“幽灵学”啊,因为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爱因斯坦,他的学说深深地影响了这个世界,包括我们现在这个新的“量子理论”,都和爱因斯坦有着密切关系,这改变了人类对物理学科的看法,对时间、空间的观点。还有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我的生存心理的分析。你看这三个人,人类的三个重要领域被三个犹太人的理论彻底颠覆和改变了。犹太人在科技领域等方方面面应该说在世界上都是走在最前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犹太人喜爱阅读。全世界阅读量最大的民族就是犹太人,他们平均每人每年阅读 64 本书。我们平均每人每年阅读 5.48 本书,才是人家的一个零头啊。所以,阅读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我觉得我们远远没有意识到。

对学校来说,当然是如此。我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真的是如此,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如此。我们的大学和西方的大学最大的差距在哪里?当然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分析,行政化的问题等等,你可以讲很多。但是我认为在教学上,最大的差距就在阅读上。我们的大学有阅读吗?没有阅读。我们的大学和中小学基本上差不多。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基本上还是这样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承的教育方式。我们大学的教育是远离文本的,这一点我认为是和西方大学的教育最大的差距。我们的老师给我们开了书单,但他自己学得都模模糊糊,他跟我们讨论过吗?交流过吗?不是这样的。美国的大学平均阅读量是每天一百页,也就是说每个星期差不多是读六百页。这是我自己深有体验的,因为我在哈佛大学学习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老师就是这么教的。每一天就是给学生开个书单。开完书单以后,小组先讨论。讨论完了,在课堂里面,就是围绕这个来进行文本交流和讨论,所以美国大学生为什么那么辛苦,比我们辛苦得多,因为他要读书呀,你不读书你就没法交流呀,你没看过你怎么说,你不能瞎说呀,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问题讨论,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文本来进行的。不仅仅是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也是如此。你没有文献的研究不可能让你去实验室,不可能让你去做真正的研究,所以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阅读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方式。所以我经常说你看这个老师开不开书单,开什么样的书单,就能够知道这个老师会不会做学问,做出多大的学问。当然作为我们学生来说也不能完全指望老师给我们开书单,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开书单。

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大学不在于学校建得有多漂亮,而在于是不是有真正的大师、优秀的老师。其实,我觉得这句话还可以进一步引申一下。大学可能更重要的是有一群真正的读书人。真正有阅读生活的大学一定是有思想的大学,对中小学育来说那更是如此。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很坚定地认为:无限地信仰书籍的力量。这是他的教育信仰。他一直主张在学校教育中要有两套大纲:第一套大纲就是我们现在以教科书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另外一套大纲就是所谓的书屋,你要有系统的阅读的技巧。他认为没有第二套大纲,第一套大纲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他认为阅读是所有学生的最重要的事情。阅读不是那些优秀学生的专利。越是差生,越需要阅读。阅读最关键的时期是在中小学,因为在那个时候,人的精力、人的注意力、人的记忆力都是最好的时候。中国古代特别强调童子功,就是人越是早期,所阅读的内容越是会深刻印在心里,所谓的过目不忘的本领就是在那个时候训练成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