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鹏城村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村落往事卷 责任编辑:yezi 2022-12-28 人已围观
鹏城村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是明清时期 大鹏所城的旧址。1983 年 7 月,撤销大鹏公社,设鹏城乡,隶属大 鹏区。1986 年,改区建镇,鹏城村隶属大鹏镇。自然村有东南村、东 北村、西北村、西南村、乌涌村、较场尾村和四和村。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奉命筑大鹏守 御千户所城。整个古城呈方形布局,地势北高南低。据康熙版《新 安县志 》记载:“……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内外砌以砖石,周 围三百二十五丈六尺,高一丈八尺,址广一丈四尺,门楼四,敌楼 如之,警铺十六、雉堞六百五十四,东、西、南三面环水,濠周围 三百九十八丈,阔一丈五尺,深一丈。”清代初年,以李万荣为首 的抗 清队 伍占据 大鹏城 达十 年之久。1656—1668 年, 李万荣 被招 降,新安县知县傅尔植奏设大鹏所防守营。康熙七年(1668),清 政 府 实 行 迁 界 禁 海, 大 鹏 所 防 守 营 被 并 入 惠 州 协, 受 惠 州 协 副 将 管 辖。康熙四十三年(1704),大鹏所防守营被提升为大鹏水师营,管 辖深港大部分地区海防,共有大炮一百八十门。雍正四年(1726),裁游击,改设参将,隶属广东水陆提督管辖。嘉庆十五年(1810),水 陆区分,广东增设水师提督驻虎门,大鹏营为外海水师营,归虎门 水 师 提 督 管 辖, 兵 额 800 名。 道 光 十 一 年(1831), 大 鹏 营 分 为 左 右二营,左营驻扎大鹏城,右营移驻大屿山东涌寨城。道光二十年
(1840),林则徐奏请将大鹏营改为大鹏协,统率左右二营。道光 二十七年(1847),九龙城建成,大鹏协副将移驻九龙城,统辖左 右二营。
古城占地 11 万平方米,历史环境保护较好,城池格局完整,街 道空间特色突出,文物古迹众多。东城墙约长 306 米、南城墙约长 255 米、西城墙约长 318 米、北城墙约长 361 米。除西城墙毁坏殆 尽,南城墙近西南角处、北城墙的东段和西段都还存留一段土垣。东 城墙北段(东城门以北)保存最好,残长 100 多米、残高约 4 米、墙基残宽约 8 米。在近东城门处尚存长约 2 米的一段城墙基以及四层 包砖。可以认定,该城墙是板筑夯土墙外双面包砖。
东、 西、 南 三 座 城 门 尚 存, 其 中 东、 南 两 门 保 存 较 好, 皆 为 明 代 建 筑。 北 门 在 清 嘉 庆 年 间 修 葺 时 被 堵 塞。 门 道 地 面 一 般 用 花 岗 岩 石板铺设,顶部用平砖和模型砖以三顺三丁的纵连砌法结拱起券。内 设双重门,第一道门为上下起落的闸门,设在门道的前半部分;第 二道门设在门道的前后两部分的交接处,由向内开的两扇门扉组成。 城 内 东 西、 南 北 向 的 主 要 街 道 有 3 条: 南 门 街、 东 门 街 和 十 字街,街道地面用长条石板铺筑,街道宽约 4 米。明清两代,大鹏城 内主要建筑有参将署、县丞署、军装局、关帝庙、天后宫、守备署、赵 公祠、华光祠、刘起龙将军第、赖恩爵将军第等。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奉命筑大鹏守 御千户所城。整个古城呈方形布局,地势北高南低。据康熙版《新 安县志 》记载:“……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内外砌以砖石,周 围三百二十五丈六尺,高一丈八尺,址广一丈四尺,门楼四,敌楼 如之,警铺十六、雉堞六百五十四,东、西、南三面环水,濠周围 三百九十八丈,阔一丈五尺,深一丈。”清代初年,以李万荣为首 的抗 清队 伍占据 大鹏城 达十 年之久。1656—1668 年, 李万荣 被招 降,新安县知县傅尔植奏设大鹏所防守营。康熙七年(1668),清 政 府 实 行 迁 界 禁 海, 大 鹏 所 防 守 营 被 并 入 惠 州 协, 受 惠 州 协 副 将 管 辖。康熙四十三年(1704),大鹏所防守营被提升为大鹏水师营,管 辖深港大部分地区海防,共有大炮一百八十门。雍正四年(1726),裁游击,改设参将,隶属广东水陆提督管辖。嘉庆十五年(1810),水 陆区分,广东增设水师提督驻虎门,大鹏营为外海水师营,归虎门 水 师 提 督 管 辖, 兵 额 800 名。 道 光 十 一 年(1831), 大 鹏 营 分 为 左 右二营,左营驻扎大鹏城,右营移驻大屿山东涌寨城。道光二十年
(1840),林则徐奏请将大鹏营改为大鹏协,统率左右二营。道光 二十七年(1847),九龙城建成,大鹏协副将移驻九龙城,统辖左 右二营。
古城占地 11 万平方米,历史环境保护较好,城池格局完整,街 道空间特色突出,文物古迹众多。东城墙约长 306 米、南城墙约长 255 米、西城墙约长 318 米、北城墙约长 361 米。除西城墙毁坏殆 尽,南城墙近西南角处、北城墙的东段和西段都还存留一段土垣。东 城墙北段(东城门以北)保存最好,残长 100 多米、残高约 4 米、墙基残宽约 8 米。在近东城门处尚存长约 2 米的一段城墙基以及四层 包砖。可以认定,该城墙是板筑夯土墙外双面包砖。
东、 西、 南 三 座 城 门 尚 存, 其 中 东、 南 两 门 保 存 较 好, 皆 为 明 代 建 筑。 北 门 在 清 嘉 庆 年 间 修 葺 时 被 堵 塞。 门 道 地 面 一 般 用 花 岗 岩 石板铺设,顶部用平砖和模型砖以三顺三丁的纵连砌法结拱起券。内 设双重门,第一道门为上下起落的闸门,设在门道的前半部分;第 二道门设在门道的前后两部分的交接处,由向内开的两扇门扉组成。 城 内 东 西、 南 北 向 的 主 要 街 道 有 3 条: 南 门 街、 东 门 街 和 十 字街,街道地面用长条石板铺筑,街道宽约 4 米。明清两代,大鹏城 内主要建筑有参将署、县丞署、军装局、关帝庙、天后宫、守备署、赵 公祠、华光祠、刘起龙将军第、赖恩爵将军第等。
振 威 将 军 第 位 于 大 鹏 城 南 门 内 右 侧, 拥 有 数 十 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众多,雕 梁画栋,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振威将 军第乃是抗英名将赖恩爵的府邸。赖恩爵(1821— 1848),字简廷,大鹏鹏城人。赖家数代行伍,他 因之自小从军。其父赖鹰扬,清道光年间曾任浙江 定海总兵。道光十九年(1839),十八岁的赖恩爵 任海门营参将。奉林则徐之命,率水师兵船 3 艘进 驻九龙湾,禁绝走私鸦片的英国人的粮食和淡水供 给。在英军舰的突然袭击下,指挥水师兵船及炮台 官兵英勇还击。经过 5 小时激战,击沉两艘英舰,打死打伤英军 30 多人,英舰大败退回尖沙咀。随后又 令水师烧毁英商鸦片趸船多艘。由于在九龙海战中 战绩卓著,他得到道光皇帝赏识,被御赐“呼尔察 图 巴鲁 ”(满 语, 勇士 之意 )称 号, 赏戴 花 翎,晋 升为副将。同年九、十月间,奉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之命,带兵移守大屿官涌炮台,兵分五路于尖沙咀截击英军。经 过十天六次战斗,击沉英舰两艘,英军被逐出尖沙咀海面,取得了 中英穿鼻海战的胜利。赖恩爵后任南澳镇总兵,多次平定海盗侵扰。道 光 二 十 四 年(1844 年 ), 擢 升 为 广 东 水 师 提 督。1848 年, 封 振 威 将军,同年辞世。
鹏城村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鹏城 社区,是明清时期大鹏所城的旧址。1983 年7 月,撤销大鹏公社,设鹏城乡,隶属大鹏区。1986 年改区建镇,鹏城村隶属大鹏镇。
建在原北门址南的关帝庙、火药局和东南侧的文庙,建筑虽被 毁,遗址仍保存完好,文庙东侧是华光庙遗址。南门外原建有炮台,其 遗迹尚存。1982 年,在附近征集到两尊铁炮,一尊可能为明末遗物,另 一尊铸于康熙十九年(1680),两炮现存于深圳博物馆。
其选址除从战略角度考虑外,还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适应当 地气候条件,通过人工努力,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为 了防暴雨洪水,每家门口都设有挡墙;为了防止台风的侵袭,房子 都盖得比较矮实,又相对密集;为了防日晒,小道曲折通幽。同时,由 于经济条件所限和节约用地,房屋集中布置。整个古城窄街小巷,石 板铺道,明清风格的房屋排列错落有致。
天后宫位于正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985 年,民间集资重建 天后宫,复办大鹏清醮,每 5 年举办一次。相传 600 多年前大鹏所 城初建之时,北城门一带即发生瘟疫,人畜死亡,引起百姓恐慌。负 责 建 城 的 首 领 请 来 堪 舆 师, 经 勘 测 认 为 北 门 是 白 虎 门, 故 而 堵 上 此 门,另请来道士“打醮”做法事,以保佑人畜平安,四季和顺。古时,新 安县“打醮 ”有两种形式:一为解除瘟疫的“瘟醮 ”;二为酬神庇 佑、祈求平安的“太平清醮”。大鹏所城明清以来即为海防重地,抗 日 战 争 和 解 放 战 争 时 期 又 是 革 命 根 据 地, 战 事 不 断。 大 鹏 清 醮 在 相当一段时期是为纪念阵亡军士和超度海上罹难孤魂的“瘟醮 ”,后 来太平盛世则改做“太平清醮 ”。大鹏清醮自明清以来举办了近百 次,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止了 40 多年。大鹏追念英烈习俗 与当地对天后娘娘的信仰息息相关,打醮场地设在古城西门天后宫 的空地。举办清醮之年,于春节的年初七至正月十五期间挑拣吉日,为 期 7 天。
鹏 城 东门 外 有 东 山寺, 始 建 于 明 洪武 二 十 七年(1394)。 据 说 赖布衣云游大鹏湾,路经东山龙头石山,发现该地有紫霞光,此乃 吉祥之光,便告诉当地村民,此为圣地,在此建一座庙宇,可保一 方平安,于是建成了东山寺。明代王德昌重游东山寺时,题七律《大 鹏东山寺 》一首:“不到东山而是秋,西风藜杖又重游。烟霞有约 山如画,岁月无私人白头。檐下花飞深院静,菩提树荫古坛幽。丹 梯欲上应长啸,遥望汪洋天际浮。”据清康熙版《新安县志》中记载: “东山寺,在大鹏所东门外山上,中为观音堂,左为关帝殿,右文 昌阁,前三宝殿。”东山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重修过一次。现 在的东山寺为混凝土结构建筑,清水砖外墙,黄色琉璃瓦屋檐,依 山势从低到高分成四进,前后进之间有天井隔开。第一进前门,门 前有十一级石阶,东侧禅房和客厅,西侧厨房。第二进关帝殿,供 奉关帝神像,右为玄坛,后为韦陀塑像、雄钟和大鼓等。第三进大 雄宝殿,设三宝佛和十八罗汉,右为医灵殿。第四进观音堂等。寺 内 增 建 黄 大 仙 殿。 寺 院 墙 壁 镶 嵌 福 建 彩 画 一 百 八 十 幅, 寺 外 新 建 凉 亭、水榭假山、石龟和花苑,周围新种桃李、枇杷、沙田柚、龙眼 和荔枝等果树。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