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坪地萧氏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家族记忆卷 责任编辑:yezi 2023-01-13 人已围观


四方埔村位于坪地办事处辖区范围的中部,距离办事处约2.2千米,与石灰围、牛眠岭等自然村相邻,原坐落于丘陵地带,现已平整,龙岗河从村的南面流过。因立村之处是一个小山坡,周围都是青草地,客家话称青草地为“埔”,故取名四方埔。

[溯源]
根据《坪地萧氏族谱》(2007年版)记载:萧氏以商代微子启为始祖,周武王灭商之后感其忠直,将其封在宋国,定都在河南商丘,尊为宋公。春秋时期宋国内乱,公族逃至萧邑(今安徽萧县),其中一人萧叔平叛有功,受封萧邑,称为萧国。战国时期萧国公族以国为姓。春秋战国时期萧氏多居于兰陵,所以萧氏有兰陵世系之称。

晋八王之乱后,萧氏一支南迁至江苏丹阳、武进一带。南朝萧道成做了南齐之主。此后萧衍建立了梁国。宋代南兰陵萧氏一部分迁往江西吉安,萧方哲携本族人入闽居宁化石壁。宋末黄梅轩迁至梅州松源,为萧氏入粤始祖。

明洪武年间,萧梅轩五世孙萧笃实迁至揭阳河婆镇,又六传萧苍云迁居归善(惠州)。

萧氏的祖先是揭阳的福佬人,迁坪地后逐渐演化为客家人。“由宁化至梅州在昔松源既接千秋世泽,自揭阳迁归邑于今坪地更开百代宗枝”这一对联讲的就是萧氏入粤的情况。

萧祖任,字耀先,萧苍云次子,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淡水赶鸭群来到坪地石灰围落基。与他同来的两个兄弟,一个到了葵涌,另一个下落不明。萧祖任落脚后在坪地定居,以务农为主。十几年后萧氏先祖向坪西发展,现坪西有9个萧氏村落。萧祖任的大儿子继承父业留在石灰围,二儿子萧叔俊1775年左右在香元建祠堂。

四方埔萧氏始祖萧文拔,萧祖任裔孙萧祚富第五子,字潜,于乾隆年间徙居四方埔。1770—1820年,萧氏家族发展出21个村。现在本地的萧氏后人有8000人左右,加上海外的共有3万多人。

[人物]
萧华奎(1919—1946年),坪地人,1941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次年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港九大队手枪队小队长,经常乔装深入港九地区搜集敌情,袭击日军,护送武器弹药,抢救文化人及国际友人,开展锄奸反特工作,坚持敌占区武装斗争。1946年2月,在澳头鹿嘴湾海战中指挥木船迎战国民党“舞凤”舰时牺牲。

萧佛祥,1912年11月出生于四方埔。20世纪20年代末,年轻的萧佛祥就拜师学武艺,出师后授徒传艺。20世纪30年代,萧佛祥得到江西竹林寺螳螂派国术传人黄毓光的真传,再次出师后,先后在大亚湾、淡水一带授徒,并在坪地四方埔开设群武堂麒麟馆,在白石塘设立精健堂麒麟馆。四方埔群武堂的麒麟套路是萧佛祥在螳螂拳法的基础上,根据农民四季生活和劳作习惯等方面内容创编的。它的伴奏乐器有锣、鼓等五种。套路舞法身兼南北两派麒麟之长,刚劲、庄严、细腻、灵活,内外兼修,化于形而敛于内,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具有传承保留价值的文化遗产。当年的群武堂麒麟馆就设在露瀼堂内。那时,在四方埔村和白石塘村,青壮年男子在做农活之余,就跟着萧佛祥学习舞麒麟。舞麒麟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参加重大的节日及乔迁、婚嫁、庆丰年等喜事时祈福,二是习武之人练之以增强功力。四方埔麒麟队人数最多时有80多人,年龄最大者50多岁,最小的仅十几岁。每逢春节或居民新屋落成、新人结婚等喜庆活动,麒麟队都会助兴表演。

[祠堂]
萧氏祖祠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四方埔,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为坪地始祖萧文拔所建。前有半月塘,后有福神岭,坐西向东,继承了岭南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建筑为二横、三堂、四碉楼,九厅十八井连廊结构,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堂名为露瀼堂,意喻甘露瀼瀼,天下太平。语出《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这是美好心愿的诗意想象。



























萧氏祖祠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四方埔,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为坪地始祖萧文拔所建。前有半月塘,后有福神岭,坐西向东,继承了岭南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图为萧氏族人在围屋庆典祭祖的场景想象。

很赞哦! ( )

上一篇:龙岗罗氏

下一篇:葵涌潘氏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