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依法推进全民阅读——2015年深圳全民阅读总报告(上)
作者:总报告课题组 来源:《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16)》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13 人已围观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完美收官之年,同时又是“十三五”规划的筹划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5周年。在这重要的年份,深圳的全民阅读工作继续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有的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面对新常态下的全民阅读形势,深圳需要继续擦亮“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城市品牌,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的持续深入发展。本报告拟从2015 年深圳全民阅读回顾总结中分析深圳全民阅读面临的形势和机遇,结合国家推动全民阅读的制度设计,提出未来促进深圳全民阅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2015年深圳全民阅读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2015年深圳全民阅读既保持了以往的良好态势,又有新的亮点和新的突破,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主要特点
2015年深圳全民阅读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阅读治理现代化前进了一大步,以法治推进全民阅读服务成为深圳全民阅读工作的新保障新支撑。
2015年12月24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国内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制定的法规,标志着深圳全民阅读工作开始走上依法治理的轨道,迈出了阅读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深圳全民阅读工作从此有了法制保障和支撑。《条例》的出台是深圳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在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圳文化立法的新亮点。
该《条例》总计28条,共5章,包括“总则”“工作职责”“阅读推广”“阅读保障”和“附则”。因为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上位法,所以该《条例》的出台本身就是文化立法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体现在具体的条文中可以看出该《条例》的特色。比如第一条的立法宗旨,该条提出:“为了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市民阅读权利,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该条款表明,《条例》的拟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市民阅读权利,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这里《条例》从“市民阅读权利”的角度阐释立法的目的和宗旨,从而把市民阅读权利的保障提高到法治的高度,由此推动从政府到社会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依法落实和依法参与。
该《条例》也把深圳全民阅读工作的经验做法通过法律条文予以法定化,其中之一如该《条例》把“深圳读书月”法定化,使“深圳读书月”品牌成为法定化的活动,从而强化政府推动以及全社会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第十八条规定“每年11月为深圳读书月”,并规定了“深圳读书月”的举办机制,即“深圳读书月活动采取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机制举办”。该条款还赋予深圳读书月组织机构可以在读书月组织、指导、协调集中开展下列活动,包括“评选全民阅读先进典型,推广相关经验;读书交流;阅读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其他全民阅读促进活动”。该《条例》第十九条还创新设计了“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规定“每年4月23日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规定“市、区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共青团等应当在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组织开展未成年人阅读促进活动;公共图书馆、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应当开展未成年人阅读及交流活动”。“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的法律制度设计表明深圳对推动未成年人阅读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对一直以来深圳大力推动未成年人阅读工作的一种肯定。
该《条例》还特别设计成立全市性的全民阅读指导机构,提出在市级层面设立“深圳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在“阅读保障”上设定强制性条款和鼓励性条块,规定“市、区政府应当将全民阅读基本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规定“市政府可以发起成立公益性全民阅读基金。鼓励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或者捐赠全民阅读基金”。还提出对全民阅读促进活动给予补贴的相关规定,对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和公共阅读设施建设等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2.“图书馆之城”建设持续稳步推进,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建设任务和目标。
“图书馆之城”建设是深圳推进全民阅读、保障市民阅读权利的重要平台和基础载体,也是深圳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启动以来,“图书馆之城”按照规划分步稳步推进。2015年是实施《“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收官之年,2011年以来规划设计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截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公共图书馆620个,其中市级图书馆3个、区级图书馆8个、基层图书馆(分馆、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609个,另有自助图书馆240台。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每14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3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室(含自助图书馆),社区覆盖率超过95%。
“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有效运转。2008年底,依托深圳图书馆的技术积累,深圳开始搭建“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2009年6月,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制定实施《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建设方案》,市、区图书馆统一服务相关工作全面展开。截至2015年底,全市234个各级公共图书馆及240个自助图书馆已经实现统一服务,实现了一证通行、通借通还和资源共享。2015年,经由统一服务平台处理的文献流通(含借、续借和还回)近430万人次、1872万册次。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12月,深圳图书馆首家厂区(劳务工)分馆—创维分馆揭牌开馆。2009年6月,由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筹建的全国首家劳务工子女图书馆—蒲公英劳务工子女图书馆大浪分馆开馆。2009年9月,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在留学人员龙岗创业园建立了首家馆外服务站。目前深圳图书馆拥有3家分馆,科技图书馆拥有6家分馆,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拥有4家分馆。福田区政府制定了《深圳市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由区财政统一拨款,将街道、社区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划归区图书馆管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总计建立了103家分馆。宝安区图书馆建立了6个劳务分馆,南山图书馆建立了8个直属分馆,罗湖区图书馆建立了8个街道图书馆分馆,龙岗图书馆建立了19个直属分馆,盐田区图书馆建立了7个分馆,光明新区图书馆建立了11个分馆,坪山新区图书馆建立了2个分馆。
创建“深圳文献港”。2008年,深圳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图书馆联合构建了“深圳文献港”。“深圳文献港”的建立,全面推进了全市主要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实现了统一认证、统一检索、联合服务、协调采购,包括380多万种中文图书(占新中国成立后所出版图书的85% 以上)的在线检索,全国700多个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统一发现与联合文献传递服务。2012年,“深圳文献港”二期工程—“深圳市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立项实施,“深圳文献港”成员馆增至5家。2015年深圳图书馆除提供馆内文献查阅外,数字资源文献下载量已超过2249571篇,读者通过“文献港”联合咨询平台共获取文献554792篇。
3.公共阅读设施显著增加,公共阅读空间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色化建设趋势。
公共阅读设施包括图书馆、大型书城、书店、书吧以及其他设施。本年度深圳除加快建设常态化的图书馆、书城外,还出现新的特色公共阅读空间,为市民阅读提供更多的选择与便利。
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区公共图书馆不仅数量增加,馆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底,全市各级图书馆馆舍总面积约34.88万平方米,各级图书馆阅览座位达到38498个,其中残疾人阅览坐席522个。市级公共图书馆由2002年的2家增加到3家。深圳图书馆建筑面积4.96万平方米;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舍面积1.56万平方米;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深圳市图书馆调剂书库项目已进入设计阶段。区级图书馆由2002 年的5家增加到8家。新建成的宝安区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盐田区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坪山新区文化综合体(含图书馆)建设进展顺利。布吉文体中心BTO 项目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总投资不低于5.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等多项公共文体功能单元及综合性商业配套项目,2015年12月20日正式动工建设。
福田区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规划设计了十大文化功能区,其中之一是大力推进图书馆阅读功能区的建设。图书馆阅读功能区强调发挥公共阅读设施的作用和功能,从大阅读的角度强化阅读功能的落实。图书馆阅读功能区的建设依托辖区内所拥有的图书馆网络体系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引导推动发展书城、书吧、书屋等场所的特色阅读功能,拓展公共阅读空间,向全民提供专业、特色、便捷、品质的阅读服务。图书馆阅读功能区的建成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阅读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阅读资源服务供给充足;阅读推广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到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服务效益评估科学。在图书馆阅读功能区建设的标准上,要求完善总分馆服务管理体系,新建街道分馆和社区图书馆均按统一的标准建设,区图书馆总馆建设达到文化部颁二级以上标准,街道、社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均按统一标准配置。明确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建设要求。另外提出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拓展公共阅读空间。
书城书吧作为重要的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进程加快。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按照“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发展目标,强力推进书城、书吧项目建设。2015年5月,新一代文化创意书城的首个样板—深圳书城宝安城盛装开业。宝安书城成功实现第四代书城概念,采用“书城+”模式,围绕“知识和创意”跨界组合了影城、培训、创意文化用品、品牌餐饮等项目,设立国内书业首创的“微信自助购书体验区”,为公众提供全媒体的立体文化生活和阅读体验。宝安书城是特区一体化后在原特区外规划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公共文化服务创意综合体,有望成为深圳西部隆起的“文化高地”。继此之后,正在规划筹建的龙岗书城、光明书城、湾区书城将进一步探索第四代书城与毗邻的艺术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多位一体、协同共生,创建以书城为核心、以书城带动并再造城市文化中心的“三馆一城”“五馆一城”等书城文化综合体群落,全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伴随着深圳特区一体化和全民阅读的不断推广与纵深发展,为实施集团“大书城小书吧”战略布局,近年来,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在街道、厂区、校园加快以“简.阅”“优阅”等品牌小书吧布点,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大书城和小书吧互为呼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全民阅读设施体系,形成“十分钟阅读文化圈”,便于市民就近享受公众阅读活动。截至2015年底,简.阅书吧龙华店、观澜店、大浪店、光明店、横岗店、石岩店,麒麟书吧等11家书吧开业运营。书吧项目已成为便民、利民的重要基层文化阵地和载体,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校园文化品位,先后获得多位中央、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西西弗书店探索书店+ 咖啡店的模式,为深圳读书人创造了新的读书生活空间。深圳友谊书城有限公司利用在深圳特区外多年经营图书的优势,也开始探索传统书业的转型,目前已投资创设书啡生活,探索书吧+ 生活+ 服务的综合模式。
一、2015年深圳全民阅读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2015年深圳全民阅读既保持了以往的良好态势,又有新的亮点和新的突破,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主要特点
2015年深圳全民阅读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阅读治理现代化前进了一大步,以法治推进全民阅读服务成为深圳全民阅读工作的新保障新支撑。
2015年12月24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国内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制定的法规,标志着深圳全民阅读工作开始走上依法治理的轨道,迈出了阅读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深圳全民阅读工作从此有了法制保障和支撑。《条例》的出台是深圳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在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圳文化立法的新亮点。
该《条例》总计28条,共5章,包括“总则”“工作职责”“阅读推广”“阅读保障”和“附则”。因为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上位法,所以该《条例》的出台本身就是文化立法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体现在具体的条文中可以看出该《条例》的特色。比如第一条的立法宗旨,该条提出:“为了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市民阅读权利,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该条款表明,《条例》的拟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市民阅读权利,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这里《条例》从“市民阅读权利”的角度阐释立法的目的和宗旨,从而把市民阅读权利的保障提高到法治的高度,由此推动从政府到社会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依法落实和依法参与。
该《条例》也把深圳全民阅读工作的经验做法通过法律条文予以法定化,其中之一如该《条例》把“深圳读书月”法定化,使“深圳读书月”品牌成为法定化的活动,从而强化政府推动以及全社会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第十八条规定“每年11月为深圳读书月”,并规定了“深圳读书月”的举办机制,即“深圳读书月活动采取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机制举办”。该条款还赋予深圳读书月组织机构可以在读书月组织、指导、协调集中开展下列活动,包括“评选全民阅读先进典型,推广相关经验;读书交流;阅读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其他全民阅读促进活动”。该《条例》第十九条还创新设计了“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规定“每年4月23日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规定“市、区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共青团等应当在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组织开展未成年人阅读促进活动;公共图书馆、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应当开展未成年人阅读及交流活动”。“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的法律制度设计表明深圳对推动未成年人阅读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对一直以来深圳大力推动未成年人阅读工作的一种肯定。
该《条例》还特别设计成立全市性的全民阅读指导机构,提出在市级层面设立“深圳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在“阅读保障”上设定强制性条款和鼓励性条块,规定“市、区政府应当将全民阅读基本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规定“市政府可以发起成立公益性全民阅读基金。鼓励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或者捐赠全民阅读基金”。还提出对全民阅读促进活动给予补贴的相关规定,对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和公共阅读设施建设等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2.“图书馆之城”建设持续稳步推进,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建设任务和目标。
“图书馆之城”建设是深圳推进全民阅读、保障市民阅读权利的重要平台和基础载体,也是深圳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启动以来,“图书馆之城”按照规划分步稳步推进。2015年是实施《“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收官之年,2011年以来规划设计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截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公共图书馆620个,其中市级图书馆3个、区级图书馆8个、基层图书馆(分馆、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609个,另有自助图书馆240台。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每14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3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室(含自助图书馆),社区覆盖率超过95%。
“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有效运转。2008年底,依托深圳图书馆的技术积累,深圳开始搭建“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2009年6月,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制定实施《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建设方案》,市、区图书馆统一服务相关工作全面展开。截至2015年底,全市234个各级公共图书馆及240个自助图书馆已经实现统一服务,实现了一证通行、通借通还和资源共享。2015年,经由统一服务平台处理的文献流通(含借、续借和还回)近430万人次、1872万册次。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12月,深圳图书馆首家厂区(劳务工)分馆—创维分馆揭牌开馆。2009年6月,由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筹建的全国首家劳务工子女图书馆—蒲公英劳务工子女图书馆大浪分馆开馆。2009年9月,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在留学人员龙岗创业园建立了首家馆外服务站。目前深圳图书馆拥有3家分馆,科技图书馆拥有6家分馆,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拥有4家分馆。福田区政府制定了《深圳市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由区财政统一拨款,将街道、社区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划归区图书馆管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总计建立了103家分馆。宝安区图书馆建立了6个劳务分馆,南山图书馆建立了8个直属分馆,罗湖区图书馆建立了8个街道图书馆分馆,龙岗图书馆建立了19个直属分馆,盐田区图书馆建立了7个分馆,光明新区图书馆建立了11个分馆,坪山新区图书馆建立了2个分馆。
创建“深圳文献港”。2008年,深圳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图书馆联合构建了“深圳文献港”。“深圳文献港”的建立,全面推进了全市主要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实现了统一认证、统一检索、联合服务、协调采购,包括380多万种中文图书(占新中国成立后所出版图书的85% 以上)的在线检索,全国700多个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统一发现与联合文献传递服务。2012年,“深圳文献港”二期工程—“深圳市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立项实施,“深圳文献港”成员馆增至5家。2015年深圳图书馆除提供馆内文献查阅外,数字资源文献下载量已超过2249571篇,读者通过“文献港”联合咨询平台共获取文献554792篇。
3.公共阅读设施显著增加,公共阅读空间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色化建设趋势。
公共阅读设施包括图书馆、大型书城、书店、书吧以及其他设施。本年度深圳除加快建设常态化的图书馆、书城外,还出现新的特色公共阅读空间,为市民阅读提供更多的选择与便利。
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区公共图书馆不仅数量增加,馆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底,全市各级图书馆馆舍总面积约34.88万平方米,各级图书馆阅览座位达到38498个,其中残疾人阅览坐席522个。市级公共图书馆由2002年的2家增加到3家。深圳图书馆建筑面积4.96万平方米;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舍面积1.56万平方米;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深圳市图书馆调剂书库项目已进入设计阶段。区级图书馆由2002 年的5家增加到8家。新建成的宝安区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盐田区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坪山新区文化综合体(含图书馆)建设进展顺利。布吉文体中心BTO 项目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总投资不低于5.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等多项公共文体功能单元及综合性商业配套项目,2015年12月20日正式动工建设。
福田区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规划设计了十大文化功能区,其中之一是大力推进图书馆阅读功能区的建设。图书馆阅读功能区强调发挥公共阅读设施的作用和功能,从大阅读的角度强化阅读功能的落实。图书馆阅读功能区的建设依托辖区内所拥有的图书馆网络体系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引导推动发展书城、书吧、书屋等场所的特色阅读功能,拓展公共阅读空间,向全民提供专业、特色、便捷、品质的阅读服务。图书馆阅读功能区的建成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阅读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阅读资源服务供给充足;阅读推广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到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服务效益评估科学。在图书馆阅读功能区建设的标准上,要求完善总分馆服务管理体系,新建街道分馆和社区图书馆均按统一的标准建设,区图书馆总馆建设达到文化部颁二级以上标准,街道、社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均按统一标准配置。明确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建设要求。另外提出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拓展公共阅读空间。
书城书吧作为重要的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进程加快。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按照“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发展目标,强力推进书城、书吧项目建设。2015年5月,新一代文化创意书城的首个样板—深圳书城宝安城盛装开业。宝安书城成功实现第四代书城概念,采用“书城+”模式,围绕“知识和创意”跨界组合了影城、培训、创意文化用品、品牌餐饮等项目,设立国内书业首创的“微信自助购书体验区”,为公众提供全媒体的立体文化生活和阅读体验。宝安书城是特区一体化后在原特区外规划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公共文化服务创意综合体,有望成为深圳西部隆起的“文化高地”。继此之后,正在规划筹建的龙岗书城、光明书城、湾区书城将进一步探索第四代书城与毗邻的艺术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多位一体、协同共生,创建以书城为核心、以书城带动并再造城市文化中心的“三馆一城”“五馆一城”等书城文化综合体群落,全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伴随着深圳特区一体化和全民阅读的不断推广与纵深发展,为实施集团“大书城小书吧”战略布局,近年来,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在街道、厂区、校园加快以“简.阅”“优阅”等品牌小书吧布点,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大书城和小书吧互为呼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全民阅读设施体系,形成“十分钟阅读文化圈”,便于市民就近享受公众阅读活动。截至2015年底,简.阅书吧龙华店、观澜店、大浪店、光明店、横岗店、石岩店,麒麟书吧等11家书吧开业运营。书吧项目已成为便民、利民的重要基层文化阵地和载体,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校园文化品位,先后获得多位中央、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西西弗书店探索书店+ 咖啡店的模式,为深圳读书人创造了新的读书生活空间。深圳友谊书城有限公司利用在深圳特区外多年经营图书的优势,也开始探索传统书业的转型,目前已投资创设书啡生活,探索书吧+ 生活+ 服务的综合模式。
很赞哦! ( )
上一篇:现代阅读的悖论
下一篇:“开卷”是否一定“有益”?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