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巷中总见一身影:冬至上街图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深圳体温》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09 人已围观

一早一晚,这条街就成了流淌着摩托车的河。一辆接一辆的摩托车、电单车从两旁的小巷子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或向南,或向北。汽车如水中的礁石,被逆向的两股洪流冲刷着,可怜巴巴,只能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挪。骑车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全部面目清癯、神色沉静。近午始散。街道恢复了相对的安静。
 
此街名为沙井大街(俗称沙井老街),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现在看来,“大街”两个字夸张了,四五米宽,仅勉强够两辆车通行。一线城市深圳市的深南大道、北环大道、滨海大道若知道,定会“噗嗤”一下笑出声来。
 
放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此地还叫作宝安县沙井镇),也确实算一条大街。今日街路,两边店铺林立,仿佛时间凝滞,依然是彼时样式。有肉铺、五金店、杂货店、理发店、搪瓷店、打印社、口腔诊所等。或因房子低矮,老街显得风大,立于街头,有头发飘飘之感,秃头则有突然一凉之感。并不冷,阳光透彻。白皙少女笔直地站着,手持冰淇淋,和跨坐在摩托车上的小伙子聊天。每次经过,都看见旧货店老板躺在靠椅上睡觉,光脚搭着旧沙发的边缘。他睡得太沉了,太香了。依稀可听到他的呼噜声,偶尔响起的摩托车鸣笛声为其伴奏。有这个画面,街道便配得上一个“老”字。

南头的入口处,两座二层楼房,中间夹着一个小吃部,极似一个“凹”字。小吃部名叫“和兴美食店”,楼顶上赫然长出一棵紫荆树。时值冬至,天气却和暖,五瓣儿的紫荆花开得上气不接下气,偶尔一片花瓣飘下来,敲在行人的头上。站在旁边研究了半天:楼上有足够的土地让它长这么高大吗?走近,见小吃部入口,紧贴门处竖着一根柱子,用闪闪发亮的金黄布包起来,摸一摸,原来是树干。食客进小吃部,需绕过它。
 
这算和谐共生,还是挤压?没人注意树干。那紫色的花,绿色的叶在空中摇曳,打扮成“我是奇迹”的样子。
 
长不过一两公里的主街上,有几个标志性建筑物。
 
“深圳宝安沙井供销合作社”。一座四层小楼,外墙贴瓷砖,细打量,其实就是一个小卖店,商品摆放略似三四十年前的样子,比如毛巾均一摞一摞平放于架子上,各种竹编器具、塑料桶、陶瓷直接放地上。地面干净,有一股陈旧的气息。不断有人进来购物,把东西一件一件放到汽车后备厢里,默默开走了。我曾问一位本地人,这样的店面怎么能经营下去。他说,既然能活到现在,就证明有生意做,没被所谓日新月异的进化抛弃。

紧挨着供销社,是一个改衣店,改裤脚换拉链。再旁边,一个名为“鸿基饼家”的店铺,主打炒米饼。门口摆放的玻璃瓶子里放着已经做好的炒米饼,圆,小孩手掌大小,黄白色。有老年妇女在认真挑选。
 
供销社斜对面,是天后古庙。门口放着长方形的香炉,烟气缭绕。旁边摆一个凳子,凳上是一个白色铁桶,桶上有开关,拧一下即放出水来。桶面贴着八个字“佛爱凉茶,免费赠饮”。神的赐予要大方接受。我喝了一杯。
 
天后者,即闽南人、台湾人口中的妈祖。宋人林默娘生前有神迹,护佑出海渔民,死后渐成渔民守护神。台风、海啸、地震,摧枯拉朽般毁坏他们的房子,掀翻他们的小船,将他们埋入深深的海底。无能为力的人们,自然希望更多的神灵陪在他们身边。
 
一个小男孩儿问他的妈妈,这是来干吗的?妈妈的回答被我听个正着。她说,有些自己办不了的事,就让天后帮忙。
 
巨大的天后塑像,面目柔和,跟前的桌子上摆满祭品。桌下三张跪椅。一位穿白色毛衣的女士虔诚地磕头,磕头,然后站起来走了。佛音连绵不断。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