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扫码关注

楼村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地名密码卷 责任编辑:yezi 2022-12-30 人已围观


楼村位于深圳市光明公明街道。古时候,碧头河的上游被当地人称作大陂,发源于亚婆髻、乌石岩,从南往北流到红花山,一个大转弯向西流,经罗田、燕川、塘下涌,从碧头入海。大陂在红花山北面形成了一个河湾,楼村就处在河湾岸边,清康熙年间编纂的《新安县志》就有记载。

楼村在大陂的东岸,与西面的红花山遥遥相对。当时水贝村有一户人家在岸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草棚养鸭。有一名风水师路过此处时刚好下雨,他急忙跑到陈氏养鸭人的草棚里避雨。当晚,陈公杀鸭款待风水师,并让其寄宿在自己的草棚里。为此,风水师十分感激,并好心地对陈公说,此地很不错,可惜至今尚未有人有福分居住此地,何不迁至此以续千秋?陈公凭借多年在此养鸭的经验,也觉得此地的确不错,于是按照这位风水师选择的吉日,建起房屋,从水贝村迁出到此地居住。

楼村是陈姓村落,据陈氏族谱记载,陈氏先祖陈孝显,任北宋节度使,曾两次出使金国,协调两国关系,深得宋徽宗赞赏。后来,陈公被封为镇闽大将军,卸任后长居惠州。陈公生有三子,大子迁居东莞长安,次子迁居樟木头,三子迁居公明水贝村(即今日下村)。明正统年间(1436—1449),水贝村陈氏其中一支迁居楼村,至今已近600年历史。

陈公搬迁过来后家族果然兴旺发达,人人都羡慕,这样好的风水以前却被漏掉了,“漏村”之名不胫而走,意思是漏掉的好村子。后来,陈氏家族认为,“漏”字不太好,就改用同音的“楼”字,有更上一层楼的意思,称为“楼村”,并一直沿用此名至今。

楼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既是历史上新安、东莞、南澳的咽喉,也是三地经贸必经之路,因而楼村石板街远近闻名。在如今楼村的旧村里,仍能见到数座陈氏祠堂,分别代表着最初从水贝迁来的数房陈氏先祖。虽然祠堂和村里石板街店铺残旧,但大半个世纪前,这里却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楼村有一口古井,村里人称为“一眼井”。它在村口进出石板街的必经之道上。旧时,人们确信那“眼”井是村庄的“眼睛”,犹如火眼金睛能镇怪辟邪。古井口宽2米,上小下大,形如葫芦。青苔爬满井壁,却水面如镜、清澈见底。

2004年,在楼村百果园发现了几处元代古窑遗址,这些遗址已具有800年的历史,是深圳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瓷窑,也是广东省发现的第一个瓢形窑址,堪称“深圳第一窑”。该古窑长7.15米,宽3.5米,形状呈瓢箪形。窑内目前已出土了大量的瓷碗、盆、罐、碟、盏、盘、钵、壶、器盖等。专家认为,这些出土文物中,最早的有宋代的器皿,而90%以上为元代的陶瓷器。古瓷窑出土的瓷器与惠州、博罗等地元代古墓中出土的各种元代瓷器,从形制、施釉等方面来看都很相近,很可能这里正是它们真正的产地。由此推断,古窑遗址是深圳最早、规模最大的瓷器生产基地。据考证,窑址所在地楼村的陈氏家族祖先,同样来自江西一带,很可能是当年从江西将造瓷技术带到了宝安楼村。因此,这个古窑对于研究宋末元初深圳移民史具有重要的实物意义。

楼村曾经打造过“中国荔枝第一村”。在城市化以前,村里有2万多亩荔枝园,拥有50个品种,每年春天漫山荔花次第开放,洁白如云、晶莹剔透,野生花草点缀其间,姹紫嫣红,构成了都市中别有风味的岭南乡村韵致。城市化以后,土地收为国有,成片成片的荔枝树被砍掉了。现在在村外“中华荔枝第一园”长乐亭山顶,仅存一个高7.8米的玻璃钢巨型“荔枝”雕塑,这个雕塑还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很赞哦! ( )

上一篇:光明水贝

下一篇:玉勒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