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新桥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地名密码卷 责任编辑:yezi 2022-12-30 人已围观
新桥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村在清康熙年间编纂的《新安县志》里就有记载,属三都恩德乡。
古时候的新桥村,茅洲河在村西入海,村民出行多用船,架桥铺路就成了新桥村民祖祖辈辈的奢望。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监生曾桥川在村头建了一座桥,方便乡亲们出行。这事十分轰动,村子因而得名。这桥后来坍塌了,也不知道他建的是石头桥还是木头桥。
清乾隆五十年(1785),武生曾大雄,钦赐翰林曾联魁,贡生曾腾光和曾应中等,商量要为家乡做好事,想到村口那座坍塌已久的桥,于是决定重建,取名永兴桥。
永兴桥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桥长足足有五十米,三孔桥洞,有五米的高度,想来是能过装满茅草的木船的。桥身全用花岗岩的条石砌成,朴实大方,只在桥头的望柱上雕刻了小石狮。如果细心观察的话,还会发现在桥面正中间的栏板上浅浅地刻有龙和凤的图案。永兴桥是深圳市现存唯一一座石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欣赏价值,是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永兴桥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桥长足足有五十米,三孔桥洞,有五米的高度,想来是能过装满茅草的木船的。桥身全用花岗岩的条石砌成,朴实大方,只在桥头的望柱上雕刻了小石狮。如果细心观察的话,还会发现在桥面正中间的栏板上浅浅地刻有龙和凤的图案。
新桥地处交通要冲,东接黄松岗、乌石岩诸路,西连云林、茅洲诸墟,往来行人如织,船只如梭,桥头设有码头供船只停靠。桥东原有一个墟市,由新桥村曾氏家族创建,叫清平墟。石桥往新桥村的通道两边陆续修建起两层的店铺,形成繁华的街市,叫清平街。
新桥往南是万家蓢墟、凤凰街,往西是云林墟、沙井墟,往北是黄松岗义和墟,这些墟市共同构成宝安西部经济贸易的网络。由于地处河海交汇之地,清平墟成为古时松岗、石岩、沙井等地的物资集散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新桥,清平墟开始衰落,现在桥头村仍保存一间旧日当铺。
桥东原有一座五层高的文塔,与永兴桥交相辉映,颇为壮观。可惜20世纪60年代因取砖建糖厂而被拆毁。
新桥现存的古建筑群以曾氏大宗祠为核心。曾氏大宗祠位于大宗祠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清嘉庆三年(1798)扩建。曾氏大宗祠旁边还有观音天后庙、古乔曾公祠、贯传公家祠、翠松公家祠、维鲁公家祠、藩北曾公祠、延光公家祠、曾氏宗祠、益孙曾公祠等古建筑。
古时候的新桥村,茅洲河在村西入海,村民出行多用船,架桥铺路就成了新桥村民祖祖辈辈的奢望。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监生曾桥川在村头建了一座桥,方便乡亲们出行。这事十分轰动,村子因而得名。这桥后来坍塌了,也不知道他建的是石头桥还是木头桥。
清乾隆五十年(1785),武生曾大雄,钦赐翰林曾联魁,贡生曾腾光和曾应中等,商量要为家乡做好事,想到村口那座坍塌已久的桥,于是决定重建,取名永兴桥。
永兴桥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桥长足足有五十米,三孔桥洞,有五米的高度,想来是能过装满茅草的木船的。桥身全用花岗岩的条石砌成,朴实大方,只在桥头的望柱上雕刻了小石狮。如果细心观察的话,还会发现在桥面正中间的栏板上浅浅地刻有龙和凤的图案。永兴桥是深圳市现存唯一一座石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欣赏价值,是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永兴桥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桥长足足有五十米,三孔桥洞,有五米的高度,想来是能过装满茅草的木船的。桥身全用花岗岩的条石砌成,朴实大方,只在桥头的望柱上雕刻了小石狮。如果细心观察的话,还会发现在桥面正中间的栏板上浅浅地刻有龙和凤的图案。
新桥地处交通要冲,东接黄松岗、乌石岩诸路,西连云林、茅洲诸墟,往来行人如织,船只如梭,桥头设有码头供船只停靠。桥东原有一个墟市,由新桥村曾氏家族创建,叫清平墟。石桥往新桥村的通道两边陆续修建起两层的店铺,形成繁华的街市,叫清平街。
新桥往南是万家蓢墟、凤凰街,往西是云林墟、沙井墟,往北是黄松岗义和墟,这些墟市共同构成宝安西部经济贸易的网络。由于地处河海交汇之地,清平墟成为古时松岗、石岩、沙井等地的物资集散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新桥,清平墟开始衰落,现在桥头村仍保存一间旧日当铺。
桥东原有一座五层高的文塔,与永兴桥交相辉映,颇为壮观。可惜20世纪60年代因取砖建糖厂而被拆毁。
新桥现存的古建筑群以曾氏大宗祠为核心。曾氏大宗祠位于大宗祠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清嘉庆三年(1798)扩建。曾氏大宗祠旁边还有观音天后庙、古乔曾公祠、贯传公家祠、翠松公家祠、维鲁公家祠、藩北曾公祠、延光公家祠、曾氏宗祠、益孙曾公祠等古建筑。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